本报记者 陈健民 陈尤英 本报通讯员 龙燕秀 贺振敏 容科彪
随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景观,能有几个?
阳朔县漓江兴坪景区黄布滩景观“跃然纸上”,成为第五套人民币20元纸币主景!
“嵌”在阳朔70公里的锦绣漓江,如今更美了,长年保持二类水质标准,属全国内地流经城市最好河流之一;空气每年达一级标准天数超300天。
而漓江的回报也更丰厚了。阳朔县委书记谭峰欣喜地说,阳朔迈上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其中年游客已由“十五”前期的百来万逐年飙升,今年头10个月已突破700万人次,旅游收入30亿元以上,预计全年达800万人次。
打造生态旅游
游客年达八百万
11月30日夜,《印象·刘三姐》演出一如往常,烟绕雾缭如梦如幻。但观众没有闻到呛鼻烟雾,反而享受着清新空气。
“为保护环境,我们采用高压雾化江水的烟雾系统,人造水雾替代烟雾。”《印象·刘三姐》项目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创意和环保冲突时,创意必须“绕着走”。
200个少数民族银珞姑娘身着银灯服饰,踏水而来,营造民间庆典的绮丽景象——著名导演张艺谋就要这效果。按设计,本要在漓江河床打下混凝土桩,建水下升降平台。
“这样破坏漓江,不行!”张艺谋果断把升降平台改为竹筏,变“踏水而来”为“踏筏而来”。一系列创意取舍,凸显科学保护漓江的先进理念。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印象·刘三姐》以漓江水域为舞台,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的先河。项目建设、演出活动对漓江自然环境有一定影响。但该县没有一票否决,而是在保护中创旅游品牌。严格按规定,和业主共同编报环境影响评价书并通过自治区环保部门审批。项目建设和环保设施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绿化率逾九成,实现污水零排放。项目逐步发展成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化品牌,去年观众达128万人次,今年1-10月已超100万人次。
阳朔漓江百里画廊,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发展旅游得天独厚的大舞台。“但要坚持保护性开发旅游理念,要前瞻性解决旅游发展和环保的矛盾,实现培育旅游品牌和保护漓江双赢。” 阳朔县县长谢灵忠说,按照“优先保护、合理开发、市场导向、突出优势、强调特色、开发联动、公众参与”原则,阳朔重点发展了生态游产业。
“世外桃源景区是世外桃源,游船采用电瓶船就更好。”前些年,环保人士建议。景区闻过则喜,将36艘船改造成环保型电瓶船,解决油污、尾气等污染问题,细致入微地保护燕子湖和漓江自然环境。在阳朔县推动下,景区率先在同行业推行ISO14001国际标准化环境管理体系。
“我尝到了环保的甜头!”世外桃源景区负责人江文豪感激地说,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绿色环保教育基地”。
为加快创旅游品牌和保护漓江“两条腿”走路的步伐,阳朔县投资两亿元实施漓江清洁“免疫”工程,新建日处理污水两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垃圾9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场。今年6月,该县为缓解老城区对漓江的过度依赖,启动8平方公里的新城区建设。
“鱼”和“熊掌”兼得。阳朔县既保护了山山水水,又成功打造了《印象·刘三姐》、锦绣漓江、梦幻遇龙河、神秘西街等品牌,引发经济井喷式发展。该县已连续两年被评为“广西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财政收入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振兴生态工业
绿江也绿GDP
“我们不想吃‘断根菜\’,更想保护好漓江。”12月初,金宝乡新村金鹏竹业桂兴厂负责人黄根发,对即将搬入的金宝工业集中区非常向往。
阳朔有122家竹木制品企业,其中64家生产竹凉席。黄根发的工厂生产竹凉席,废水经传统处理排入漓江支流遇龙河。他和所有竹凉席生产厂家一样,根治污染的愿望迫切。
既要得漓江保护之“陇”,又要望工业发展之“蜀”!阳朔坚持科学发展观,用发展思维解决工业和环保的矛盾。为保护漓江,2009年全面取缔桂(林)阳(朔)公路沿线竹凉席厂家。但该县以人为本,没有简单地“一刀切”砍掉。去年,该县投资2100万元,在竹凉席企业集中的金宝乡建设占地250亩的工业集中区。
这是解决工业发展和环保矛盾的创举——该县只将竹凉席企业的竹坯打磨、漂煮等污染工序迁入集中区。这样,既方便大批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同时又能集中治理,妥善保护好漓江。
该集中区在我区率先使用先进的“物化+生化组合+深度处理+废水循环、固废综合利用”污水处理工艺,成为竹凉席企业群生产废水处理示范工程。日处理500立方米废水和8吨废渣,有效防止污染。目前,60家凉席企业已“挤”进集中区。
收获“绿色GDP”。阳朔有限度地发展工业项目,划分出严格控制区、可发展区,坚持以资源节约型、生产清洁型、生态环保型为导向,实行最严格的环保前置审批和落实“三同时”制度,发展生态工业。
摒弃“黑色GDP”,换来“源头活水”。该县开展用壮士断腕的勇气,把漓江两岸化工厂、糖厂等17家高污染企业“砍得精光”,从源头打造“绿色漓江”。对于传统工业做到逐步规范,实现达标排放,形成旅游工艺品为主导的工业体系。
得“陇”,得“蜀”。如今,阳朔工业废水、废气全部达标排放。“十一五”以来,该县主要污染物消减量达40%,工业产值增长21.2%。
创办生态农业
富农美景相益彰
“为脱贫,我们养羊;为保护漓江,我们杀羊。”杨堤乡浪石村党支书杨有发说。
不能养鱼鸭、挖沙、砍伐、架桥……阳朔县漓江两岸群众曾守着黄金水道过穷日子,全县8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均分布漓江两岸。
漓江要保护,农业要转型。阳朔县开展了科学探索,众志成城探索发展新路子。
于是乎,一棵棵盖膜的金桔,宛如“千堆雪”拔地而起,装点漓江,撼动人心。11月底,白沙镇古板村覃艳正给果满枝头的金桔园支钢管、盖膜。她满脸喜悦:“用‘三避\’(避雨、避寒、避晒)技术种金桔,用竹竿已支架不住,要升用钢管了。”
几年前,古板村群众试着用薄膜覆盖树冠。结果,金桔裂口、掉果等痼疾有效缓解。阳朔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开辟试验基地研究金桔覆盖薄膜技术,以至于大幅提高产量和质量的“三避”技术成功问世!
全县金桔种植很快发展到10.8万亩,48个村成为人均纯收入超万元的“金桔村”。白沙镇坪岭村赖玉梅今年因此披上了“自治区劳模”的大红绶带。
“阳朔金桔”响当当,产业链条长又长。2008年,白沙镇凉水井村投资400多万元建清泉度假村,兴起农业生态观光游。阳朔县因势利导,打造由阳朔、白沙、兴坪、葡萄等4个镇66个自然村,连接起51公里的百里新村。建成28个观光农业度假村(区)、300多家农家旅(饭)馆,推出13条“观万亩桔园、赏百里风光、吃农家饭菜、住乡村别墅”的农业生态观光游线路。
春风长绿漓江岸。阳朔在漓江及支流两岸义务植树300多万株。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绿化、彩化、花化、果化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5%,实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鸟语花香”的效果。
发展农业和保护漓江相得益彰,拉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预计今年该县财政收入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900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6.4%、15.7%和18.9%。阳朔县先后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中国旅游强县”、“全国生态示范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等多项殊荣。
新闻推荐
本报阳朔讯阳朔县科学保护漓江,做活漓江水系生态文章,使漓江水质今年更上一层楼。据今年9月22日前的漓江断面丰、平、枯水期评价,漓江水质已由去年的国家三类标准提升到国家二类标准,成了全国内...
阳朔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阳朔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