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渠大天平坝。
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1963年考察灵渠时留下了“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佳句。这条跨越两千多年却依然焕发出独特魅力的古老运河,曾经改变了华夏文明和中国历史的走向,并至今影响着桂北文化和旅游的发展。
底蕴连接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
在许多人的眼中,灵渠有着让人着迷的魔力。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释放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唯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成败的关键。
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地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灵渠的修建始于军事战争,却在接下来的很长时间内,成为了重要的南北运输要道。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灵渠虽然只有短短的37公里,不及长城的百分之一,但在中国尚无公路、铁路、航空运输的情况下,成为西南的交通命脉,受其直接影响的有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云南、贵州及四川部分地区,地域之广,不亚于长城。
两千多年来,灵渠沟通了长江与珠江,也连接了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给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带来巨大影响,对促进祖国西南边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达官贵人、文人墨客、商贾巨富等途经灵渠进出南中国,形成了文化成果,如他们流传下来的诗词歌赋、绘画艺术、传奇故事、民俗风情等等,都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源。
灵渠成为沟通和繁荣西南经济文化的大动脉,成为当时连接东南亚多个国家的“南方丝绸之路”,中国与东南亚诸国贸易文化往来日益频繁,这也加速了中越、中泰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交融。因此,其历史贡献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社会发展,1937年湘桂铁路建成通车,灵渠的运输功能渐渐萎缩,现在已基本不复存在,但却促成了灵渠的另一功能———旅游。上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外地人开始慕名前来观赏灵渠,灵渠旅游渐渐成为兴安县城的一张名片。原来撑船的船民逐渐转变身份,当起了讲解员,让游客感受灵渠历史魅力。2007年,灵渠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为大桂林旅游圈一颗璀璨的明珠。
而今,灵渠已成为兴安县重要的旅游景区,年游客接待量达到约20万。鉴于灵渠的历史文化价值,灵渠也正在为升级5A级景区做准备,让景区品质和服务更上一个档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蒋天赐梁好雨)中国长征·汽车(新能源)拉力赛兴安站日前在兴安县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正式...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