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达樟忙着整理、晾晒刚采摘的灵芝。
□本报记者陈静通讯员蒋甲济文/摄
《白蛇传》的故事里有白娘子为救许仙,只身潜入昆仑山盗取仙草的描述,这仙草便是灵芝。8月盛夏,在桂林兴安越城岭腹地,400亩山林的棵棵树下,数不清的丛丛紫色灵芝,吮吸着高山洁净氤氲的湿气,长得胖胖的,正等待着采摘。
领头做起灵芝种植的村民是兴安县白石乡的蒋达樟。初见蒋达樟,他正在整理刚采摘回来的灵芝。谈到种植的灵芝,他一下打开了话匣子。蒋达樟所在的三友村地处偏远,缺田少地,交通不便,种植农作物品种单一,产量极低,乡亲们生活贫困。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6年,蒋达樟望着屋后一座座高山,喝着带着些甜味的山泉水,思考着如何“吃山”。“吃山”不容易,得有一口“铁嘴钢牙”。他先后跑了四川、湖南,回来后就频频往山里跑。那些日子,大家见他天天爬山,北坡、南坡,树下、草窠,到处钻个不停。
“也不知道他在忙什么,问他他也不肯说。”村民老蒋回忆,当时蒋达樟很神秘。通过对比山的海拔、土壤、湿度,特别是结合自小到大村民都到山里“拣菌子卖”的经历,蒋达樟选定了种灵芝作为脱贫的突破口,他要用“灵芝仙草”改变家乡的穷貌。
2016年,蒋达樟开始在屋后山上种植高山林芝。当年,蒋达樟试种的100亩高山灵芝获得了丰收。蒋达樟介绍,灵芝喜潮湿,且不能被阳光直射,所以每天都需要浇水。而这些工作都是由精准贫困户来完成的。三年来,蒋达樟种植的灵芝由一开始的几十亩发展到400亩,种植户从一户发展到20多户,从自己一个人种扩大到带领贫困户种植,从收益少到目前年收入300多万元,扣除山林、人工投入净收入达280万元。他建立了“盘古岭种植合作社”,让10多户贫困户摆脱了贫困。
在采访中蒋达樟告诉记者,他们种植的黑灵芝是全生态的,种在原生态的树林里,不施肥不打药,人工除草,再加上兴安适宜的自然条件,种出来的灵芝与野生灵芝相似度在95%以上。蒋达樟说,灵芝素来被国人尊为大补之物,目前野生灵芝基本已经绝迹,药用灵芝都来自人工种植。但由于灵芝生长的自然条件要求高,很多地方都种不了或是种不好,所以他种植出来的灵芝基本不愁销路。“像我去年前年的话,基本上全都卖出去了。我干货有15000多斤,我们正常的话卖到210元一斤。”
自己富裕不算富,带动村民共同走上富裕路,是蒋达樟心里的一个梦想。灵芝种植项目的成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出一条道路,同时又极大地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种灵芝需要不少劳力,蒋达樟就侧重聘请贫困户。这些贫困户在得到山林承包费的同时,每天还能有100元的劳务工资。
“我帮种灵芝一年下来有一万多元收入。”讲起种灵芝,周晋才和其他贫困户都很有感触。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周晋才自己患病,小孩又读书,没法外出打工。得知周晋才的情况,蒋达樟聘请他帮忙种灵芝,仅仅在忙的季节做三个月的事情,收入就可达一万多元。周晋才靠在家务工种灵芝赚钱,同时又在周边打点零工,搞些养殖,在当年他就成功脱贫。
现如今,在种植和收获的季节,有40多个人帮蒋达樟做事,其中有不少是贫困户。
目前灵芝已经进入采摘旺季。“每亩可以采摘五六百斤干货,发往广东、浙江和上海等地,行情走俏。”看着晒好的灵芝,蒋达樟信心满满。
“把附近的几百亩地都租下来,扩大一点规模,带动这边的贫苦户。”蒋达樟说,下一步他计划扩大规模,要将白石乡打造成为灵芝之乡。灵芝最大的功效是“扶正固本,增强免疫力”,蒋达樟的灵芝种植最大的“功效”是给贫困户提供优质的产业,增强了对贫困的“免疫力”,让贫困的毒瘤不再生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静通讯员蒋淞宇)小偷也热衷“赶集”,专挑圩日对群众下黑手。日前,兴安县公安局高尚派出所接到报警,称他放在...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