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秦念通讯员刘军)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又到了粮食收获的季节,兴安县崔家乡高泽村委的村民唐新全在其承包的千亩水田中穿梭忙碌。通过从兴安农合行贷款不断扩大生产,这个80后小伙子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更带动当地农业转型升级。据了解,近年来兴安农合行加大对“三农”及县域经济的服务力度,截至今年8月底,该行涉农贷款余额54.96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比例90.6%,连续多年保持90%以上,助推当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转型。
“我是2009年开始承包水田进行大面积种植的。”唐新全笑着说,在水田种植过程中,他从兴安农合行贷款数万元逐渐扩大到数十万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到现在,他组织成立的专业合作社承包示范区共流转水田1000余亩,购置各种农机具80多台,逐渐从水稻种植发展成为种植水稻、甜玉米、马铃薯等多种农作物的市级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有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基地可实现‘工厂化育秧-机耕-机插-机防-机收-机烘干’的全程机械化服务”。随着唐新全的基地愈加红火,这样的模式也被更多的村民所了解和接受,从而带动了当地农业转型的风潮。
近年来,兴安农合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贯彻落实国家农村金融方针政策,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下一步,该行还将继续加大对农户及小微企业涉农贷款的支持力度,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推动当地农业发展转型升级。
新闻推荐
央视新闻新媒体再次聚焦桂林灵渠风光获《中国此时此刻·2018国庆》展播
本报讯(记者孙敏)10月4日上午,《中国此时此刻·2018国庆》再次聚焦桂林。这次央视的镜头对准了今年刚刚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