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敏)受自治区政协委托,9月19日至20日,由桂林市政协组织的住桂林自治区政协委员考察团深入桂林的乡陌田野新农村,考察“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情况。市政协主席粟增林任考察团团长。
在考察前,考察团听取了“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情况通报。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美丽桂林”乡村建设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统筹推进环境综合整治、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等工作,广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1654个行政村均建立起清洁乡村理事会,探索建立了村屯保洁员、绿化管护员、人饮管理员、道路管养员“四员合一”村屯绿化管护模式;生活垃圾治理率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6.6%,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7万户,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全市共启动创建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233个,获各级认定204个,创建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579个。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3个、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36个、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个、自治区星级农家乐79家等,带动4万个家庭参与,10万余农民受益,行业总收入超200亿元。
考察团先后到兴安县溶江镇黄茅坝自然村、莲塘自然村以及灵川县海洋乡大桐木湾村考察。一路走一路看,考察团的委员们与农户交谈,了解农户生产生活变化,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并针对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与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交流。考察结束后,考察团召开交流会议,委员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将考察意见进行汇总。
9月20日上午,考察团召开考察情况反馈会,向桂林市委、市政府反馈考察情况。考察团一致认为,桂林在巩固“清洁乡村”、“生态乡村”活动成果的同时,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美丽乡村处处洋溢崭新气象。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合力推进,全市各级政府建立了城乡建设“一盘棋”思想,加强统筹规划,扎实推进产业富民、服务惠民、基础便民“美丽桂林”乡村建设,在工作机制、财政资金、产业发展等方面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考察团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规划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产业、文化、教育等对宜居乡村建设的支撑力度有待加强等。
考察团建议在下一步工作中要根据各乡镇、村屯的资源优势、发展基础、产业特色、生态环境等情况统筹规划,以高起点规划指导高水平建设;要完善长效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要强化产业、文化、教育等三方面对宜居乡村的支撑,拓展筹资渠道,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认真总结成功经验,打造“美丽桂林”乡村建设升级版。
王建毅、汤桂荔、郑毅、区捷、苏甲杏参加考察。谢灵忠、雷声向考察团通报“美丽桂林”乡村建设情况。
新闻推荐
图为兴安中学大门。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摄吐槽食堂饭菜问题的文言文。网络截图南国早报记者邓振福近日,兴安县兴安中学的学...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