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秀荣经营着90多亩的果园,种植梨子、桃子和柑桔。
收获的季节,唐秀荣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梨子。
□本报记者李慧敏通讯员邓桂荣粟桂艳文/摄
见到兴安县崔家乡田心村村民唐秀荣时,她与村里的几个姐妹正在果园里忙着摘梨子。记者从聊天中了解到,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她承包的种植基地已达到90多亩,是当地种植带头示范户。创业不易,唐秀荣也曾经历挫折与低谷,她挖过煤,开过矿厂、碎石场,经营过农资店,种植过罗汉果……如今,53岁的唐秀荣已经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眼下她的目标变成了如何带动更多村里的妇女学习技能、发展种养。
“前些年在外地开碎石场时,老公的眼睛意外受了伤,导致视力模糊,无法再继续开碎石场,于是我就和老公一起回到了老家,经营一家农资店。谁知道当时因为赊账的人太多,资金周转十分困难。”提起往事,唐秀荣十分感慨。为了寻找出路,2008年,唐秀荣和老公得知村后这块早蜜梨种植基地正在转让,商量后决定咬咬牙以1万元的价格把它承包下来。然而,由于前任主人管理不善,种植园里的梨树大多濒临枯死。为了让这些梨树恢复生机,唐秀荣两口子买书回来学习,研究早蜜梨的管理技术,每天天不亮就去果园,晚上天黑了才回家。经过两年的坚持和努力,共投入了10万多元,2010年梨树终于开始开花结果了。虽然第一年收入只有2000元,但是唐秀荣看到了一点希望。
梨树挂果后,唐秀荣又琢磨如何提高梨子的品质,拓展农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我经过考虑,想到了种养结合的模式。2012年冬天,我在蜜梨种植基地旁修建了一个360平方米的养猪场,用猪场里的农家肥给梨树施肥,种出来的早蜜梨甜度适中、肉质酥脆。算起来,每亩产梨3600斤,每斤2.5元,每亩梨树的利润在7000至8000元。”近两年,唐秀荣还在基地中改种了40多亩的桃子和柑桔,实现了产业多元化发展。
自己富了不算富,唐秀荣一直挂念着村里的姐妹们,要带她们一起致富。“人人都说妇女能顶半边天,但是在农村,丈夫去外面打工,许多妇女就留守在家里照顾老人小孩,她们往往缺少资金、技术还有优质产业的引导。”唐秀荣说。为了激发同村妇女致富的内生动力,唐秀荣一直积极帮扶她们。想种早蜜梨的、想养猪的村民,只要找到唐秀荣,她都免费提供技术指导;不想搞种养的姐妹,每年夏冬两季,唐秀荣就请她们到基地来打工。“没来梨场做事之前,我们就在家带小孩、打牌,没有收入,现在来这里帮忙,不累,每天有70元的收入,还能兼顾家里。我们村现在有9个姐妹都和我一样在这个基地干活。”正在种植园里摘梨的村民陈丽萍说。
“唐秀荣是一位致富能手,还带领田心村的姐妹们走上致富道路,她2014年当选为崔家乡田心村妇联主席,2016年还获得了兴安县年度优秀妇女工作者的称号,为姐妹们树立了标杆。”崔家乡妇女主席陈丽芳如是说。今年5月,唐秀荣又与别人共同投资,成立了兴安县爱发云耳种植专业合作社,并承包了该村50多亩土地,准备试种云耳,项目步入正规后,将再吸收部分贫困户就业,继续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学习种养技能,共同致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秦念通讯员邓桂荣蒋小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自强不息则国立。近日,一场以“祖国发展我成长高举队旗跟党走”...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