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秦丽云通讯员赵时斌邓桂荣
漫步在村中干净整洁的小广场上,兴安县高尚镇路西村村民蒋德福感慨不已。曾经,这周围是一片空地,散落着十几座旱厕,那情形,难以表述。今年6月初,在全县实施的“三改”(即改厨、改厕、改圈)活动中,这块空地上的旱厕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被全部拆除。随后,村民们自发在这块空地上种上了草皮、铺了新路,放上石桌椅。现在,这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小广场,成了村中一景。
路西村内原本旱厕林立的空地变小广场的缘由,还得从今年3月份说起。今年3月,广西“美丽广西·宜居乡村”基础便民工作现场会在兴安县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在会上强调,要保护好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兴安县乡村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深刻领会这一精神后,兴安县在“三改”工作中,巧借山形、善用水势、活用资源,凸显特色,如马头山、江西坪、莲塘村利用竹篱笆、树桩、鹅卵石等本地自然资源,实施微果园、微菜园、微树园工程建设;江西坪村依托休闲绿道大力推进“灵渠人家”建设等,凸显了各镇各村的特色和亮点。路西村的蜕变,正缘于此。
除了村里的空地变成了小广场,蒋德福家经过“改厨改厕”后,厨房焕然一新,还装上了抽油烟机。兴安镇董田顾家村的八旬老党员顾相兴家经过“改厨改厕”,厨房装修一新,而原本建在屋后的旱厕拆除,改建在了室内。
“三改”后,顾老爹和蒋德福家的厨房都得到了整改,但面貌不一,然而他们都非常满意,这源于全县在“三改”工作中因户施策,不搞“一刀切”的做法。“改厨”过程中,将改造类型分为经济型、标准型和舒适型三类,由农户自主选择,切实做到科学化、多样化。如针对溶江镇莲塘等村屯多数农户房屋宽敞、院落面积大的情况,引导农户将改建现代厨房与保留传统厨房相结合。在房屋密度大、老旧建筑多的严关镇江西坪等村屯,引导协调农户在老房屋内新建厕所,在巷道内、菜园甚至杂物房里建设化粪池等。因户施策,切实满足了农户自身的需要,赢得村民们的好评。
相关统计显示,2017年,兴安县全县“三改”项目涉及10个乡(镇)、107个村委、513个自然村(其中重点村63个,面上村450个),改造总户数10055户。截至今年10月底,已超额完成任务。
“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是‘三改\’过程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兴安县乡村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方式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溶江镇莲塘村几名党员干部仅用五天时间就将自己的厨房、厕所改造得焕然一新,让村民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造效果,纷纷变“要我改”为“我要改”。同时,加大试点村的“三改”成效宣传,辐射带动周边其他村屯,各乡(镇)、村屯之间开展工作推进点评,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局面。
此外,资金支持、严格验收把好质量关更是激发了村民们参与“三改”的积极性。从7月份开始,该县“三改”项目指挥部组织成立了五个验收组,根据相关标准对已竣工的改造户逐户进行实地验收。9月底,第一批验收合格的厨厕改造2332户奖补资金共计658万多元已发放到农户手中。10月,第二批验收合格6919户奖补资金共计1850多万元已正式启动拨款程序。
“通过‘三改\’,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备,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人民群众得到了真正的实惠。”总结“三改”的成绩,负责此项工作的兴安县政协主席唐庆林言语中难掩自豪。唐庆林说,下一步,兴安县将以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为引领,立足地域特色,深挖“桂北老家”“灵渠人家”文化内涵,着力打造一批特色示范村,全面完成宜居乡村各项目标任务。
“现在,估计不少城里人都在羡慕我们农村的人居环境了。”正在村中小广场漫步的蒋德福,对记者自豪地说。
新闻推荐
兴安县已启用公交“一卡通”的17路公交车。10月中旬,兴安县公交车“一卡通”正式启用。这意味着,今后在兴安县乘坐公交车将正式进入无现金时代,给兴安当地百姓出行带来便捷。公交“一卡通”是为方便...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