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柏承开办的加油站后面有一块空地,他用锄头挖土种青菜。
遇上有人需要开收据或发票,佘柏承用手臂夹着笔,也能写一手好字。
佘柏承给一辆农用车加油。
平时穿衣戴帽、吃饭、吃水果,佘柏承都能轻松驾驭,与正常人没有太大的区别。他说,这都是练出来的。
佘柏承在加油机上贴着付款二维码,上面写有自己的微信号“特殊大哥”的字样。
佘柏承接打电话时,是用手顶着手机的。
□本报记者刘教清通讯员欧阳元培文/摄
36年前,佘柏承因为一场意外导致双手截肢,初中仅读了3天。他曾想过轻生,但在父亲和姐姐等亲人的鼓励下,重拾人生,苦练“无手”技能。后来不仅能像正常人一样吃饭、穿衣、砍柴、种田种地,还开办了洗衣店、日用品店和加油站,有了上百万元的资产,成了远近闻名的“特殊大哥”。
佘柏承1965年出生于兴安县漠川乡桥头村委佘家村。1981年6月,16岁的他因意外事故,双手手掌被截去。年轻的佘柏承遭此沉重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信心,在出院不久后的一天深夜,打算跳河轻生。他的父亲和姐姐闻讯追出家门。佘柏承不愿父亲伤心,只好躲藏在草堆中。
见父亲担心得老泪纵横,佘柏承暂时放下寻死的念头:如果半年内不能自己穿衣裤,就真的不想活了。
如果不努力,肯定做不到;如果尽全力,一切皆有可能。佘柏承辍学回到家中。他先用手臂和嘴配合,反复练习穿衣戴帽;用手臂夹着勺子吃饭,后来又学会用手肘弯夹着筷子吃饭、写字;上山砍柴时,他用双臂夹住柴刀,力气不比同龄人小;他把犁耙扶手烧出一个洞,把手臂捆在上面,一斜一正地,也能赶牛犁田……
连佘柏承自己都想不到,没有手掌,他也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后来,他在村上、县城开起了商店和批发部,还摆过地摊养过猪,并开办了养殖场,规模养起了水鱼。佘柏承开心地说:“当年县里还组织20多个局办的人来参观呢。”
成功的背后是他数倍于常人的艰辛付出。在养水鱼前,他亲手挖水塘,自己将泥土挑上来倒掉,又挑来100公斤的水泥建水塘。水鱼受伤,他要处理伤口、喂药,困难重重。
但佘柏承就是有一股不服输不向命运低头的干劲。2004年,他在乡里办起了正规的加油站,2014年还在县城投资约40万元,开起了干洗店。通过多年的打拼,佘柏承在县城和乡里都有了住房。其中乡里那套房,曾有人出70万元想买,他没有卖。
记者见到佘柏承时,他正忙碌着帮人加油。只见他麻利地输入加油量、提油枪、加油,再从挎包中拿钱找零。当顾客需要发票时,他又将笔夹在肘弯处,流利地写出一手好字。他的加油机上还贴有二维码,供顾客扫描付款,上面他标着自己的微信号“特殊大哥”。他说,很多人觉得他很特殊,所以他就取了这样一个“绰号”。
“以前经常有人把车停在田边,看我如何犁田种田,也有一名四川的大姐不惜远道而来,看我如何加油、种地、砍柴。”佘柏承说,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困难也是靠自己不断克服的。他表示,如今仅自己的加油站一年就有10多万元的收入,“事业上不想再拼命奋斗了,打算找个伴,安度晚年,资产就留给后代吧。”
新闻推荐
集体晚宴上,一个小男孩将一大块扣肉夹到奶奶碗里,乐得奶奶合不拢嘴。本报讯(记者何平江文/摄)10月28日是重阳节,兴安县高尚镇大宜洞村举行庆祝重阳敬老节活动。在村委和村敬老协会的组织下,村民们出...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