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江
陈平的家乡,在山水名城桂林市兴安县。梦里家乡,秀峰丽水,绿色是底色。绿,在他眼里是最美、最有生机、最蓬勃的色彩。
2015年11月3日,因主持的“水泥绿色制成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集成与工业化应用”项目获得2014年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陈平作为项目主要完成人到南宁出席广西科技奖励大会,并上台领取了大奖。这是他在建材技术科研路上不断追梦、爬坡、耕耘收获的成果之一。在20多年科研工作里,他众多的奖项都围绕一个“绿色”获得,那就是“绿色建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
绿色,深深烙进了陈平的人生。
A 回乡启梦
陈平说,自己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只能用泥土和鹅卵石来建房子,不能挡风遮雨。他儿时的梦想,就是能住进坚固的房子里,冬暖夏凉。16岁时,意气风发的他,如愿考入武汉理工大学,从此与水泥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4年,大学毕业后的陈平留在武汉,先后在国家建材局武汉建材设计研究院、武汉江力建材设备有限公司工作生活了十多年。期间他考取了母校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师从中国建材界著名的胡曙光教授。在名师的指导下,陈平的科研方向,始终瞄准着国内建材领域的新技术前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3年,将届不惑之年的陈平接受家乡邀请,从武汉回到桂林理工大学任教。这一重要选择,开启了他科研人生的黄金时代。
彼时,正是全球建材市场由于传统水泥生产耗能太大、污染严重、破坏环境,各国科学家纷纷寻求良方,开展“绿色水泥”研究方兴未艾之际。而所谓的“绿色水泥”,就是“生态水泥”。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原料大量使用工业废渣、城市垃圾,二是生产工艺节能减排。在质量方面,绿色水泥性能与普通水泥相当,可用于道路桥梁、水利堤坝等设施建筑。
然而,于陈平来说,选择回家,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广西是水泥资源大省(区),遍地开花的水泥企业,让他觉得,自己的研究会更有市场,对家乡更有帮助。因为看着广西的水泥行业在能耗中大量吞噬美丽的青山绿水,他的心里也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
B 稳步圆梦
回到广西,学校不能给他最好的科研设备,能给他的,是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
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入校的陈平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时间去体验科研环境的理想和现实失落。“困难无处不在,在有限的条件里做最大的事情,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去做事情。”“不要去计较别人对你的认知,只要你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抱着这样的想法,陈平一头扎进了绿色水泥的研究中。
他把目标锁定在高效研磨节能技术开发、高性能混凝土及固体工业废渣综合利用、绿色生态水泥开发等方面,并深入企业研究和解决问题。学校没有高端的科研设备,他就利用与武汉母校和同学的关系,千方百计解决攻关难题。他参与、主持了几十多家水泥厂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发表了多篇金属渣粉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论文,并获得多项水泥粉磨节能技术专利。
2006年,陈平认识了广西鱼峰集团公司总经理杨义,两人一拍即合,决定整合多年的研究成果,由导师胡曙光教授掌舵,校企联合攻关开展一个关于“粉磨节能及水泥绿色制成”的大项目,鱼峰公司为项目投入两亿元。借用大企业的平台,陈平大显身手。2011年,三方联合攻关的“管磨开流选粉节能技术及其水泥绿色制成应用项目”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获得了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这也是广西首次获得该奖项。
陈平的研究之路越走越远。其成果在企业运用上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广西科技特别贡献奖项目“水泥绿色制成关键技术研究及其集成与工业化应用”推广应用后,简化生产工艺,平均为企业节省投资15%,节电18.3%,提产15.7%,废渣利用率提高10%;技术适用性好,适于难磨物料,便于企业升级改造,获得了在全国23省402条生产线推广应用。仅广西就应用了生产线151条,占全国总量及效益的38%。项目实施多年来,已累计生产水泥5.92亿吨,消纳废渣2.37亿吨,节电42.57亿千瓦时,二氧化碳减排1.91亿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55.22亿元,新增利润45.94亿元,节支总额34.45亿元。
C 梦里山川
两间约6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有压力试验机、万能力学试验机等设备;桌面、墙边放着各种建筑废料废渣。这里是陈平所在学院的实验室,也是“广西有色金属及特色材料加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5年的12月24日,刚赴扬州出差回来的陈平顾不上休息,马不停蹄地到这里和学生研究各个项目的进展。第二天,他还得出差。
多年来,陈平先后主持和参加了6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和工程设计项目,其中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18项,其他横向科研项目40余项,担任了30余项工程设计项目的总设计师。其成果获得专利授权29项,已受理专利7项。目前,他还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子课题、国家973前期研究专项子课题、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多个与新材料相关的研究项目。
“绿色水泥制成关键技术”成果推广后,桂林理工大学的绿色建材新技术研究所名声在外,作为所长的陈平也格外忙碌。除了教学,国内还有多个企业聘请他为技术顾问。从扬州回来前,陈平还和广东省的一家企业去了一趟越南,考虑将技术输出到国外。
在陈平的眼里,矿山开采后产生的赤泥、工业生产后留下的锰渣等,都不是垃圾,而是“绿色水泥”原材料的富矿。“中国的水泥年产量有24亿多吨,占了世界产量的60%;与此同时,每年可能产生10亿吨的工业废渣,如果这些废渣全部都能再利用,能节约很多资源!”“还有,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水泥企业要走出去,‘绿色水泥\’技术的前景应用还将有更大的空间。”陈平说,正因如此,他还在不断地逐梦,期待着有更多的成果,能为改变地球再增添一抹绿色。
兴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兴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