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龙村千亩葡萄园一角
看看这“滚龙”一般的葡萄园,你就知道会龙村的葡萄种植技术的出类拔萃
□本报记者文烨文/摄
“近年来,来自南宁、广州等地5个葡萄园的老板,高薪聘请我去当葡萄种植技术员,年收入有25万元!”兴安县湘漓镇龙禾村委会龙村中年农民王荣创,对记者说起输出葡萄种植技术吃上技术饭的事时,脸上充满自豪和荣耀。
1300多亩连片葡萄园的尼龙大棚,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银色的光芒。它们犹如参加阅兵的一个个整齐排列的方阵,一眼望不到边际;一条条水泥硬化的机耕路、三面光水渠,在葡萄园中纵横交错,构成一幅巨大的美丽图案,场面非常壮观,令人震撼。这就是记者日前在会龙村葡萄园看到的一片希望的田野。
桂林人说起葡萄,一定会想到兴安;兴安人谈起葡萄,一定会谈到溶江;溶江人提到葡萄种植技术,一定会夸奖湘漓会龙村的村民。现在,会龙村人的葡萄种植技术,在兴安县数一数二。
会龙村的葡萄均采用水平棚架避雨、滴灌施肥,少用化肥激素,选择怎样的种苗?下多少底肥?什么时候种植?什么时候剪枝?怎样防治病虫害?什么时候给葡萄套袋?……如今,会龙村的葡萄种植户对此个个精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专家”。
会龙村的村民敢为人先,发展葡萄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基本与溶江人同步。
近三十年葡萄发展之路,会龙人历经坎坷,酸甜苦辣,五味俱全。在种植技术方面,会龙人经受了无数次的失败与探索,从种植单一的中熟巨峰葡萄,发展到从河南引进水土不服的乒乓球葡萄等系列品种,现在经结构调整形成的了规模的夏黑、维多利亚、巨峰、温克等早、中、晚熟葡萄系列。
会龙村的村民由于种植葡萄的技术高超,丰产后的葡萄平均亩产高达5000-6000斤,这在兴安的葡萄单产,当属大哥大。以前因种植技术不过硬,葡萄品质差,销路不畅,价格低廉,有时运到外地销售连运费和租用门面的费用都付不起。现在,会龙村的葡萄成了不愁嫁的黄帝的女儿,品质好,价格也好,还没上市就被外地老板前来订购一空。
王荣创是会龙村的葡萄产业带头人之一,在家常年种植13亩葡萄,由于管护技术过硬,他种的葡萄产量高,品质好,年收入有近20万元。他近年被南宁、广州等地的5个葡萄种植基地老板聘请为技术员,每个基地支付给他的年薪均为5万元。他每年只需在葡萄管护的几个节点,抽时间到这些葡萄种植基地作葡萄管护技术指导,一年就可赚回一辆普通配置的宝马车。
该村村民蒋代林等3对夫妇,受聘到江西、湖南等地的葡萄种植基地当葡萄管理技术员,每个人的月收入均为8000元,一年下来,每对夫妇就有近20万元的收入……
记者来到村民刘秀荣的葡萄园,正好遇到她在采摘葡萄出售。她也是会龙村葡萄种植技术的佼佼者。她种植的葡萄苗木粗壮,果实大色泽好,放眼望去,满园的累累硕果让人垂涎欲滴,叹为观止。她家种有巨峰葡萄5亩,平均亩产近6000斤,统果定单价一般2.7-3元每斤,预计今年葡萄收入有8万多元。
村民蒋永桥是该村的葡萄种植大户,常年种植葡萄有17亩,每年的葡萄收入在25万元以上。
村民唐祥明告诉记者,会龙村的葡萄种植技术之所以过硬,主要在于做底肥的农家肥下得足,前期病虫害防治到位,中期的有机肥舍得本钱,后期的肥水管理到位……由于这样种出来的葡萄苗强健,病虫害就少,产量当然就高;果实漂亮又好吃,消费者喜欢,根本不愁销。
据龙禾村委副主任邓步金介绍,会龙村原来没有什么主打产业,村民经济比较落后,自1986年开始探索种植葡萄,曾经历过多次大批砍苗倒果的失败和挫折。
失败乃成功之母,实践出真知。到本世纪初,几位坚持种植葡萄的村民杨德奇、杨德贵、王荣创等,通过反复实践和到广西农科院及外地葡萄园学习取经,逐渐摸索掌握了一套非常适合会龙村土壤的葡萄种植技术,亩收入不断增加。
独木难成舟,规模出效益。原来会龙村的葡萄种植没上规模,葡萄上市时大部分只能运到市场零售,不仅销量有限,而且需要花费许多劳力和运费。为形成规模,已掌握过硬葡萄种植技术的几位村民,便无偿传授葡萄种植技术给大家。当地党委、政府也因势利导,引导村民逐年扩种葡萄,从而使会龙村的葡萄产业走向了规模发展之路。目前,全村1167人,种有葡萄1300多亩,其中有多户葡萄种植面积在10-17亩,葡萄种植大户一年的葡萄收入就可建一座三层楼房。
勤劳有闯劲的会龙村人,近年已成为兴安县发展葡萄产业致富的先进典型。县里为奖励当地果农,近年投入资金2800多万元,将该村的葡萄生产基地纳入田园化改造项目,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整个会龙村亦建设成为山清水秀、绿树成荫、公共基础设施比较健全的生态乡村,彻底改变了全村的葡萄生产条件,种植规模逐年增长。
“会龙村现有90%以上的村民通过种植葡萄修建了新楼房,购买轿车、柳微车、农用车的村民也逐年增多,村民自豪地称它们为‘葡萄楼\’、‘葡萄车\’!”村民蒋永桥自豪地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王荣创告诉记者:“由于我们村的人种植葡萄技术高,近年来许多兴安和外地的上规模的葡萄种植老板,纷纷慕名前来会龙村拜师学艺‘三顾茅庐\’高薪聘请会龙村的葡萄种植户当技术员。现全村受聘到外地大型葡萄园专业输出葡萄种植技术的村民就有16人,其他临时受聘有偿到周边指导葡萄种植的估计也有近100人!”
会龙村的村民,通过对种植葡萄的不断探索,实现了从“泥腿子”到“葡萄专家”的蜕变,成为抢手的吃技术饭的“农业科技人才”。
新闻推荐
桂林市部署2016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确保重点党报党刊的发行量和有效覆盖面
本报讯(记者刘倩)11月27日上午,桂林市召开2016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暨总结表彰会议,对2015年度全市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进行总结和表彰,部署2016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