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工人们一起打捞鱼苗 记者文烨摄
李双田在鱼塘捉泥鳅。 记者文烨摄
兴安县兴安镇男青年李双田,中专毕业后曾在城市打工多年。2011年,他毅然返乡规模养殖泥鳅。经过反复摸索,去年他获得纯收入8万元,还被村民推选为村委委员。李双田致富后不忘乡亲,目前已发展周边村民200多户养殖泥鳅,注册了一个泥鳅专业合作社。由于李双田身高一米八,长得高大帅气,加上乐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因此当地干部群众称他为帅气“泥鳅哥”。自治区、桂林市团委领导多次到李双田的基地进行调研,前不久《人民日报》也对他进行了报道。
□本报记者文烨通讯员秦月华
一单就交易两万元
近日,记者慕名来到兴安县兴安镇南源村委老屋场村李双田的兴安南源泥鳅繁育场采访。
这是一个靠近大山的小山坡,清澈的山泉水从山上注入10来个呈阶梯状分布的鱼塘中。一块块鱼塘四周围着纱网,两间木屋搭建在鱼塘边;镜子般的鱼塘水面,不时可见钻出水面换气,弄出一圈圈涟漪的泥鳅。
一位高大的男青年手持捞网,带着两名汉子来到鱼塘边捞泥鳅,这男青年便是泥鳅养殖基地的主人李双田。他们仅捞了10多分钟,就捞上来几大桶种泥鳅。
在木屋旁的孵化池水面,飘浮着一些水葫芦,水面游动着密密麻麻、活泼可爱的小泥鳅。
李双田告诉记者,在孵化池中放置水葫芦,一能净化水质,二能为鳅鱼苗提供藏身的场所,三可方便捞鱼苗出售。
随后,李双田用捞网又捞上来几大桶小泥鳅。算出大概的小泥鳅总数后,他用特制的箱子将货打好包,然后叫伙伴用汽车送货上门。
原来,他发展的一位浙江的泥鳅养殖户向他定购了一批种泥鳅和一批鳅鱼苗,这笔生意让他获得毛收入2万多元。
当年回农村创业痛失女友
李双田是个“90后”,祖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小过着比较贫困的生活。2009年,他从技工学校毕业后,就立下一个夙愿:在城里打造自己的事业,早日走向致富路。
他先后在广州、桂林等城市打工,但收入并不多,发家致富的梦想对他来说还非常遥远。
2010年冬的一天,他从新闻报道中了解到市场上泥鳅供不应求,每斤价格高达20元左右,养殖泥鳅的前景广阔。从小喜欢捉泥鳅的他了解到家乡的土壤、水质和气候非常适合发展泥鳅养殖时,遂决定与一同学合伙回家养泥鳅。
他的决定开始受到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坚决反对,准备合伙的同学也因家人的极力反对而打了退堂鼓。但性格倔强的他抱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思想,决定一个人也要干。
女友因不愿意到农村养殖泥鳅,痛苦地与他分手了。这让他的心灵受到沉重的打击。但他坚定地鼓励自己说:“既然自己选择了这条路,就要坚强地走下去。”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2011年3月,他一个人到武汉一养殖泥鳅的公司考察,对方要他先签5000元鱼苗合同才能进基地,而他又没带这么多钱,只好放弃。
他回到家自己动手,将自家的4分多稻田开挖成鱼塘,随后利用自己打工积累的3000多元到农贸市场收购了100多斤野生泥鳅试养,结果遇上发洪水田埂崩塌,泥鳅被冲走大半。
2013年春,不服气的他从朋友那里借了2万元继续养殖泥鳅,并将养殖泥鳅的鱼塘扩建到4亩多。随后又到市场收购了700多斤野生泥鳅作种,但不久陆续出现大量泥鳅死亡现象。
原来,这些野生泥鳅大部分是非法电来的,受伤严重,即使是人工捉到的也因辗转多地而受过伤,进行养殖的成活率很低。
为此,李双田花费两个多月,自己在村子附近的水田、水沟、水塘里挖了100多斤野泥鳅,放入鱼塘作种泥鳅。
为方便管理和防止别人偷鱼,他干脆在鱼塘边搭了一座简易木屋,天天驻守在鱼塘边。
找到防范泥鳅天敌绝招
养了4个月后,他放水捞出泥鳅一称,发现泥鳅产的仔非常少,投放的种泥鳅竟然也有一半不翼而飞。
这是怎么回事呢?李双田开始以为是被小偷光顾了。
一天,他坐在木屋前吃中饭时,突然发现鱼塘中溅起许多水花,放眼望去,原来是一只田鸡正在岸边吞食泥鳅。他跑过去将田鸡捉住,发现其肚子胀鼓鼓的,一挤压田鸡的肚子,从田鸡嘴里掉下来几条大泥鳅。他不由傻了眼。
当天傍晚,家里来了客人,他下了一个地笼准备第二天请客人吃泥鳅。当他起地笼时,发现地笼里竟然有5条肚子鼓鼓的水蛇,一摸里面全是泥鳅。
为继续探索养殖泥鳅的技术,他到南宁购买5000条泥鳅苗进行喂养,结果发现泥鳅苗越来越少,经观察发现,原来小泥鳅大部分被蜻蜓的幼虫吃掉了,投入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
他恍然大悟,原来不翼而飞的泥鳅全成为水蛇、青蛙和蜻蜓幼虫的美味佳肴。
为防水蛇和青蛙进入鱼塘,他买来尼龙网将鱼塘围起来,并在鱼塘上盖塑料棚,以防止蜻蜓在鱼塘里产卵。这样一来,泥鳅被天敌吃掉的就少了。
失败是成功之母
经过多次失败的打击,李双田终于明白养泥鳅还得掌握科学技术。于是,他一边自费到外地的养殖户那里取经,一边自己购买了10多本养殖泥鳅的书籍学习,同时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刻苦钻研泥鳅育苗技术。
没有种苗,他便挖来野生泥鳅作种;没有资金,他便临时到县城打工赚、向同学借……不断失败,不断试验,他终于掌握到泥鳅配对、人工催产及人工授精的科学技术。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无数次摸索,他终于掌握到孵化鳅鱼苗的绝技。2013年,他的多批泥鳅育苗都获得成功,开始扭亏为盈。于是,他将附近村民的水田租下来,进行扩大生产。
泥鳅产业致富带头人
2014年,李双田扩大泥鳅孵化池到300多平方米,建起泥鳅育苗池40多亩。当年,他育鳅鱼苗1000多万条,出售800多万条,获得纯收入8万多元,于是,他有了一辆自己的小车。
家人和村民看到他养殖泥鳅成功了,对他刮目相看,并在资金和人力上全力帮助他。
当年,村委进行换届选举,这位有志青年参加村委委员竞选,结果以高票当选。随后,村委党总支又吸纳他成为预备党员。
致富不忘乡邻。李双田积极引导周边村民养殖泥鳅,对于相关技术,他总是毫不保留地传经送宝,大家都很佩服他。目前,他在全国带动发展的泥鳅养殖户已有200多户,养殖泥鳅总面积2000多亩,成为泥鳅产业致富带头人。
初步尝到技术甜头的李双田与时俱进,自己建立了一个推广泥鳅养殖的网站,并打算注册一个泥鳅品牌商标和建立一个购销泥鳅的微信群。
为让规模养殖泥鳅的产业做大做强,李双田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注册成立了一个泥鳅养殖繁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组织5名青年成立了泥鳅繁育团队,在江苏、山东设立了繁育基地,在全国逐步形成了“合作社+农户+订单”和“统一种苗、分户饲养、集中销售”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模式。
今年春节前,一个山东老板慕名找到李双田,请他去山东育了一批泥鳅苗,先付定金15万元,育苗成功后还可按尾数提成。
全国繁育泥鳅的市场很大,李双田的事业目前已走上正轨。这位帅气“泥鳅哥”昔日的梦想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谁让我的名字叫双田呢?看来我的梦想注定离不开田哟!”李双田笑着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周玉祝)小桥流水,竹林长廊相映成趣……6月1日,走进兴安县界首镇大车头村,一幅乡村田园美景映入眼帘,这是兴安县今年以来打造的10个绿化精品村之一。据悉,为进一步...
兴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兴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