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柱国 周玉祝 邓桂荣
“兴县安民”奏和谐
因秦始皇修筑灵渠和红军长征途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发生地而“两次改变中国历史”的兴安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38万兴安各族儿女善于作为、勇于超越,谱写了一曲曲“兴县安民”的“和谐之歌”。
君不见,湘江边、灵渠畔,产业兴、百姓富。有凿凿数据为证:今年前三季度,兴安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与上年同比,增幅位列桂林12县(自治县)前茅,“强县富民”可圈可点。
君不见,桂林“十二五”经济腾飞被寄予厚望的两个“千亿梦”,其中之一便由“兴安光伏”来承载。敢向太阳“借光辉”,兴安人善于“无中生有”的气魄,得到了自治区和桂林市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而今,瞄准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兴安光伏”产业链正加速向民用领域延伸……
君不见,“三大水库”建设正如火如荼,为漓江补水的历史使命落在了兴安人的肩上。为了漓江不再“喊渴”,兴安6000多百姓搬离故园、让出土地,兴安县委、县政府为了这个国家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出以民生为重,将该项目视为今年的“天字号工程”。
君不见,为保护好漓江源头——“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兴安人深明大义,“靠山不吃山、靠水不吃水”,在有限的土地上精耕细作,大力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不仅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领跑八桂的梦想,还神话般地缔造了“南方吐鲁番”生态观光农业的奇迹!
“兴县有方”显智慧,“安民有道”奏和谐。兴安县委书记罗永东、县长阳明表示,围绕建设“新能源示范县、农业特色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谐文明县”的战略目标,兴安人民以苦干求奋进、以实干谋跨越、以巧干促提升,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行百里者半九十”,兴安县委、县政府将以更大的决心,全面完成今年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10年回眸,岁月如歌。
坐拥与长城齐名的千年灵渠,“中国十大魅力名镇”兴安县,在桂林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10年创造了广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奇迹,成为桂北大地一颗耀眼的明珠。
富民强县,数字诠释“好又快”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是兴安县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10年,是战胜各种风险、困难和挑战,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的10年。10年来,兴安县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兴安县委书记罗永东说,10年来,全县生产总值从28.48亿元增加到去年107.74亿元,增长3.78倍,年均增幅14.5%;人均GDP去年达到32594元,是2002年的4.24倍;工业总产值从18.26亿元增加到151.58亿元,年均增长26.5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高达46.78%。财政收入从1.35亿元增至去年9.3亿元,年均增幅23.92%;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603元增至7792元,年均增长12.96%。
兴安县经济快速发展的奥秘在哪里?兴安县长阳明介绍说,10年来,兴安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一是狠抓项目建设,通过抓投资来调结构;二是抓工业,确立工业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抓传统产业升级的同时,重点抓好以太阳能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三是抓农业和旅游,全面实施“12510万元农业”增收工程,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农业,积极探索“种-养-加”等现代循环农业模式,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四是抓基础设施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改造”4大建设;五是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仅今年就投入5亿多元为民办实事59项。
就今年兴安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桂林市有关领导拿出全市17个县(区)的“成绩单”介绍说,今年上半年,兴安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1%,增幅全市排名第一;财政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29.3%,增幅在全市排名第一;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5.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49.5%,增幅全市排名第二;1-6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01元,同比增长19.13%,增幅全市排名第二。
产业支撑,“三驾马车”齐奋进
看一个地方的百姓是否富庶,关键要看有没有产业作支撑。兴安县城乡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之所以名列广西前茅,主要是有工业、农业和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三大产业”作基础。这“三驾马车”共奋进,使得该县三次产业结构已由当年32.66:24.45:42.89,调整到去年22.02:56.01:21.97,工业比重超过了50%。
抢抓机遇,把太阳能光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引进培育,推进全县工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是兴安县近年来致力于做强工业的一步“妙棋”。罗永东说,兴安工业目前已呈现5大特点:一是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积极推进太阳能、风能、生物质三大新能源产业建设,全国光伏产业虽遇严冬,但兴安光伏产业得到积极调整,全县光伏上、中、下游入园企业达到18家,已形成较完整的产业链,去年实现产值近5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1%,成为兴安工业的“状元产业”。二是传统产业不断升级。以海螺水泥为代表的建材产业不断壮大,实现年产值13亿元;大锰、松平、伟业等企业技改项目顺利推进,年产值达4亿元。三是工业园区建设进度加快。现有入园企业61家,项目总投资226.7亿元,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8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2.7%。四是企业整体素质进一步提升。桂林大锰、凯创光伏、宏达冶炼3家企业被列为桂林市“两化融合”应用企业;尚科光伏列入广西“千亿元产业”重大科技项目;凯创光伏列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挤进国际光伏高端市场。五是工业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仅2011年就实施工业招商引资项目150个,新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6个。
农业和旅游是助力兴安赶超跨越的另外两驾“马车”。据阳明介绍,柑桔、葡萄两大特色产业已被列为广西十大农业科技重点产业,全县葡萄种植12.5万亩,柑桔种植10.5万亩,食用菌种植600万平方米,甜玉米种植10.5万亩,竹业总产值达6亿元,肉猪出栏50万头,参皇鸡年出笼120万羽,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其次,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在桂果食品、宏旺菌业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以“公司+农户+基地”的种养循环经济产业链得到拉长;仅去年打造出“万元片区”7个、“万元村屯”15个,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示范农户”全县已有200多户。
做强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兴安又抢了先手。2011年,该县接待游客402.7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7%和26.8%。今年以来,该县不断加大旅游对外营销力度,通过举办桂林米粉节和葡萄节等活动吸引游客,在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等栏目插播兴安旅游宣传片,取得了良好效果。1-6月,全县接待游客248.83万人次,同比增长28.6%,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1.9%。
县域经济,打造广西“一面旗”
拥有良好产业基础的兴安,如何在“调结构、转方式”的时代大潮中奋勇争先?兴安县委书记罗永东的态度很明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桂林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的“五大工程”建设,以突出抓好千亿元太阳能光伏产业和“三大水库”两个“天字号”工程为龙头,以“四大建设”为抓手,以“三化”和旅游为切入点,强力推进“新能源示范县、农业特色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谐文明县”建设,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努力打造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一面旗帜。
就兴安今年重点抓好的11个方面工作,兴安县县长阳明表示,将继续以抓项目建设为核心,实施“两手抓”: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社会管理。抓经济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工业新能源建设,农业的提升,并进一步丰富旅游项目;抓社会管理的重点是抓好城镇的卫生、文化、公共服务等项目。谈到抓项目,阳明认为,项目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全县每个季度召开一次经济运行分析会,每个月召开一次项目现场推进会,看新建项目,也看续建项目,更看未启动的项目,还要将项目进展情况在县政府办公楼大厅公示。与此同时,出台《兴安县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考核办法》和《兴安县新一轮乡镇财政体制管理办法》,充分调动个人、单位、企业、乡镇引进项目的积极性。据悉,由于措施得力,该县目前已储备发展项目30多个。
城乡日新月异 点点惠及民生
蒋柱国 周玉祝 邓桂荣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地处“湘桂走廊”要冲,湘江、漓江发源地的兴安县,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压力”堪比山大。但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兴安县日新月异的城乡变化以及百姓生活日渐殷实的现实告诉我们:惟有敢于创新、善于作为,一个地区的生产力要素才能被充分激活,激活的正能量理所当然惠及苍生。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
解 读:兴安本是农业大县,工业化程度不算高,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走“环保型、高品质、集中区式”的发展之路,是兴安工业崛起的选择。2008年底,在世界经济的“低迷期”,兴安抢抓机遇,引进桂林尚科光伏等新能源企业,依托54条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生产线,开启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在广西的强盛之门。2010年6月,兴安县政府与中联科伟达公司签订共同建设兴安太阳能光伏产业园合作协议,产业园规划面积23.9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150亿元。
如今,入园光伏企业10多家,2011年该产业园实现产值近50亿元。为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打造“华南光伏之都”,资金问题是关键。为此,兴安县里一方面采取财政垫支形式注入前期资金,投资3.7亿多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另一方面,鼓励当地民营企业投资入股,为光伏产业的发展注入了上亿元民间资金。
按照“龙头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集群化发展、园区化承载”的发展思路,兴安人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在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形成完整的“链条”,迅速抢占了行业制高点。
关键词:三大水库
解 读:在漓江上游新建斧子口、小溶江、川江等3座水库,是满足桂林城市防洪和漓江生态补水为主的国家重大项目。“三大水库”工程概算总投资近50亿元,占地3.7万余亩,80%以上的土地和库区7500多移民人口多数在兴安。按照“搬得出、稳得住、生产有发展”的指导思想,兴安举全县之力做好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三大水库”建设乃今年“天字号”工程。
为确保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治区、桂林市下达的工作任务,兴安县里组织76个包村单位426人配合各专业组进行土地测量、房屋评估及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和照顾移民的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尊重移民意愿,兴安结合实际,实行集中安置为主,尽可能鼓励后靠和近迁安置。截至目前,3座水库库区、坝址、料场完成100%;青苗、房屋评估完成100%;川江水库已完成移民搬迁工作,小溶江和斧子口水库移民搬迁的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推进。
关键词:文化旅游
解 读: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兴安县紧紧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名县”的目标,按照“以大宣传促大营销、以大项目促大投入、以大融合促大旅游,以大培训促大提升、以大创建促大品牌”的思路,精心打造差异化、特色化旅游。目前,已形成了历史文化之旅、红色之旅、民俗风情之旅、休闲度假之旅、生态养生之旅等多元化的旅游格局。全县拥有5A景区1个、4A景区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3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先后获得“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十佳最美小城”、“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广西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桂林市旅游发展先进县”等多项殊荣。
积极创建全国旅游标准化省级示范县,进一步完善兴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品牌和档次,兴安旅游正呈现出厚积薄发之势。据悉,“十二五”期间,该县将按照“一轴两翼”的空间布局,充分挖掘兴安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逐步完成“灵渠历史文化遗产旅游景区”、“湘江战役遗址公园旅游景区”、“漓江源生态度假养生旅游区”、“湘江源闲野古风旅游区”的建设,并以“一山三库”(猫儿山、川江水库、斧子口水库和小溶江水库)为依托,再造一个“山水旅游圈”。
关键词:社会管理
解 读: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是兴安县委、县政府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立足点。为认真听取和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该县四家班子领导接访从以前“月接制”改为今年“周接制”,每周有一名县领导到信访接待大厅接访。县委书记、县长每月一天接访,充分发挥县委、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作用。今年以来,县领导参加接访45人次,接访86批254人次,解决群众诉求46件,县领导包案处理信访突出问题11件,批转责任单位处理19件。
最值得称道的是,该县为进一步提升旅游名县的知名度,今年以来,以整顿县城交通秩序、打击取缔非法营运载客三轮车作为全县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在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整治行动取得圆满成功,一举实现了取缔非法营运载客三轮车的目标,县城交通秩序大为改善,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关键词:成果共享
解 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群众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兴安交出了令群众满意的答卷。仅2011年,该县投入7000多万元对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如今,县城建成区面积达12.81平方公里,人口10.69万,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9.17平方米,路灯亮化率达100%。
在全区率先完成了全部乡镇的规划编制,为完善乡镇公共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小城镇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筹资1270多万元,为全县农户办理农房政策性保险,并实施危房改造工程,让3600多位农民告别了破房旧房;投入5600多万元,实施道路硬化、垃圾处理等一系列的村庄整治工程,完成143个村屯168公里的道路硬化,新建沼气1500户,完成105个自然村1580盏太阳能路灯安装,“百村千屯”太阳能公共照明亮化工程得到自治区、桂林市主要领导充分肯定。
据悉,仅2011年该县即投入5.35亿元,以12项民生工程为载体,着力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完成就业再就业7319人,培训农民工及失业人员4839人次;投入2.1亿元保障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工程,成为全区首批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县。
(本版图片由兴安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桂林讯(记者/董文锋)今年入汛以来,我区遭受多轮强降雨袭击。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做好防汛救灾工作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陈武先后主持召开自治区政府常务会、珠江防总工作会议等,多次研究部署今...
兴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兴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