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貌已焕然一新的枧塘集镇枧塘镇人民政府提供
彭代元副市长(左二)在县委书记陈立华(左三)的陪同下视察枧塘镇示范乡镇建设工作。
镇党委书记王峥(右二),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海船(右一)在集镇改造现场做群众思想工作。(枧塘镇人民政府提供)
新凯骅木业有限公司通讯员郑年寿摄
冶炼厂生产现场通讯员马水云摄
葡萄丰收通讯员唐国辉摄
金槐环绕的枧塘生态乡村通讯员马水云摄
雄伟的昌郑飞瀑通讯员赵景樟摄
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通讯员马水云摄
集镇污水处理管网敷设中通讯员蒋振华摄
山清水秀的井源山庄通讯员马水云摄
核心提示
枧塘镇有全州县城“南大门”之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全兴高速公路、全石二级公路及湘江、灌江均贯穿全境;境内物产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枧塘镇党委、政府按照“工业强镇、农业兴镇、城建美镇、党建活镇、综治稳镇”的工作思路,落实县委、县政府重点打造工业经济重镇和县城生态后花园的目标,协调推进工业、农业等产业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村镇面貌焕然一新,镇域实力不断增强。昔日的落后乡已一跃成为全县的先进镇。
枧塘财政收入已连续3年超千万元,排全县18个乡镇第二位,年度综合考评已连续5年排列全县第四位,是近年全县经济发展较快的乡镇之一,令人刮目相看。2014年,枧塘镇被列为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这个全县的工业经济重镇和县城生态后花园已基本建成。
□本报记者文烨通讯员唐怡蒋振华
发挥园区优势着力打造工业经济重镇
近日,记者来到枧塘镇采访,发现全州-石塘公路的两旁,不知什么时候已建起了许多工厂,有天马、龙华、龙达、连升等铁合金冶炼企业,有旺和、新凯骅等家具及木材加工厂,有永辉炭素厂,等等。所到之处,机声隆隆,一派生机勃勃的生产景象。
记者采访了解到,工业财税收入已连续3年位居全州前三甲的枧塘镇,10年前却是全县经济最不景气的乡镇之一,因没有传统支柱产业,加上紧邻县城,当时几乎没有集镇,更别说工业了。群众为了过好日子,要么离开家乡出去打工,要么直接住到县城,所以,枧塘当时人口也少,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滞后。
从2010年起,枧塘以“工业兴镇”为指导思想,本着打造“工业经济重镇”最终目标,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引领下,利用区位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了全州县天马铁合金有限公司和全州县龙华铁合金有限公司两家铁合金冶炼企业。两个项目同时于2010年11月10日正式开工,占地均超过100亩。每家企业平均年生产硅锰合金20000吨,安排就业人员120人,年销售收入8000多万元,年上交税金约400万元。
有了引进两家冶炼企业成功的经验,枧塘镇党委、政府遂甩开膀子大刀阔斧发展工业,又先后引进龙达、连升两家铁合金冶炼企业,同时还鼓励民营企业家兴建起旺和家具厂、新凯骅木材加工厂、永辉炭素厂等企业……随着各种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枧塘大地拔地而起,枧塘成为全州城南工业园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枧塘有了自己的首个工业支柱产业后,随即带动了就业,许多群众在家乡的企业里当上了收入稳定的工人,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近年来,枧塘发挥工业园区的优势,着力打造工业经济重镇,每年都有企业落户枧塘。截至目前,枧塘镇共有企业48家,仅规模以上企业就有6家,正在与枧塘镇人民政府洽谈投资的企业有近10家。去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3.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亿元,招商引资完成2亿元区外到位资金;组织财税收入825万元,县“工业经济重镇”已当之无愧。
今年9月,该镇通过“五访五促”大调研活动,对全镇48家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带领企业实施技改、创新生产方法、提升管理模式,积极引进有生命力、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新项目,以寻找枧塘工业产业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枧塘镇党委书记王峥告诉记者“我们将抓住原有的龙头企业,紧盯市场需求、围绕优势资源,重点引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工业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和文化旅游产业项目。”
她说,枧塘将在强化服务保障上下功夫,继续实施“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人马、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强化招商引资措施,落实工业发展相关政策,积极推动政银企合作,加大企业帮扶力度,促进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加快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壮大枧塘的工业经济重镇地位。
发挥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品牌农业
记者驱车来到枧塘镇芳塘村生态休闲农业走廊,站在观景台上,眼前全是高低起伏的山地葡萄大棚。尽管已到深秋,果农们仍在地里忙碌着种植冬菜和绿肥,为来年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据了解,巨峰葡萄是枧塘镇“三宝”之一,因独特的气候和山地优势,该镇产的巨峰葡萄具有颗粒大、果形美、口感好、含糖量高、自然熟的特点,加上该镇从2009年开始对葡萄采用套袋、“三避”技术(避雨、避寒、避虫害),这几年已形成品牌。随着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群众“钱袋子”也日渐丰满。一位湖南来的老板说:“由于这里的葡萄品质好,我们在销售其他地方的葡萄时,只要用枧塘的葡萄盖面,就不用担心销售问题。”
“我们镇的巨峰葡萄含糖量高达22%,在2012年广西鲜食葡萄果品评比中夺得金奖,在2013年全国中、晚熟优质鲜食葡萄评比中获得优质奖,深受消费者喜爱。”枧塘镇农业推广站站长蒋荣能自豪地告诉记者。
当记者问及今年葡萄收益如何时,芳塘村委茅埠村葡萄种植大户王明建高兴地说:“我家种植葡萄近15亩,年纯收入不下20万元。我们村那些新盖的楼房都是‘葡萄房\’!”
记者采访了解到,枧塘镇经过近10年来的农业产业种植结构调整,目前巨峰葡萄、香瓜、大蒜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000亩、3000亩、2000亩,均居全县第一;金槐种植面积达到20000余亩,居全县第二。全镇累计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5500亩,占全镇荒山和耕地面积的70%。
“枧塘镇以‘农业兴镇\’为目标,在县委、县政府惠民政策的鼓励与扶持下,发挥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品牌农业,已形成巨峰葡萄、金槐、香瓜和大蒜四大品牌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实现了一村一特色、一镇多品牌的新成效。”该镇马海船镇长说。
发挥示范乡镇优势着力构建幸福宜居枧塘
漫步在枧塘集镇建设工地现场,排水管道正在埋设,穿越集镇段的公路正在扩宽美化,镇上的大小楼房正在进行立面改造,集镇旁的珠塘水库旁正在修建市民广场……整个枧塘到处都在大兴土木,显现出欣欣向荣的建设景象。
5年前,枧塘因经济不景气,集镇相当破旧,许多人开车经过枧塘集镇都以为这是一个村委的小集市。自2010年开始,枧塘党委、政府通过大力发展工业和特色农业,带动本地经济社会飞速发展。2014年8月,枧塘被列为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同年12月又成功实现撤乡改镇。
经济发展起来后,镇党委、政府开始注重枧塘的城镇化发展,通过对枧塘工业园区的绿化、亮化、美化,铺设起大理石人行道,建设起工业走廊,并对集镇范围进行改造,科学编制了2012-2030年总规控规,安装路灯106盏,在集镇内建设500平方米小广场,扩大了集镇规模,使集镇面貌大大得到改善。
枧塘镇党委、政府并没有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去年又通过努力争取枧塘被列为桂林市第二批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建设项目共21个。今年以来,新的一轮城镇化建设为枧塘的集镇建设带来了春天。
枧塘的集镇风貌改造,统一规划设计镇区建筑风格;危房改造正在全面推进,已在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占地2000平方米的市民广场,将整体提升市民文化内涵;节点改造、汽车港湾站及公厕建设,将提高群众生活品质;中心幼儿园、公交站台、人行道铺设、雨污分流、管线下地等项目,将方便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工业走廊、农业走廊、旅游走廊建设,既突出枧塘本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特色,又推出123平方公里镇域范围内所有景点的整体开发……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建设项目完成后,枧塘集镇将成为全州一个具有现代化特色的以旅游服务、特色居住为主的山水田园型小城镇。
即使不是示范乡镇建设项目,枧塘镇党委、政府也毫不含糊,坚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落实好“一事一议”道路硬化、村屯绿化、清洁水源、生态村建设等工作,全镇的整体城镇化进程已迈上新台阶。
目前,该镇示范乡镇建设正处于攻坚克难期,项目推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总的城镇化建设既大刀阔斧又稳步推进,着力构建幸福宜居枧塘的目标正在一步步实现。
发挥资源优势打造县城生态后花园
川流不息的灌阳河边,一座历经800年的古水车如今仍在不停地运转,为岸边大片良田提供源源不断的水源;一排排富有桂北民俗风情的明清建筑群背倚奇秀的石山,前傍充满诗情画意的灌阳河!这些明清建筑群就是枧塘正在全力打造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 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
枧塘名胜古迹众多,有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孝子牌坊”、金山寺遗址,有远近闻名的语录山、斜塔,有拟打造为国家AAA级以上景区的湘桂连心湖,有气势雄伟的昌郑飞瀑,有已基本建成的全州思源民俗博物馆……该镇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规划开发这些生态旅游景点,正在着力打造县城生态后花园。
全州县思源民俗博物馆建设项目是枧塘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全面实施“五大工程”重要部署和将枧塘镇打造成县城生态后花园的发展定位,引资筹建的重点文化繁荣工程之一。该项目于2010年5月开始启动建设,总投资8000万元,规划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古民居、文物陈列馆、古街、牌坊、古水车等五大部分。拟打造全市乃至全区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古民居民俗文物博物馆和古建筑文化传承培训基地。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筑面积7400平方米的房屋建设,其中完成古民居14座,民俗文物陈列馆8座、楼台粮厂8座、古戏台1座……
王峥告诉记者,思源民俗博物馆具有独特的桂北明清建筑风格,该镇将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传承古建筑工艺为目标,有力促进全镇和包括县城水晶岗、三江口、湘山酒厂新型工业旅游等沿江景点在内的水上旅游经济带建设,为打通枧塘至县城水上黄金经济通道创造一条新的旅游黄金线路。
创新党建载体服务生态乡村建设
“能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推动家乡经济发展,我感到十分荣幸,同时,我认为这也是一名党员应该肩负的责任。看到大家都富裕起来,我才有幸福满足感!”枧塘镇枧头村支委委员、党群理事会成员、枧塘井源生态农庄老板邓创能如是说。
说到邓创能,当地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道:“邓老板有想法,干实业有魄力,我们在家门口就有地方上班了。”
邓创能是枧头村的经济能人,前些年一直在外地做生意发财。2013年,在枧塘镇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邓创能积极回乡创业,参与当地的“菜篮子”工程建设,总投资1200万元,建起集珍禽水产养殖、蔬菜大棚种植、苗木水果种植为一体的自治区四星级生态农庄,采取“企业+农户+基地”的管理模式,为周边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300余人,为枧塘镇发展特色农业和“郊区型经济”做出了典型示范。该农庄现年产贵妃鸡、珍珠鸡约20万羽、稻田禾花鱼约10000斤、水果蔬菜100吨以上。在该生态农庄干活的群众,仅此一项年人均纯收入达9965元。
今年以来,枧塘镇抢抓“一带四路”党建示范走廊创建机遇,大力扶持农村中小型特色实业,坚持把党群理事会成员、产业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党群理事会成员、产业能人,推荐优秀的党员党群理事会成员、产业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以“党建强”推动“实业强”。如枧头村近两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0人,其中致富能手4人,培养党员致富23人,推荐优秀的党员党群理事会成员、致富能手进村“两委”班子实习3人。
目前,枧塘镇党委结合“一带四路”精品党建圈创建,通过党群理事会从中的结点作用,服务生态乡村建设,目前已顺利实施了7个村子的“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工程;在芳塘大桥头、安德石冲门等7个“村屯绿化”区级示范点栽种绿树800余株;修通行政村标准水泥公路42公里,行政村通达公路实现100%;通自然村公路29条60.4公里,村屯公路硬化率达65%;68个自然村进行了村内道路硬化,硬化率达51%,有效改善了全镇生产生活条件。
“如果把镇党委比作一张网,那么每个党群理事会就是这张网的每个结点,只有结点扎牢了,镇党委这张网才能百密无一疏。”王峥总结道,“镇党委要想更加全方位、更细致地开展工作,则必须依靠好党群理事会这一基层党建新模式,充分发挥每位党群理事会成员和基层党员在整个过程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引领群众致富。我们争取将枧塘做成全县党群共建先锋,以开创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新闻推荐
倡导环保出行减少尾气排放全州在广西各县率先开通新能源纯电动空调公交车
公交车司机在给新能源纯电动空调公交车充电。通讯员王滋创摄...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