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祖华
很久以前就知道,在广东省的开平市,有一种中西合璧的建筑,它集防卫、居住和建筑艺术于一体,低的二三层,高的有六七层,在防洪、防匪等方面发挥过重大作用。这种民居,人称碉楼。
在桂北地区,鲜见碉楼样式的民居,但在全州县咸水镇黄沙村委的塘头脚村却有一处。二十多年前,我就去参观过。
那时,我参加工作还不久,有位同事是塘头脚村的,在与他闲聊时了解到,他们村有一座大地主砌的青砖大楼房,四角都有炮楼,有枪眼,很是雄壮。听后,心便痒痒的,总想一睹为快。星期日,约上两个同伴,骑着自行车就出发了。从咸水街上到塘头脚村,也就一二公里。一进村口,就看见一座青砖灰瓦的高大建筑矗立在眼前:楼房坐南朝北,本是长方形的,但因四角上的炮楼都向外凸出主墙体一米左右,便有些像是哑铃形了;楼宽约十四米,高有十一二米,深度则有二十七米左右,共三层;大楼一楼只有东西对开的两扇大门,未留一扇窗户,二楼除了两扇对开的大门外,四方则各有一扇安装了铁栅栏的窗户(国军陆军步兵学校西南分校驻扎在楼内时,在二楼增开了十多扇窗户通风);两层楼的门柱、门槛、门楣,都用青石精细打磨,雕花镂草后再镶嵌而成,很精致;外墙,一米五以下,均用大块的青石打磨镶嵌,坚固、美观。从大门进去,抬头便可看见两排射击孔:孔呈八字形,内阔外窄,便于移动瞄准;炮楼与炮楼之间的射击孔,可以形成交叉火力,护卫墙体。通观整座楼房,外围是砖石结构,厚实,牢固,而内庭则是清一色的木榫结构。可惜的是,内庭除立柱之外,其它的东西,大都已经被人为损坏了,从二、三楼被锯断的檩条留在墙体上的痕迹看,它当时装修的该是“跑马楼”,人在上面是可以四周自由行走的,一旦有战事,互相支援非常便利。这哪像是民居,分明就是一个军事堡垒。
在偏僻乡间,怎会建起这么坚固美观的楼房呢?带着疑问,我走访了一些老人,他们告诉我:修建这房子的人叫蒋新明,他父辈本已较富裕,到他手上更是发达了,有良田两三千亩,仆佣近百。他发家以后,也惹来了麻烦,因为民国初期,国家动乱,盗匪猖獗。据《全州志》记载“民国初年至民国十九年,全县匪乱如麻,大小18股,多者百余人。”大户人家,钱粮充足,当然是匪徒们眼中的肥肉了。蒋新明也多次受到土匪的袭扰,最严重的一次,是匪徒将他架抬在稻草火上烘烤,逼要钱粮。为了自身安全,也为了村里同姓同宗的乡亲们有一个紧急避难的地方,他请有识之士,设计建造了这座中西合璧的房子。不过,他与家人、仆佣平时并不住在这楼里,而是住在这楼房东边的几栋民居里。民居与这楼房仅一巷之隔,大门与大门之间,还有廊道相连,下雨天都湿不了鞋,来往很方便。
自那次参观以后,我便开始留心这类建筑,慢慢地知道了,这类建筑有一个专有名字,叫碉楼。广东侨乡开平从明朝起,就开始修建碉楼了,至今,那一带仍留有许多碉楼。
前两年,应朋友之邀,撰写全州的民国人物王竹斋,在查阅《全州志》、《全州文史》等历史资料时,无意间又多次发现塘头脚的名字。与其紧密相关的,便是1938年12月,国军陆军第五军在杜聿明将军率领下来全州驻防一事。第五军本来是国民党的首支机械化部队,战斗力很强,但杜将军仍十分重视步兵的作用,他认为,战场上最后决胜负、全歼敌人,主要依靠步兵来完成,机械特种兵,重在火力协同,用火力的优势来压倒敌人。或许是这种观念的影响,抑或是他的部队卓有成效的训练得到了上司的赏识,1940年9月,国军陆军步兵学校自南京迁驻塘头脚村,成立了西南分校。分校学员分校官班、技术班两种,仅教职员工就有700余人,一直到1944年才撤离。
我不由好奇,四面环山的塘头脚,只是一个小小的乡村,一下子来了那么多的人,又驻扎了那么久,怎么生活?他们学习、训练的具体地点又在哪里?查全州县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知道咸水镇共有十八处上榜,而塘头脚村就占了三处,其中就包括“国民革命军陆军步兵学校西南分校旧址”。不过这旧址具体在哪,却不清楚。一次浏览贴吧,偶然发现,几个网友也在发帖询问这“旧址”在什么地方。看来,关心这问题的不止我一个。从那时起,我就很想再去故地重游,只是想到当年我参观碉楼时,它就已被人为损毁许多地方,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碉楼现在还好吗?
2015年7月1日,我终于又一次来到了村里,看见了碉楼。从外观上看,与二十多年前见到的碉楼没多大差别,仍然雄伟、壮观。村民说:“牢实着呢,再过300年都不会倒!”可一进入楼内,感觉就大不相同了:庭堂杂草丛生,檐瓦坍塌,天井旁两棵疯长的泡桐木,都可与那柱础上的柱子比粗了。看来,再不管护,后人怕是不敢再进入楼内了。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碉楼的历史,我们找到了村里最年长的两位老人座谈,分别是年逾八十的蒋开明老人和已经八十七岁的蒋开远老人。他们告诉我:这座碉楼始建于民国十三年,民国十八年才完工,足足花了五年的时间,不但每一块青石经过雕凿,就是每一块青砖,也都是经过磨制的!楼房建好没几年,国军的装甲兵团来了,征用了碉楼,后来又开办了步兵学校;那些当兵的,有的在村东搭建房子住,有的在村北的南宅村住,当官的大都住在这大楼里,这楼,就是指挥部。国军走后,日本人打来了,把大楼当据点,又折腾了将近一年,碉楼损伤不少。解放后,这里成为了咸水区(当时全县划分为七个行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碉楼及东侧地主家的几栋房子都辟为行政办公用房。一直到人民公社时期,政府部门迁走了,这里才慢慢冷清下来,民房分给人居住,碉楼却没专人管理,任其自生自灭,就弄成现在这个样子了。
听完老人的讲述,不由沉默。一座碉楼,一部现当代史!塘头脚村山好水好,交通便利,要是能够好好挖掘、整理这段历史,维护好碉楼,再善加利用旁边的古民居,说不定有一天,这碉楼,就是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呢!
新闻推荐
近日,笔者从全州县2015年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开工会议上了解到,今年全州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项目县实施地点在该县绍水镇柳甲灌片、霖源灌片两个片区,工程投资1975.07...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