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农户家中都建起了这样的小洋楼正月里,村民开始忙农活
■本报记者史小辉文/图
新房更多,道路变宽,人们的腰包越来越鼓;进村的道路硬化了、家家户户门前都放有垃圾桶,清洁成了大家自觉的生活习惯;以前繁复的婚礼,如今变得简单又轻松……马年春节,记者又回到了阔别两年多的家乡,久别重逢的亲友纷纷兴奋地向记者说起了家乡的新变化。
返乡游子齐赞家乡美
春节前,记者回到桂林市灌阳县的老家,感觉旧历年底已散发出浓浓的过年气氛。走在回家的路上,目之所及,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上没有一丁点垃圾,鱼塘里也不再漂浮着白色垃圾,垃圾桶有序地摆放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村头巷尾的陈年垃圾没了,村对面的许多荒山野地里建起了一座座崭新的楼房。整个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真是想不到,农村都这么干净!”来自湖南的朱先生今年首次陪女友回家过年,看到村前江水清澈、村民房屋整洁,他不禁感慨道。从浙江务工回来的周畅也说,这次回家发现村里面貌焕然一新,村里的环境更美了。
据了解,在“清洁乡村”活动中,家乡群众自发行为亮点频出。灌阳镇福星村群众自筹、村集体出资共6万元,用于发放每月3000元的保洁员工资和购买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西山瑶族乡盐塘村村民不仅每周自觉搞村庄环境卫生,还采取每户每月出资4元的方式,聘请清洁员清理村屯垃圾清理;洞井瑶族乡洞井屯村民每年每人自筹资金20元作为卫生保洁费用。
“人人关爱城乡环境,全民参与综合治理。”“开展城乡环境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不只是在乡村,县城所在地的灌阳镇环境也大变样了。记者在县城主要街道逛了一圈,不见了昔日占道经营的乱象,道路变宽了也更畅通了。大量的宣传标语和干净畅通的道路,让人看到了灌阳开展“清洁城乡·美我家园”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
水泥硬化道路通进村
“以前进家门前要先拍一身灰,如今进家门是一身轻。”用江头村村民的话来说,随着水泥硬化道路通到村里,回家再也不用“泥腿子”入家门了。记者岳父母的家在全州县绍水镇高田大队江头村,此次回去相比两年前已是大有不同——从绍水到高田坑坑洼洼的10多里乡村道路,已全部铺成水泥路,道路干净通达,过去个把小时的路程如今开车10多分钟就到了。
事实上,不只是水泥硬化道路让人眼前一亮,沿途农村的变化更是让人不禁感慨如今的农村已今非昔比:一座座崭新的别墅洋房不时从眼前掠过;一路上的经济作物不再是以前单调的水稻田,取而代之的是橘子园、葡萄园、蘑菇大棚及景观树园……
“家附近的两亩田已全部种植金橘,以后年收入有一两万元;还有两亩田种了葡萄,也有两三万元的收入……我的年收入不比你在城里差。”饭桌上,岳父给小舅子算了一笔收入账,并不断鼓励他回乡发展。“现在道路修好了,交通便利了,各种经济作物不愁销路,国家政策也在扶持农村发展,未来的发展形势大好。”
随着村民们收入的增加,村里也建起了漂亮的新房。妻子的叔父一家今年就住上了小洋楼,楼房外贴着华丽的瓷砖,屋内装修“豪华”——气派的大堂和上楼扶梯,楼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作为农村资深砌墙师傅的他说,这样的房子他每年都要建好几座,现在大家经济条件好了,都在盖新房改善居住条件呢。
农村婚礼走向城市化
正月初六是个好日子,正逢妻子的堂妹出嫁。在两层小洋楼中一间现代装修风格的新房里,专业的化妆师给她堂妹化了一个亮丽的新娘妆,再配上一袭白色的婚纱,简约、时尚,丝毫不亚于城里任何一位新娘的装扮。相比以往的红布鞋、新西装,如今清新亮丽的婚纱妆扮已将农村婚礼推向城市化。
据了解,在该村,以前新娘出嫁,娘家要为新娘准备“18台轿子”,即被子、五斗柜(装谷子)、碳盆(摆酒席的用具)、床、电视机等凑齐18台的日用家具,现在一件也没有了。妻子的堂妹说,如今这些东西都不用娘家准备了,她跟新郎早已置办妥当,当天的婚礼流程也是按照城里的规矩办,新郎开小车来接亲,吃完午饭就回婆家。
中午,迎亲队伍到来,6辆经过精心装扮的小轿车整齐地停在新娘家门口,没有了以前的繁文缛节,迎亲队伍坐下吃完午饭之后,新郎带着迎亲队伍敲开新娘的房门,高高兴兴地把新娘迎出来,坐进小轿车。同村的一些长辈说,这样的接亲仪式,相比以往“嫁女要哭三堂亲”的老规矩,既简单又轻松。娘家人欢欢喜喜将新娘送上车,婆家人轻轻松松接上新娘,真是皆大欢喜的喜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黎兆齐通讯员周明)两名2岁和4岁的男童因贪玩找不到回家路,夜晚沿着铁路信号灯行走误入车站股道,车站工作人员发现后马上将两男童抱离股道。10日晚上11时许,南宁铁路局桂林车务段全州...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