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广生 本报通讯员 唐宁远
每次回老家,全州县城给记者的印象是,街道“土”,路面窄,不干净;环境“土”,少花草,绿化差;摊点多,无秩序,管理乱。
日前,记者又回到久违的故乡老家,在滨江路、民主街逛了一趟,只见街头点缀着花圃和草坪,不见了昔日占道经营的乱象,路还是那些路,可宽广了;街道还是那些街道,可畅通了。宣传部领导介绍说,这是“美丽广西·清洁城乡”活动带来的喜人变化。
据介绍, 湘江、灌江、万乡河三条河流在全州县城相遇,形成著名的“三江口”风景,可河东的滨江路、民主街,占道经营造成的脏乱现象十分严重,与美丽的风景形成了强烈反差。
开展“美丽广西·清洁城乡”活动后,县领导部署要对全县占道经营乱象进行集中整治。
一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以前也整治过,见了乱占道的,我们一般是将其经营物品装到执法车上,然后处理。可过不了几天,乱象依旧。个体商贩对我们的简单粗暴也有意见。”
该县市容局一位领导说:“个体商贩为求生计,做点生意不容易,我们城管必须学会从管理者角色向服务者角色转变,学会换位思考。”
他谈到,全州县有一条建设路,这条路上经常销售蔬菜水产和小吃的商户比较多,他们都将蔬菜水产和小吃摆在店外经营,街道脏乱现象严重,附近群众意见很大。
“我们经过多方协调,整合市场腾出空间,划定一定区域让蔬菜、水产和小吃的商户迁到那里经营,形成了专业的蔬菜和水产市场。”
搬迁后,由于经营规范、集中,反而增加了销售量。至今,该县已经整顿规范了蔬菜水产市场8个和两个小吃一条街。
此外,县里还组织经营户签订门前卫生“三包”责任书,并成立党员义务巡逻队,对市场及周边违章经营行为即时监督、举报。从此,市场管理的机制形成,进行管理规范化,1000多个乱摆摊点不见了踪影。
新闻推荐
本报桂林讯(记者/骆展胜实习生/李婉露)刚刚过去的一年,用“无处遁形”来形容桂林欠钱不还的463名“老赖”再贴切不过。2013年,桂林市中院针对“执行难”,重点集中清理70件涉党政机关执行积案和一大批...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