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魏 恒 本报通讯员 廖石金
2010年全区公开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区市直属机关副处级领导职务工作落下帷幕(任职人员名单公告详见第二版)。在去年选拔30名优秀乡镇党委书记到自治区机关任职的基础上,今年广西又有100名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跨越市或县一级,径直进入自治区或设区市直属机关担任副处级领导职务,其中30名到区直机关任职,70名到市直机关任职。这意味着,广西从基层选拔领导干部的大胆尝试,已逐渐走上成熟化、常态化。
基层干部的“酸甜苦辣咸”
“决不让真出力、真流汗、真落实的干部吃亏”
“有同行笑称我们是连升三级,但我自己却是连想都没有想到自己会有机会到区直单位工作,而且是担任副处级职务。”在乡镇工作了近20年的新任自治区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蓝桂明表示,在看到公选简章后,他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因为自己在最偏僻的乡镇之一,能否得到组织的重视,心里七上八下。但是,随着公选活动的一步步推进,他心中的顾虑彻底消除,从县里公开推荐,到后来的笔试、面试、考察考核以及到用人单位的票决,每一个环节都是非常严谨公正,不管是大小乡镇来的机会都一样。新任自治区发改委地区经济处副处长温秀坤也感慨,“能参加这样的公选,是我们基层干部的福气!”
纵观各地媒体,乡镇“一把手”谈工作体会,提到最多的不外乎一句话: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
苦——作为中国最基层政权,乡镇权小责重,功能繁多,工作辛苦。上面各个部门的工作,只要行政命令一下,各项指标最后都要压到乡镇,动辄就与“一票否决”挂钩,整天让人提心吊胆,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
辣——随着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化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在经济发展的压力下,信访维稳已成为基层最棘手的工作之一。
咸——紧张频密的工作容易让人忽视家庭,亲人聚少离多,无法照顾,有泪往肚里咽。
甜——虽然工作辛苦,倾注精力大,但与老百姓接触最直接。每当惠及乡里的民生工程上马,就特别有成就感和幸福感。(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酸——在基层工作“发展空间小、晋升机会少”,“七站八所”走了一圈,从乡换到镇、从镇换到乡,常常走不出乡镇这个圈子。久而久之,有的年轻干部难免心生酸楚,欲诉无言。
如何倾情关注基层一线、关爱基层干部,建立规范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全国各地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广西率先行动,从去年起,自治区党委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多批次、大规模公开选拔,其中包括面向乡镇(街道)党委书记的专项公选,打破了一级对一级的传统渠道,开辟了基层干部成长的“直通车”。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周新建指出:“广大基层干部长年在基层默默奉献,在服务基层群众,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他说,“对那些讲奉献、干实事的干部,就是要格外关注、厚爱一层,真正做到不让真出力、真流汗、真落实的干部吃亏。”
第二次赶考
“连续两年搭建基层干部公平竞争、脱颖而出的平台”
“这是我第二次赶考。”37岁的新科“状元”——全州县两河乡原党委书记廖维新笑着说。
在今年举行的广西全区公开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区市直属机关副处级领导职务综合测试中,廖维新以全区并列第一名的成绩入围,并成为自治区审计厅办公室副主任的最终人选。
去年首度实施面向乡镇党委书记公选区直机关副处长时,廖维新就曾参加过,充分领略到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精神,“是公信力让我再次满怀希望踏入考场。”
“机遇如月光,有隙皆可存。”一位新任副处长在公选感言中写道,“我们能走上今天的岗位,是组织关怀的结果,是群众信任的结果,我们要以事业为天,把天做大,以回报党和人民。”对于曾经或正在“乡官”任上打拼的领导干部来说,这可谓人生第二次赶考,每一步都必须走得很扎实、很用心。
玉林市通过这次公选得到提拔任用的乡镇党委书记11名,加上公推及其他公选,今年得到提拔的乡镇党委书记达到20名,占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总数的1/5,这在全市,特别是乡镇基层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现在乡镇干部尤其是乡镇党委书记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大课堂 真功夫
“把熟悉基层、善于做群众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选上来”
基层的复杂环境像一间大课堂,带给“乡官”更多历练和积累。他们能够在公选综合测试环节胜出,靠的不是书本知识,而是灵活运用理论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备考,”廖维新说,“不过当你打开试卷会发现,备考也不管用,考试的试题有理论有深度,而且都是与乡镇党委书记的工作实际密切相关,不安心工作而一味复习的‘考试专业户\’想拿高分是不可能的,只有干好平时的工作,并注意总结提高,才能考出好成绩。”
考题跳出了以往公选考试的固定模式,大多是分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案例。选拔到自治区教育厅担任政策研究和法制处副处长的宋联武就记得,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当遇到突发状况,恰好单位正职领导因公外出,身为副职应该如何应急处理?还有一道题是:请针对辖区内的校园安全问题,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方案。
“没干过的不会考,干不好的也考不好”,“干得好而且学得好的才会考得好”,这是很多应试者答完题后的体会。
考试结果印证了这一规律。
以廖维新为例。根据两河乡交通不便、人均田地较少的特点,他在任内积极打造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工程,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他还筹资100万元硬化乡镇道路,争取130多万元改造事故多发的百灌二级公路白水弯道,惠及广大群众。
已在区直机关试用一年的前任“乡官”们也以实际行动表明,基层经验大有用武之地,一样是推动机关工作的“引擎”。
卢新华,去年从宜州市怀远镇党委书记公选为自治区纪委信访室(举报中心)副主任。他在撰写《2010年全区上半年信访举报情况分析》时,紧扣实际深入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
今年5月,一批群众到自治区纪委机关门前集体上访,情绪比较激烈。卢新华主动请缨,迅速赶到现场,及时安抚,积极沟通协调,妥善化解了一起集体上访事件。
这些来自基层的草根公仆并非草莽英雄。他们原有的专业背景经过社会实践的打磨后,重新焕发出别样情怀。
1997年毕业于广西大学法律系的陈锦心,是在此次公选中胜出的两名女性干部之一,填报职位时毅然选择了自治区法制办。“十几年的摸爬滚打,让我在法律精神和群众诉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她自信地说。
公选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健全来自基层一线干部培养链的精心布局。把熟悉基层情况、善于做群众工作、群众公认、实践经验比较丰富的基层干部选拔到上级党政机关,既能有效优化党政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也能推动形成干部在一线锻炼、在一线培养、在一线成长的用人导向和科学机制。
体现新变化,走上常态化
“选拔一个、发现一批、激励一片”
自治区公选办有关负责人指出,与去年相比,今年面向乡镇党委书记的这项公选更好体现了一些新变化,走上了常态化的步伐:
力度更强,范围更广。选拔对象除了面向乡镇党委书记外,还扩大到城市社区党(工)委书记。
程序设计更为科学规范。整个程序设计总结了去年的做法、吸纳了各市和广大基层干部的建议,在一些具体的操作细节上,也进一步作出规范和明确,使公选工作更加紧凑,提高了效率。具体工作步骤上,分区、市两级选拔,让参与者有了更大的选择范围。各市还可根据工作需要和有关规定,对参加这次公选测试成绩排前、考核优秀,但由于公选职位有限没有被任用的人选,进一步选拔使用,有利于对人才进行“二次开发”。
监督力度更大,确保公平公正。对人选的考察,明确规定必须有纪检、监察部门的干部参与,并由自治区公选办抽调纪检监察部门的干部全程参加自治区用人单位的考察工作,强调同一职位人选,由同一考察组进行考察。要求面谈或面试环节有组织人事和纪检监察干部参加,并做好记录等。
全区层面“领风气之先”,带动各地公选思维的创新。7月26日,来宾市公开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担任市直机关副处级领导职务面试,引入大评委制和旁听制。人大代表韦社海坐到评委席,立时体会到了干部由百姓“选”的自豪感和责任感。现场群众代表讲出心声,“以前总觉得干部选拔蛮神秘,这次旁听感觉很民主、很开放。”梧州市以网络、电视直播方式进行公选乡镇(街道)党委书记任副处级领导职务的面谈和票决,让全市人民通过电视、网络真实地观看到面谈全过程,当场看到选拔的结果,以干部选拔任用的公正、公平和透明,提高党委和政府的公信力。
周新建指出,我区连续两年从基层公开选拔副处级领导干部,不仅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对基层干部的真正关怀、真情关爱,而且还树立了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优秀干部的导向,实现了选拔一个、发现一批、激励一片的目的,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为推进我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罗侠)7月12日晚,全区年中工作会议学习考察座谈会在南宁召开。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自治区主席马飚、自治区政协主席马铁山出席座谈...
全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全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