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展胜 本报通讯员 奉世江 王滋创 唐宁远
全州作为桂北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一个县,粮食产量在全区举足轻重。可是,随着农业税被取消,全州财政状况迅速“黯然失色”;而且,因人多矛盾多,被人戏称为“上访大县”。
面对差距,不甘落后的全州人吹响了“重振大县雄风,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的响亮号角。全县80多万干部群众经过几年卧薪尝胆,加快由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工业强县、由桂北重镇向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跨越。
“转身”工业——
综合经济实力前进51位
没有农业税,富县的重任惟有寄予工业。
全州县委书记贺志刚说,2006年他任县长时,全州工业对财政的贡献能数得着的只有一个湘山酒厂;而且,因为缺乏技改投入,那时的“湘山酒”只能在低端消费市场挣扎。该企业一位老领导说:“如果再不改制,湘山酒厂恐怕撑不了几年!”
面对县域工业的“风雨飘摇”,县委、县政府提出:“改制一个企业,引进一大品牌,做强一个产业”的开放合作思路;舍得“靓女先嫁”,支持本县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联姻”,实现“借梯上楼”。
事实证明,湘山酒厂“入嫁”中国最大的酒类营销商华泽集团3年多来,承诺“3-5年内再投入6亿元,将产能从1万吨提升至5万吨”正一步步变成现实。华泽集团不仅已在老基地投入5000多万元对“湘山”工艺和品牌进行改造提升,使税收贡献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而且,占地300亩、投资5亿元的新基地正在加紧建设。
站在依山傍水的“湘山”新基地上,企业负责人岳德宏指着规划图向记者描述:“这是一个集酿酒、储藏、包装、旅游于一体的新型业态,预计明年底建成投产,年产白酒5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以上,上缴税金每年超过1亿元。”
全州或依托资源优势,或依托原有产业,先后引进了翔云锰业、华泽集团、中国五矿、新宝铝业、桂林福达等一批大企业,引进重大工业项目13个,总投资达27.97亿元。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至59家,总产值年均增幅32.8%。尤其是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呈现“爆发式增长”,全县第二产业经济总量少于第一产业的历史被改写,实现了“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漂亮转身。该县在全区县域经济综合排名由2007年的第71位跃升至2008年第20位,前进了51位;2009年,全州在全区综合排名第27位;今年1-9月,该县开工投资过千万的项目达76个,财政收入今年有望超过4.5亿元。
开发城北——
谋篇布局新跨越
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全州人正在用心书写另一份跨越式发展的新答卷。这份答卷的亮点有两个:一是旧城改造,二是新区建设。
旧城改造方面,近两年来,该县总投资近50亿元的26个城建项目扎实推进,为全州老城区基础设施完善发挥着新的效益。该县工业集中区作为自治区A类工业园区,已有一大批项目进驻,目前,正在努力实现园区与县城“无缝对接”。
在新区建设方面,以开发城北为载体的“建设桂林市域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则彰显出全州人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敢于作为的“大手笔”。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目前,全州有近15万人挤在老城区,社会管理成本很高。而城北新区规划总面积342公顷、预计总投资116亿元,比老城区面积还大呢,至少可容纳5万人。县里聘请同济大学专家对县城总规进行修编,新区5年基本建成以后,欢迎你再来采访。”新区建设指挥部一位工作人员如是向记者“邀约”。
驱车进入城北新区,知情人士向记者介绍,正在如火如荼施工的是规划60-80米宽的经天路和纬地路,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主干道可建成通车。目前,新区内已有县中医院、县法院新楼等一批项目拔地而起……记者真切地感受到这片热土正孕育着巨大的活力。
人心思进——
干部干事劲头足
自2006年以来,为实现上述“两个跨越”,全州县委、县政府还创新干部选拔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激发全县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干劲。
记者在全州听到一个“以发展凝聚人心”的故事:桂林福达集团重组全州内燃机配件厂时,由于部分职工对企业改制缺乏信心,仅300人的企业竟有上百人“出走”。怎么办?做强做活工业的决心不能变,惟有加快发展“拉回”人心。后来,随着“福达”技改资金的投入以及新的标准厂房在工业园区开工建设,该厂主导产品迅速走俏全国,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出走”的职工纷纷回流。
“如果人心不齐,再好的发展思路也是白搭。这几年,全州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是构建了干部培养的新模式,将园区建设、土地征收、招商引资、信访维稳等工作,打造成培养、锻炼和考察干部的新基地。”该县一名领导说。去年,县委一次性拿出6个科级领导岗位和1个高中校长职位,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公选,吸引400多名年轻干部踊跃参与。今年,县里又拿出上百个职位进行“公推直选”,涉及县直机关、乡镇、公安、城建等单位。
记者走访了该县机关十余名年轻干部。一位王姓年轻干部直言不讳:“现在,县里用人风清气正,我只想多做事,以‘有为\’换‘有位\’。”
由于人心思进,想到全州创业的还有外地客商和全州籍在外老板。回乡投资3亿多元创办“翔云锰业”的冼老板说得很实在:干部干事的劲头足了,投资商就会少很多麻烦;企业发展了,上缴税收才会年年增长;县里有钱了,群众可以共享更多的发展成果,谁还愿去“上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广生文/图全州县文桥镇圳头村连片禾苗碧绿欲滴,南宁市坛洛镇同富村连片香蕉叶肥秆壮,龙州县上龙乡弄农屯连片果蔗拔节而长……盛夏时节,记者在这些土地整治项目区采访,倍感欢欣鼓...
全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全州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