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科技项目(一期)建设刷新了桂林速度。通讯员潘晓洋摄
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蓄势待发,将成为桂林振兴工业的新战场。
桂林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
桂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及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
时间的航船,载着我们挥别2019,驶入2020。回首过去一年,在践行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上,桂林奋笔疾书,成绩斐然。
在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桂林全面吹响工业振兴的号角,新产业蓬勃发展,新动能澎湃激荡,工业经济不断迈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市各级各部门密切合作,加快汇聚优势资源,加大工业招商力度,营造工业发展良好环境,有力推动全市产业做强升级,桂林工业正朝着中高端阔步前行。
本报记者徐莹波
龙头带动项目建设风潮涌动
3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桂林深科技智能制造产业园二期项目建设现场看到,园区已实施全封闭管理,仅留一个出入口,并设置疫情防控检查点,所有人员进出都要测量体温、消毒和登记。尽管正下着雨,但工地上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各类工程车辆陆续开动运转,工人们在加紧对厂房进行内部装修,努力抢回因疫情防控耽搁的工期。
据了解,桂林深科技项目是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和桂林市重中之重的工业项目,规划总用地约100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项目已于去年8月投产;二期项目全部厂房及两栋宿舍楼已经封顶,目前厂房正在开展内部装修和机电设备安装,其他宿舍楼也在加紧建设中,全部宿舍楼建成后,可以容纳1.3万人住宿。三期计划于2021年底前竣工投产,将形成年产1亿部手机的产能。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桂林深科技项目于2018年9月5日签约,当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2019年8月15日首台手机下线,第一部广西生产的智能手机(整机)在桂林诞生,实现广西手机生产零的突破,补上电子信息产业链上关键一环。该项目开启广西电子信息产业的新篇章,并成功刷新“桂林速度”。其背后,是市委、市政府为促进桂林经济高质量发展,审时度势、科学谋划、大胆创新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是桂林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排除万难,为项目建设做好幕后服务;是项目全体建设者“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周末节日”的奋力开拓,全力以赴打赢了项目建设攻坚战。
新项目孕育新希望,大项目预示大发展。围绕工业振兴目标,2019年,桂林市全面启动“工业项目突破年”行动,牢牢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增投入、强后劲,项目建设热潮持续升温。在全市10个重中之重工业项目中,桂林深科技项目(一期)、桂林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基地项目、新桂轮橡胶项目、广西桂康新材料有限公司复产项目4个项目已投产或部分投产,广西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桂林装配式建筑产业园、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等项目均顺利推进。全市22个工业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19个项目被列入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项目库,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2%,入库项目数排名全区前列,4个项目被评为自治区“千企技改”工程示范项目。各县(市、区)加快推动项目开竣工,增强发展后劲。荔浦市、平乐县、全州县、兴安县、高新七星区等先后召开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仪式,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全年全市开工工业项目45项,35个项目顺利投产。通过市本级和自治区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直投资金等途径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累计安排、争取各类资金超10亿元。
桂林市还强化工业招商引资,围绕深科技、比亚迪、新桂轮、漓泉等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初步编制完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态食品系列产业链全景图。根据产业链全景图,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群,先后组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桂林(杭州)投资推介会”等系列精准招商活动。全年全市共新签工业项目76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8个,已实施33个。
优化布局工业园区展翅腾飞
园区是工业振兴的主战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工业园区建设,坚持把园区作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大力培植“工业树”,打造“产业林”,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振兴工业插上腾飞之翼。
桂林经开区是国家级绿色园区。2019年,经开区围绕工业振兴目标,新引进生态食品、信息物流、电子机械、职业教育等项目45个,同比增长114.3%,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5个,同比增长127.3%。华为信息生态产业区工商注册数字经济企业71家,桂林华为全国培训分部、桂林华为云计算中心投入使用,深科技一期年产2500万台智能终端和比亚迪新能源商用车及轨道交通基地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桂林橡胶轮胎等一批停产停工项目复工复产,罗汉果小镇入驻企业达到41家,罗汉果收购价格比往年翻了一番,带动周边5000多名贫困人员脱贫致富。
经开区成立3年多以来,已累计落地智能终端、新能源商用车、食品医药、学校物流等项目9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3个,产业类项目71个,自治区“双百双新”项目10个;建设标准厂房87.55万平方米,增长超8倍;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增长32.1%;累计新增就业超1.15万人。初步形成以大数据为基础,以智能终端云计算为重点的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产业集群,以客车、房车、观光游览车及各类特种专用车及零部件,轮胎等为重点的新能源商用车产业集群,以罗汉果、桂林米粉、生物医药为重点的大健康产业集群。经开区管理体制高效化、运行机制市场化、服务体系专业化、产城融合一体化的园区改革目标初步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初步奠定。
桂林国家高新区先后出台扶持和促进新型工业、科技创新、小微企业、总部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为澳群、飞宇、智神、啄木鸟、电科院等企业单位拓展空间;扶持南药、优利特、君泰福等企业技术改造;培育芯飞公司等7家企业上规,西麦、华诺威等5家企业上市。同时,还引进中国中药、腾讯众创空间、启迪控股、美国芯源等一批知名企业,云璟科技、华安鑫创、中国东盟信息港等一批区域型、功能型总部企业入驻湖塘总部经济园。新的企业正在逐步释放新产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数字产业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桂林高铁经济产业园是泛珠三角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湘桂走廊”的枢纽,也是粤桂黔高铁经济带沿线城市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的主战场和桂林工业振兴“三足鼎立”的新一极。目前,高铁园正通过加快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等方式,为全市工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三大工业园区外,桂林市还加快特色园区建设,按照“特色优势明显、产业链条完整、功能配套完善、管理科学规范、创新能力突出”的发展目标,制定印发《桂林市特色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各县区立足自身产业条件推动特色发展,荔浦市光电科技产业园、灌阳岭南黑白根石材文化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初具规模。同时,按照自治区关于县域工业园区规划调整的统一部署,工信部门还结合全市县域工业园区实际情况,指导各县域工业园区开展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的调整编制工作。目前9个县已完成主导产业的确定和空间布局的调整,有利于园区整合资源,引导产业发展集聚。
夯实基础“数字桂林”蓬勃发展
1至2月,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为做好疫情科学防控,桂林经开信息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华云大数据公司、华为公司迅速建设了桂林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并已正式投入使用。该平台是利用桂林市政务数据共享交互平台,汇集各级单位疫情信息,以网格化、数字化形式,将城区人员数据、疫情布控点、医疗资源点等信息汇聚,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态势分析,生成实时的全市“疫情防控地图”。该平台可为政府精准决策、科学防控工作,提供更强有力的数据、技术、计算支撑,为桂林市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保障。
作为朝阳产业,数字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2019年以来,桂林市大力推进数字桂林建设,坚持加大投入,数字基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打通全市政务数据共享通道,市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正式与自治区共享平台联通,已对接全市36个市直部门数据,累计归集记录1.76亿条。全市各城区、各重要交通沿线、各重点景区景点已全面实现4G网络全覆盖,光纤宽带接入速率达100M。顺利建成目前广西最大的数据中心桂林华为云计算数据中心,并投入使用。
2019年,全市累计组织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技术方案评审会30次,完成37个项目方案的技术审核,完成14个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其中,桂林市政治生态分析研判系统在全广西率先实现用信息化工具对主体责任考核、监督管理工作、市管干部廉政档案、巡察反馈问题整改评估、政治生态分析预警等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做到对政治生态评价的定量分析,极大减轻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压力。同时,推动高效率完成纪检监察综合业务基地智能化项目建设,从项目组进场施工到最后建成只用了5个月时间,创下桂林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新速度。
桂林在建设数字城市和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取得的成绩获得自治区肯定和支持,全市获得第一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6个、重点示范企业2个、重点支撑平台1个,12个“两化”融合及信息服务业项目获得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
桂林市还加快促进创新引领,工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持续提升。2019年全市新增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家自治区级绿色工厂、7家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3家自治区工业企业质量管理标杆。民华科技、奥创园荣获“2019年度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荔浦市工业集中区、平乐县工业集中区分别被自治区评为“广西荔浦现代家居制品轻工园”“广西平乐智能制造产业园”。桂林电力电容器等9家企业入选自治区工业龙头企业培育库。“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桂林分赛的1个项目入围全国总决赛200强。桂林西麦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成为2019年自治区唯一A股IPO上市企业。在第七届全国品牌故事大赛中,桂林南药荣获全国品牌故事演讲比赛一等奖,桂林智神、紫竹乳胶分别荣获征文比赛二、三等奖。
厚植沃土服务企业成绩斐然
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营商环境的竞争。在锻造高质量发展“硬实力”的同时,桂林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软件”。
2019年,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工作措施》,依法保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成长。在“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行动”中,“获得电力”指标中的“居民用户用电报装办理时间”“一般低压用户用电报装办理时间”等所有指标都远低于自治区规定的时限。推动企业交流合作,举办全市本地企业产品配套合作对接会,并促成桂林航空与“爽圆圆”米粉等多家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做好企业服务工作,桂林市建立市县两级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工作机制。市人民政府印发《桂林市2019年市领导跟踪服务重点工业企业工作方案》,重点聚焦72家重点工业企业开展精准服务,每家重点企业由一名市领导带领一个牵头部门组成服务组,采取“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困难,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全年市领导与牵头部门共深入企业现场调研服务超600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争取有关惠企政策,指导企业加快发展。根据自治区近期对各市领导服务工业企业情况的通报,桂林市“市领导参与人数”“市领导服务企业个数”“市领导现场调研次数”“解决的具体问题个数”多个指标位列全区前列。
桂林市积极协调、推动县(市、区)建立政府领导联系服务工业企业制度,每季度对各县(市、区)政府领导是否建立联系服务企业机制、参与服务企业人数、服务企业个数、解决问题数量等内容进行情况通报,营造为企业排忧解难、互赶互学的良好氛围。全年各县(市、区)领导参与联系服务工业企业超800人次,服务企业超2600次,解决企业各类问题超1100个。
市工信局创新服务手段,搭建企业问题协调解决快速反应通道,设立966011企业服务热线,全面实行24小时无限时服务。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建立重点工业企业家微信群,搭建政府与企业直接沟通联系的平台。开通“惠企通”APP平台,随时受理企业反映问题,对问题处理情况实行挂账销号,实时公示处理进度,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惠企通”还将国家、自治区和桂林市最新最全的政策信息精准传达给企业,将企业最核心的产品商机快速推送至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同步服务。进一步发挥“惠企贷”作用,2019年“惠企贷”共为65家企业发放贷款5.73亿元;业务开展至今,已为121家企业发放343笔贷款,共计21.53亿元,目前在贷企业73家,在贷额共6.01亿元。推出“惠企帮”服务,该项业务包括全面实行24小时无限时服务,成立工业振兴企业服务领导小组及相关服务组,不定期召开座谈会,降低企业水电气成本,联合高校举办专场招聘会等。目前,桂林市已构建惠企通、惠企贷、惠企帮的“三惠”立体化服务体系,2019年解决重点工业企业209个问题,解决率99%,一批企业反映的资金难题、用地诉求、配套设施完善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此外,桂林市还强化运行监测分析和调度,共组织召开工业经济运行分析调度会超20次,深入分析研判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及时掌握各县(市、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困难。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全市工信系统组成多个服务小组,每月对各县(市、区)、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走访调研和帮扶指导,通过指导帮扶,协调相关部门保障企业用水、用电、运输、资金等生产要素,助力企业加快生产。做好企业上规入统培育工作,明确100家拟培育入规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大对入规企业的奖励力度,2019年全市新增上规入统企业70家,其中,新建投产上规有新桂轮、晨天恒源、恒丰金属、恒保健康防护等30家企业。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工信战线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振兴的战略部署,贯彻“实干就是能力,落实才是水平”的要求,着力抓好龙头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推进,着力抓好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抓好营商环境提升。
蓄势谋突破,深耕待春来。在未来征途中,桂林必将谱写出新时代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实现工业振兴。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市工信局提供)
新闻推荐
村民正在犁田。村民正在种植芋头。贫困户莫启明正在用微信向乡农技人员咨询芋头种植问题。□本报记者刘健通讯员邓世亮...
平乐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平乐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