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平乐新闻 > 正文

过去“刀耕火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如今一些瑶民仍保持这种原始耕作方法,只不过瑶民们戏称为“忆苦思甜”———平乐“过山瑶”见证时代变迁

来源:桂林日报 2015-06-05 06:57   https://www.yybnet.net/

平乐瑶民生产的“地谷”呈红色,煮成米饭香软细滑。

▲瑶民手上拿着准备播种的“地谷”。

大家都知道,农民种稻子的过程少不了耕田、育种、插秧、施肥等环节,而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深山里,有一种流行千年的特别稻谷种植法。这种种植方式不需要耕地,也不需要育秧、浇水、施肥,只需要把坡地上的杂草一烧,再把稻种往地上一撒就等着收获,犹如原始的“刀耕火种”一般,至今一些村民依然保持着这样的种植方式,十分罕见。近日,记者来到大发瑶族乡进行了探访。

□记者蒋伟华通讯员陶彩忠黄丽红文/摄

“刀耕火种”流行千年

近日,记者从平乐县城出发,经过近1个半小时车程,终于到达青山绿水环抱中的大发瑶族乡福瑶村委平山自然村的一个茶场。

家住福瑶村平山自然村的冯春能老人,因为在农历芒种节气前必须种好“地谷”,所以他叫上村里的两个壮小伙,一起帮他抢种3亩多的“地谷”——— 小花谷。

“地谷”俗称山稻,老人介绍,他们这些瑶民从明朝时开始迁徙到这里,而种植山稻在他们来之前就有了,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山稻属于完全依靠天然降水的旱作生态型作物,种植过程无需水层,耐旱耐瘠性极强,其根系发达,根须入地最深可达1米。连根拔起的稻根看上去就像一棵树苗的根,细长的根须抱泥成团,适宜种植在海拔300至800米的山坡上。该村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地谷”有七种:大花谷、小花谷、黄壳谷、大山谷、红壳糯、花壳糯和八月籼,因为口感原因花壳糯和八月籼已经绝种。

在干旱山坡上种“地谷”,这是记者看到的新鲜事儿。放眼望去,经过火烧的山坡上,冯春能老人正在抢种“地谷”。冯春能老人的耕种方式属于原始生荒耕作法,山坡上的树砍了之后,用镰刀、斧头和刮子砍伐地面上的树木、杂草等枯根朽茎,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变得松软,不翻地,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先种上杉树苗。因为杉树没有那么快长大,所以现在瑶民喜欢在树苗间夹种“地谷”。

记者看到,地上还清晰地看到草木被烧的痕迹,村民将手里的谷种随意均匀地撒在坡地上,然后用刮子把泥土盖在种子上,静待雨水滋润发芽。最快的四五天就能发芽,播种后不再施肥,中间要除两次草,大概农历霜降10天之后可以收割。

村民说,由于经营粗放,亩产只有150—300斤,俗话说,“种一偏坡,收一箩箩”。尽管经济效益不高,但是如今这种原生态的谷子却十分抢手,每斤“地谷”售价8—10元,刚好可以省去杉树苗除草钱,所以少数瑶民还是喜欢种。

据统计,全乡种植“地谷”将近50亩。因为“地谷”生长周期长,将近5个月的时间成熟,一年只能种一季,一般仅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坡地上才会种植。由于“地谷”不施化肥不打农药,产量低,但是淡红色的又软又香的“地谷”是一般稻谷所不能比拟的,在市场上基本买不到这种谷米。

“东方吉普赛人”见证时代的发展

“过去瑶族没得根,就像浮萍水面生,恐慌皇天下大雨,这塘推过那塘生。”记者在平乐采访时,遇到一位瑶族老人唱了一首山歌,向我们描述了游耕民族“过山瑶”的生活。

“在以前‘地谷\’是我们的主要粮食之一。”村干部介绍,平山村共10多户50多人,村民大都是从各地陆续迁徙而来。由于无田无地,他们或狩猎或采集草药度日,或依靠“刀耕火种”在山上种植一些旱稻、玉米、红薯等旱地作物维持简单的生活,而种植“地谷”成为他们一年的主要口粮。因为种植“地谷”需要将一些草木烧掉当肥料,而一个地方当年烧出来的草木灰只能用于当年的种植,所以当居住点的资源耗尽时,他们又搬迁到另一座山,同时也带走他们的谷种。于是被一些文人学者形象地称为“东方吉普赛人”。

乡里的干部介绍,由于山高林密,人迹罕见,解放以前这些山林没有人管理,“过山瑶”长期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他们都没有下山分田分地,落实土地承包政策时也失去了机会,只好十年八年换一座山头,在残酷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繁衍生息。

直至1996年4月,这里发生特大洪灾,许多庄稼、房屋被冲毁,失去生活资源的“过山瑶”才走出深山,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经过一户一户地寻访调查发现,大发瑶族乡“过山瑶”还有100多户共400多人。他们大都是在明、清时和新中国成立前因躲避战乱、匪患,从恭城、荔浦、昭平和金秀等地迁移到此,到1996年人均收入还不足300元。

此后,民政部、中华慈善总会、自治区政府多次派员实地调查,并实施一系列帮扶安置措施。从1998年起,平乐县委、县政府开始把“过山瑶”安置列入“八七”扶贫攻坚战的“温饱工程”来抓。为了帮助“过山瑶”建立家园,40多个县直部门干部进驻“过山瑶”的8个居住点,开展大规模安置帮扶工作,为“过山瑶”量好宅基地,然后划定权属,由政府无偿划拨使用,统一办理各种建房手续,免掉建房应缴的全部费用,并给予每户5000元补助,帮助瑶民建设新住房。为了让“过山瑶”拥有赖以生存的土地,政府号召附近各村出让山场土地划拨给“过山瑶”,引导他们连片开发种下柿子、板栗、八角等经济作物。几年间,县里累计投入200多万元,调拨山场732公顷、水田25公顷,帮助他们建立经济作物种植基地66.7公顷。经过几年努力,每个“过山瑶”定居点都已建起了初具规模的生产基地,在新世纪到来之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结束了长期游耕游居的漂泊生涯,正式安家落户。

如今,瑶寨里实现了通水、通电、通路,在政府的重视下瑶民也开始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一些瑶民依然舍不得这些流传千年的“地谷”,用他们的话来说这是“忆苦思甜”。

新闻推荐

市政协召开专题对口协商会为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本报讯(记者孙敏)7月16日上午,市政协召开专题对口协商会,围绕“推进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主题建言献策。今年4月至6月,市政协组织由部分政协...

平乐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平乐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过去“刀耕火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方式,如今一些瑶民仍保持这种原始耕作方法,只不过瑶民们戏称为“忆苦思甜”———平乐“过山瑶”见证时代变迁)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