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大舞台”走进平乐,与当地群众同欢乐。
?苗族舞蹈《一抹红》,优美的舞蹈掀起了演出的小高潮。
?杂技表演让观众看得眼花缭乱。
?演出广场旁边的亭子里挤满了观众。
?小品《流动警务室》将平乐大山里的警民故事搬上舞台。
□本报记者刘倩/文何平江/摄
“早就盼着这一天,桂林‘百姓大舞台\’终于来到我们平乐啦!”6月17日,平乐县的张奶奶早早就来到县城中山公园“欠”位子。作为桂林“百姓大舞台”的铁杆粉丝,张奶奶说起“百姓大舞台”头头是道:“节目全家都爱看,不过以前是守在电视机前看,现在可以坐在现场看,感觉当然不一样咯!”
当天,桂林“百姓大舞台”走进平乐,搭起舞台,市里和平乐县的文艺团体、文艺队伍共同登台,联手为平乐县群众打造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这种践行群众路线走基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惠民模式,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
平乐古称昭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勤劳勇敢智慧的平乐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当天的演出集中展示了平乐的文化特色和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喜人变化。舞蹈《香柚狂欢》拉开了“百姓大舞台”演出的序幕,表演者用喜庆的舞蹈“舞”出平乐县人民对家乡获评“中国沙田柚之乡”的骄傲与自豪。舞蹈《城市风景线》展现了开展“美丽平乐·清洁城乡”活动带来的城乡环境的变化。
“平乐十八酿,味道就是香!”说起平乐的饮食文化,就不能不提这“平乐十八酿”。用平乐人的话来说,无菜不酿、无席不酿,成为平乐美食的一个特色。在演出中,平乐文艺工作者表演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彩调剧《平乐十八酿》,融歌、舞、说、唱于一炉,轻松活泼的唱说中,展示已列入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平乐十八酿”“无菜不酿”的美食文化,让现场观众感受到了平乐传统文化的韵味与底蕴。
在平乐县大发瑶族乡的瑶寨里,经常看到一位背着竹篓的民警。他的竹篓里装着照相器材、各种办好了的证件,穿梭于瑶乡的村村寨寨间,为当地瑶胞送去服务,群众都亲切地称他为“背篓民警”。由平乐县文艺工作者创作的小品《流动警务室》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这位“背篓民警”的感人故事,突出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促进民族团结”的主旋律,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观众拍手叫好。
最深的是故乡情,最动人的是故乡的歌。女声独唱《难舍难忘的故乡》透出缕缕乡情,让人意犹未尽;舞蹈《桂江情》、《一抹红》等,让人感受到平乐山美、水美、人更美。而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带来的杂技《晃圈》、《力量》等精彩节目,更是惊险刺激,博得观众的阵阵叫好和掌声。
近年来,平乐县紧紧围绕“调结构、稳增长,调功能、惠民生”的主线和“让平乐亮起来,让百姓乐起来”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一核两带三功能区”建设,努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着力在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农业及特色旅游上实现新突破。2013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7.97亿元,同比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7830元,增长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288元,增长10.5%。多项指标跃居全市前六,跻身广西先进行列。
“这些年平乐发展成绩有目共睹,我们平乐人都非常自豪。桂林‘百姓大舞台\’是一个非常好的文化载体,老百姓自己演,自己看,自己乐,很有人气。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文艺形式,展示平乐的文化和风土人情,唱出我们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平乐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陶彩忠高兴地说。
作为舞蹈《桂江情》的演员之一,平乐中学教师韦林也对桂林“百姓大舞台”充满感情“《桂江情》演绎的就是桂江边生活的渔家妹子的故事,这都是我们平乐人民自己的文化。这次能够在桂林‘百姓大舞台\’展示平乐,我们都很高兴。”
家住平乐县城的黄修义这次也专程赶来看演出。他表示,平时在县城能观看到这样大型文艺演出的机会不多,桂林“百姓大舞台”已经变成老百姓心中的一个品牌,节目很精彩。像这样专为老百姓打造的文化大餐,希望以后能多来平乐,多进基层。
新闻推荐
七层的当铺见证了旧时沙子古街的繁华。&nbs...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