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红冯玉超
当前在全区开展的“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有许多工作要做。如何处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垃圾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项。笔者认为,处理农村垃圾最现实的处置模式还是“农村垃圾农村处理”。
一、宣传引导,环保至上。从宣传入手,启动“垃圾围村”调查,如实透明评估环境风险,制定治理目标与规划,将政府主导演变成农民的自觉行为。提高意识,发挥新闻媒体、网络的教育功能,增强农民环保意识。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制定村规民约及3年行动计划,签订“生态责任状”,履行“户前三包”,按规定收集、存放垃圾,发放垃圾处理“洁净手册”,告诉农民垃圾处理的科学方法和益处。每月组织一次“小手牵大手·清洁乡村”活动,周日组织“清理垃圾志愿者”活动,发挥“小手—大手—社会”正能量效应。
二、培训教育,用药有“度”。借助农村文化室和夜校,引导科学合理施用化肥、农药和使用地膜。组织农技专家把不同时期、地区、农作物的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方法编写成小册子向农民免费发放。推广病虫害“诱蛾灯、性诱剂、诱虫板”等物理防治技术,增施农家肥、草皮灰等有机肥。水稻等实行秸秆还田,冬闲田扩种紫云英、红花草、蔬菜。发展低碳农业,全面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技术。
三、创新机制,体现效益。创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括:1.强制生产高效、低残留农药和化肥;2.生产低碳、环保、轻型、美观的“焚烧炉”;3.生产生态型红、黄两色垃圾袋,印上自然村名字,免费发放,可利用垃圾付费回收,不可利用垃圾收费回收;4.有机垃圾作沼气投料、沤肥,非有机垃圾可回收利用、焚烧,建筑垃圾可修路填塘。破解两大难题,包括:1.建设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坚持“普惠制”,实行财政奖补,建设一个垃圾池补助5000元;2.垃圾处理转运,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每户20元/年或垃圾费搭车水电费来筹集处置经费。彰显三种效益,即经济、社会、生态效益。2012年平乐镇马渭村实行垃圾生态处理后,基本实现了8%的垃圾回收,64%的垃圾作为生态堆肥,仅28%的垃圾需转运处理,一年可节省转运费5.6万元。
四、健全机制,监管长效。一是“实施+分类”。财政以20元/人的标准预算安排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费,按600元/月标准划拨保洁员工资;每10-20户集中配置一个大型垃圾桶;实现一个村一个垃圾池,落实一名保洁员,购置一辆垃圾清运拖拉机。二是“保洁+转运”。可回收垃圾自行处理,建筑垃圾自行运至村委选定的填埋场。从住村养老退休干部中选择卫生保洁督查员,年底评选“十佳卫生户”。落实每村1-2名保洁员,距县城半径在30公里以内的,采取“户集—组分—村运—县处理”方式,超过范围的则实行“农村垃圾农村处理”,财政对垃圾填埋场建设实行奖励20-50万元/个。三是“市场+监管”。鼓励非公企业进入农村环卫市场,政府让利、财政补贴、公司出资扁平化运作,每个村委建设一个小型垃圾发电厂,按0.25元/斤购进垃圾发电,以0.5元/度电价卖出保企业生存。完善监督管理和考评奖罚机制,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现象。
(作者单位:苏丽红,平乐县同安镇人大;冯玉超,平乐县委党校)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陶彩忠汪文卿)“现在在街上看不到八九点钟还在外面吃早餐的,而且到部门办事,政府工作人员办事效率比以前高多了。”日前,刚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业务的平乐镇...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