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水村和乐加村中间的一段河道被黄泥浆淤塞。
新闻调查记者周绍瑜文/摄
地处平乐县东南的榕津河,在张家镇境内蜿蜒18公里,流经当地的钓鱼、燕水和古龙等村委,泽润沿河两岸数万居民。但是,这条河正在遭受着痛楚。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至今,位于当地的一处锰矿区长期存在多个非法盗采点,一直“顽强”地生存。洗矿所产生的废水,是掺杂着矿渣的黄泥浆。多年来,这些洗矿废水如同黄色“幽灵”,游荡在榕津河上,不仅污染了沿河环境,也给当地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3月中旬,根据当地村民、网友提供的线索,记者沿榕津河探查榕津河正遭受的污染之痛。
●网曝榕津河变成“黄河”
3月11日,有网友以《求救求救!谁能救救平乐榕津黄河?》为题发帖,反映平乐县张家镇榕津河遭受污染一事,并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调查处理。
网帖称,榕津河受上游排放锰矿废水的影响,流经张家镇境内的河段变成了黄泥水,沿河两岸的居民生活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以往,居民洗衣服、洗澡都在河边,现在,居民们连洗手都会把手洗黄了。
网帖附上的10多张图片显示出河水受污的程度:整个河面都是黄色的泥水,泥浆甚至翻滚奔流。
发源于平乐县青龙乡的榕津河,流经阳安、张家等乡镇后汇入桂江。在张家镇境内,榕津河流经钓鱼、燕水和古龙等8个村委,两岸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用水都曾依靠这条河流。
3月13日,记者来到榕津古镇。位于榕津河与沙江河交汇处的这座古村落,因其水路能通达桂林、梧州和广州等地,曾是广西东部一个热闹的内河小港,榕津河沿村而过。
在榕津河与沙江河的交汇处,两股水流一清一黄,泾渭分明。榕津村村民老梁就住在河边,望着家门口这条常年被黄泥水污染的河流,他连声叹息。“上游排放污水最严重的时候,河里全是黄泥浆在翻滚,比黄河水还黄,哪还能叫河水哟。”老梁苦笑着说,不仅当地居民,就是在平乐县范围内,大家都知晓有这么一条“小黄河”了。
记者溯江而上,来到张家镇张家村委。60岁的居民黄世芳(化名)看到记者提供的网友照片,一眼就认出这些照片正是拍摄于张家村委附近的河段。
黄世芳说,去年整整一年,榕津河里的黄泥浆就没有停过。就在记者来的前几天,榕津河河水污染突然有了些好转,虽然浑浊,但黄泥浆明显少了。“听说有人向上面举报了这事,这几天风声紧,上游洗锰矿的不敢明目张胆排放废水。”黄世芳说。
记者沿河走访了榕津、古龙、钓鱼等多个村委,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直言,自从锰矿废水污染河流后,到河里游泳、洗衣服的场景,就成为了他们的回忆了。
●排污管道直通河边
榕津河沿岸的村民反映,河水受污染主要原因是位于燕水村委附近的锰矿洗矿时直接排放废水。
据了解,在燕水村附近的银山岭锰矿区,原来由县里的国营锰矿公司进行开采。上世纪90年代,剩余的尾矿被承包给私人开采,一些家庭式洗矿作坊和小型开采企业便逐渐兴盛。但这些小作坊、小企业设备简陋,没有能力进行废水处理,造成大量的锰矿废水直接排放进榕津河。
3月14日,张家镇下起了暴雨,榕津河河水越发地浑浊起来,记者继续沿河往钓鱼、燕水等村委探查。一路上,运载锰矿的大卡车不时从身边经过。
在燕水村委的马鞍峒和燕水两个自然村,七八个洗矿点就分布在村庄旁的田地上,有的甚至就建在村庄中间,与民房相邻而处。一堆堆的矿泥和洗好的锰矿堆放在场地上。
两村的村道旁边,是一座座四五米高的尾水坝。
记者爬上一座尾水坝,一眼望去,这些尾水坝一直延伸到几公里外的银山岭脚下,几乎都已被黄泥填满。在这些尾水坝上面,零散地分布着一些管道。燕水村委一名村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尾水坝是锰矿老板买村民的田地建起的,占用了村里数百亩的田地。
当天,记者在燕水村委附近走访时,这些洗矿点没有开工。燕水村村口一个洗矿点的几名工人正在闲聊,他们说“老板不让开工”。
“这几天查得严,白天不敢洗矿,有的人就在晚上偷偷洗。”钓鱼村委乐加村村民骆家民(化名)告诉记者。
乐加村与燕水村之间隔着榕津河,饱受锰矿废水污染之苦的乐加村村民,对锰矿主排放污水的行为痛恨不已。
记者看到,乐加村与燕水村中间约两百米长的河道,都被黄泥浆覆盖着。几根管道从燕水村方向直接延伸到了榕津河边,一股股黄色的水从里面排出。骆家民告诉记者,这些管道表面上是抽水洗矿用的,其实也用来排放废水。并且,在河里还埋有不少暗管,一到洗矿的高峰期,河道翻涌而出的全是黄泥浆。
据村民反映,近些年环保、国土等部门查得比较严,燕水村附近大大小小的锰矿点,很少采用明排的方式排放废水,几乎都采用埋暗管来排放。
晚上,在村民的带领下,记者再次来到燕水村。村道两边的洗矿点中,有3个亮着灯火。记者白天走访的燕水村口那个洗矿点内,几名工人正在往机器上添加矿泥。见到有车灯亮起,工人警觉地停下了手中的活。
下转05版
新闻推荐
围绕“小全实”严打“两抢一盗” 访平乐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王淮
访平乐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王淮
平乐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平乐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