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桂林 > 正文

致敬共和国文学的“常青树”

来源:广西日报 2020-10-21 07:13   https://www.yybnet.net/

王蒙漓江之夜系列文学活动现场。李显杨 廖茹画 蒋正春/摄 王蒙漓江之夜系列文学活动现场。李显杨 廖茹画 蒋正春/摄

本报记者蒋林

金秋时分,满城的桂花香,让桂林又美了一个秋天。10月17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其旗下品牌世界·观联合水印长廊主办的“秀峰文学论坛:后疫情时代文学的可能”在桂林王城国学堂拉开帷幕,标志着“王蒙漓江之夜系列文学活动”正式启动。

获得国家荣誉称号“人民艺术家”的王蒙,在线上发来视频。他说:“已经定好了16日到桂林参加系列文学的活动,但我10月8日去位于青岛的中国海洋大学参加了4天活动,想不到此时青岛发生了疫情。因此,现在我只能线上跟大家互动。”

线上线下,王蒙携手李敬泽、邬书林、聂震宁、韩少功、舒婷、徐坤、李洱、王跃文、邵丽、张燕玲、郜元宝、谢有顺、东西、周晓枫、计文君、朱文颖、弋舟、笛安等近40位作家、文学评论家、学者,以文学之名相聚,举办8场主题演讲、2场文学对谈。

王蒙,作为新中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其近百部小说,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从1950年代饱含革命激情的青春之歌与激荡文坛的震颤之音,到1970年代的异域风情与时代隐喻,再到1980年代的艺术探索与内省哲思,直至1990年代的“季节系列”,王蒙都在记录生活与心绪,记录着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丰富历程。

王蒙作品研讨会暨第十一届“今日批评家”论坛上,与会专家围绕王蒙与文学中国进行研讨,深入剖析王蒙作品的文学性、历史性及现实意义。研讨会由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作家李洱,《南方文坛》主编张燕玲共同主持。

王蒙在线上演讲说:“从总体来说,我一直还保持对文学的爱恋,对文学的难分难解,也保持着对文学的追求。我不但喜欢写青年,我也写中年,最近《人民文学》上,还有我写的老年题材的作品。我写的题材的面也比较宽,知识分子、革命干部、新疆的少数民族,也写北京郊区的农民。我的写作上、我的经历上,有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我没有按照最规矩的规范来做……我继续在我自己的道路上,希望慢慢地有所创造,我稍稍推迟一下写作的结束期,甚至死亡期的到来。”

近70年来,王蒙创作不断,是共和国文学的“常青树”。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与王蒙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相识。在聂震宁看来,王蒙更多的是写一种他所感悟到的时代精神。“他什么人都写,他要写那个时代的精神。70年的中国文学,王蒙留下了自己很深的痕迹。”

王蒙研究专家、复旦大学教授、评论家郜元宝说:“共和国文学是以王蒙为代表的,近年王蒙有一个心结,也是他写作的惯性。王蒙现在还痴迷于发表,痴迷于谈论文学,连一点小东西发表都很激动,这是为什么?我想可能不仅仅是他对文学的痴迷,还可能是他要自我完成自己。”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邬书林称赞王蒙是中国作家当中的劳动模范,是作家的常青树,还是中外出版和文化交流以及国内文学和大众交流有担当的使者。他说:“他是在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变迁参透的基础之上,来从事文学,从事工作,做人做事做得有声有色。”

中国科协科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科幻作家陈楸帆20年前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读过王蒙的《活动变人形》,现在回首有很大的感悟:“我觉得《活动变人形》入选18年最具影响力的小说,这本书上给了我一个特别震撼的精神上的楷模。”

张燕玲说:“《活动变人形》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中,通过个人成长的深度心灵体验及其家族历史,挖掘与追问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命运。小说以个人的心理体验为叙事焦点,将大跨度的时空背景中个性鲜活的人物群像、亦庄亦谐的故事叙述、丰富精微的细节描写,结构在变形的叙事里,文笔老辣,深潜忧思,显示了作者对世界独特的感知与把握方式,以及对小说文体的艺术拓展。它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缩影,也是一部继《围城》之后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变形记’,具有思想史、文化史与文学史等多重意义。”

广东作协副主席、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说:“王蒙写过一篇小说,《明年我将衰老》。谁没有年轻过?你老过吗?有这么一种年轻也是一种激情,衰老也是一种激情,他身上还是有很多作家的这样一种秉性、热情,作家的一些天真,才成就了今天这样一个王蒙。”

作家笛安感叹:“这些年,王蒙的长篇小说的框架里面,让我感觉,某个章节在写散文,我认为很多读者会有这样的一种感觉,其实这是对于文体已经没有那么在乎的一种自由,就是所谓的随心所欲。这可能是写了一辈子的人,然后到今天对保持写作的热爱,开始有了这样一种自由,至少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这么一种状态,这个非常珍贵。”《天涯》主编、作家林森反思道,我们青年写作常常以失败者自居,而王蒙先生已86岁高龄,却为青年、为青春的健朗自豪,这其中的精神距离值得我们学习。

《上海文学》杂志副编审来颖燕认为,王蒙的作品很难归纳到某一个流派,他虽然这么多年创作作品,始终是非常多变。但是我们细看的话,就可以感觉到他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向心的力量。因为他始终尊重的是自己内心的一种感受。

“王蒙的作品成为共和国文学的代表。王蒙始终是一个时代的观察者,一直在观察着整个时代的进程。王蒙的视角不是单一的,提供给读者的思考的空间、思考的角度也是很开阔的。”广西师范大学教授黄伟林评价说。

中国作协副主席、评论家李敬泽最后总结道:王蒙是个永远也说不完的话题,论坛既是研讨,也是对王蒙研究的一种推动。

在“后疫情时代文学的可能”论坛上,王蒙进行了题为《语言的艺术世界》的主题演讲。他在演讲中谈到,随着近年来多媒体和新媒体的出现,很多人担忧文学会衰落、小说会灭亡,其实不然。因为语言是文学的符号,也是人类思维的符号,发达的语言才有了发达的思维。文学是思维的艺术。热爱文学的结果是让你关心社会、热爱生活。文学不仅纪念着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在创造着理想、创造着生活。一个词创造着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精神感受,文学就是把生活高度地心灵化了,文学是我们在创造一个灵魂的家园,中国的文学创造了一个中国人的灵魂的家园。中国的文字既表音也表意,既有逻辑也有结构,既有形体的美丽也有形体的奇特,所以语言和文字也可以表现一个世界,能把声音、音节、吐字、字形都安排得非常美好,这也是一个极大的快乐。语言的艺术世界增进我们的情商,也增进我们的智商。

当晚,在漓水之滨的水印长廊,还开启了王蒙漓江之夜。近40位文学名家与音乐人周云蓬、马条等,以朗诵、音乐会等形式,寄情山水,放怀文学,让山水与人文交融,让音乐与情怀曲水流觞,为这场文学盛事添上了浪漫主义色彩。“所有的日子/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用青春的金线/和幸福的璎珞/编织你们/有那小船上的歌笑/月下校园的欢舞/细雨蒙蒙里踏青/初雪的早晨行军/还有热烈的争论/跃动的/温暖的心……”王蒙视频朗诵其60多年前创作的代表作《青春万岁》序章,将现场气氛引向了高潮。

新闻推荐

小区业主擅自砍树8棵 面临3500元罚单

本报讯(记者刘倩通讯员邓智勇秦志宏)小区业主觉得家门口的树木妨碍了他的正常生活,“任性”把树砍了,殊不知这样的行为...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背上包就走2020-10-19 23:52
猜你喜欢:
评论:(致敬共和国文学的“常青树”)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