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大力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提升了城市硬件水平和整体形象。与此同时,桂林市还对辖区道路进行全面巡查,对损坏面积较大的路段进行大规模围场维修,对市区公厕进行升级改造,为市民游客提供更为完善的公共服务。
今年以来,桂林市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目标,补短板、增投入、强后劲,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加大。目前,桂林市正加快推进建安(桂青)路铁路框架桥接线工程、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及周边排水工程、桂林市机场路收费站迁移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工作;八一桥改扩建工程机动车道已实现全面通车;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东大门人行天桥建设工程、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花江校区供水工程、餐厨垃圾处理项目等推进顺利。
创城惠民城市整体环境持续优化
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末的铁西小区,是一个无物业的老旧小区,“白改黑”后的小区道路不再破损坑洼,变得平整宽敞;经过改造后的路灯晚上将道路照得通透明亮;多次拆违后,小区变得井然有序,面貌焕然一新。小区居民连连称赞:“创城为我们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走进位于城乡结合部的象山区二塘乡茶店村,就像走进城市里的社区:村容整洁,地面干净,路面均进行了硬化,家家户户门口都有垃圾桶,有的村民还自己动手在自家周边进行绿化,用红花绿叶装扮生活。村民陈先生说:“村里环境变好了,大家平时也更讲文明了,不乱丢垃圾,保持村里的干净整洁,生活质量高多了!”
铁西小区和茶店村只是桂林市创城工作改善提升群众生活环境的一个缩影。为了让老旧无物业小区“旧貌换新颜”,桂林市按照“管通、路平、灯亮,整洁、安全、有序”的目标要求实施无物业管理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未来,桂林市计划用3—5年时间,按照政府引导、居民自主决定的原则,高标准完成全市老旧小区改造任务,不断完善和提升老旧小区的公共服务功能,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基础设施项目改造提升工程为城中村和无物业小区的居民们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农贸市场和商业街区的市容秩序整治则进一步提升了了城市的“颜值”。污水横流的集贸市场、拥挤杂乱的商业街区,都随着创城工作的深入推进改头换面,令市民拍手称赞。走进北门市场等众多农贸市场,只见蔬菜、肉类、熟食各归其位,地面干净卫生、清洁干爽,为市民带来了舒心的购物体验。
创城利民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为让城市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桂林对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不断创新、勇于破题。2016年以来,桂林市以推进创城工作为契机,在城市管理工作上取得了多项进展。
出台《桂林市城市管理绩效考评办法》,推进数字化城管精细化管理;制定《桂林市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充实保洁力量、实行全天候保洁、落实机械化清扫和冲洗作业等措施,市区主要街道、独立街区、旅游通道、景区景点等中心城区环卫保洁基本达到精细化管理要求;拟定《桂林市市区部分河道、河岸和公共绿地、道路绿地清洁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划分方案》,明确各责任单位的管理职责,实现了市区各水域及其沿岸、绿化区等区域环境卫生管理的无缝对接。为完善城市长效管理工作机制,让老百姓共同参与创城,维护城市市容环境秩序,历时两年制定完成的《桂林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于2018年1月起正式施行,它作为桂林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的一项重要法规,成为加强城市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保障。
逐梦文明城,桂林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改善民生,事实也证明,创城工作的持续开展,让市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民生实惠。
新闻推荐
志愿者们正在忙碌。(自来水公司供图)本报讯(记者谭熙)4日,市自来水公司妇联全体执委组织“环保妈妈志愿者服务队”共25名志愿...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