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炬杨成行
桂林市秀峰区甲山街道办事处桥头村委有一个特殊的自然村落,由庙门前村、张家村和鲁家村3个自然村联合组成,紧依芦笛岩,合称“芦笛三村”。
“芦笛三村”背靠桂林大旅游圈,近年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资源,积极探索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东的乡村治理模式,实现了村美民富的新飞跃。
旧村改新村资源变资产
鲁家村地处桃花江畔,由于过去缺乏规划,房屋布局分散,闲置土地较多,村民居住条件比较差。经过论证规划,当地政府决定整村推倒重建。
按评估补偿,新房建好后每人有6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并享受每平方米860元的成本价。村民过渡安置、新村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由政府负责。规划整合后的富余土地,则集中用作商业开发,填补开发投入所需资金。
鲁家新村2010年开工改建,仅用1年多就建成开村,堪称“鲁家村奇迹”。
地还是那块地,村还是那个村,但全村住房都变成了清一色的独栋联排小楼房,不仅安置了村民,还成了桂林市旅游圈里一个精致景点。村民将闲置房设成民宿旅店,让游客前来过一回“村民”瘾,品尝百年鲁家豆腐,甚至进豆腐坊自己做豆腐。
旧村改造让资源变成资产,带动了住宿、餐饮等产业的发展。而最大的手笔是,总投资11亿元的桂林碧宸芦笛桃花湾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园项目。该项目将“芦笛三村”的空地、荒地资源利用起来,配套建设6.8公里休闲绿道、停车场、旅游驿站等设施,给“芦笛三村”乡村旅游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从2010年开始,当地政府对三个村进行风貌改造、文化挖掘、产业盘活,历经8年时间,建成了风光秀美、自然和谐、村民富裕的“芦笛三村”。
突出特色美村民变股东
“芦笛三村”改造前,虽然房屋破败,却乡韵十足,被喻为“披着破衣的美少女”“捧着金饭碗讨饭的富乞丐”。
为避免旧村改造陷入“千村一面”格局,保持原有乡村风貌和自然景观,“芦笛三村”改造保留了坡屋顶、小青瓦、花格窗、白粉墙、青石板等当地传统建筑元素,形成了以桂北民居建筑风貌为主、糅合部分徽派建筑风格的鲜明特色。而在房前屋后、村庄闲置用地,则设置“微菜园、微果园、微田园”,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乡土气息。
结合古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紧临市区却闹中取静的特点,三村在村落间随意点缀苏铁、湘竹、吊兰、银杏等花草竹木,旅馆酒楼则以充满文艺气息的名字命名,将村庄打造成为“城市后花园”。
“芦笛三村”改造后,村民通过门面出租、整栋房屋出租、自主经营等方式,有的合伙当股东,有的干脆自己当老板,年收入由以前的不足万元增加到现在的5万元左右。
目前,“芦笛三村”内共有各类宾馆、旅馆、民宿36家,旅游旺季游客爆满,淡季入住率也高达50%以上,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作为每年壮族“三月三”歌圩盛会举办点之一,“芦笛三村”每天接待国内外游客2000多人次,节假日超过5000人次,改造建设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
文化铸村魂集体经济强
文化是村落之魂,是村庄持久发展之力。基于这一理念,当地注重深挖文化、重塑文化,为乡村铸魂聚神。
有着“百年豆腐世家”之称的鲁家村,如今依然采用古法现磨、人工操作,磨出的豆腐鲜嫩好吃、豆香四溢,久享盛名。该村在村头建起豆腐广场和颇具复古情调的“豆腐体验坊”,设有传统的豆腐磨制设施,让游客现场品尝。
鲁家村是1986年版《西游记》拍摄地之一。村内的百寿园内,有100位书法名家书写刻成的100个“寿”碑,文化气息浓郁。
而漓江书画的发源地庙门前村,则以书画文化为主,著名漓江画派巨擘阳太阳就出生在该村。如今,该村建起了阳太阳广场、阳太阳雕像、阳太阳故居和画家部落。该村内3棵500年树龄老槐树,以及芦笛知青院,乡土气息都十分浓郁。
张家村是百年傩舞文化传承地,建有傩文化广场和傩舞文化展示馆。由村民组成的傩舞表演队,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前来观看。
农村文化的挖掘提升,使“芦笛三村”的旅游资源得到丰富和拓展。而村集体也通过出租集体闲置土地和房屋,壮大集体经济。据统计,桥头村委集体年收入达到15万元,而鲁家村、庙门前村集体年收入更是分别达到22万元和50万。
2018年12月,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现场会在桂林举办,“芦笛三村”成为现场观摩点之一,并先后获评“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广西特色旅游名村”“广西特色景观名村名镇”等称号。
新闻推荐
年关将至,一年的工作也接近尾声,很多职场人都少不了要写一份年终总结。不少人都对年终总结头疼不已。年终总结是否重要?上交...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