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无论是上班族还是正在求职的人,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会对职业生涯有很大帮助,特别是对于就业困难的人员来说,拥有一项技能可能就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今年以来,桂林相关部门积极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取得了一定成效。
培训紧扣市场需求
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今年桂林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紧紧围绕本地用工需求及紧缺职位展开,并扩大了培训目录,将桂林传统优势产业、优势特色农业、大健康产业、旅游服务、传统手工工艺制作、地方特色美食等350多个工种全部列入培训项目。
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年初开始,桂林陆续举办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专项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市人社部门充分了解到企业招聘需求和用工情况,及时准确把握市场用工新动向,按照“缺什么、补什么,补什么、提高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比如今年6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家政服务业从业人数32170人,其中持正规职业资格证书从业人员13672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大力开展了家政技能培训,打造桂林家政服务品牌。”他表示,1-10月,相关部门共组织家政服务业技能培训16期,培训625人。
此外,市人社部门还整合了财政、工会、工信等9个部门的培训资源,及时整理公布各部门、各行业、各企业所有培训机构和培训工种。这样既方便了企业和劳动者选择培训工种,同时也解决了市场紧、缺、急等工种培训需求盲区的问题。
“因地制宜”开展培训
据介绍,不同企业选择的培训方式也不尽相同。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建有培训机构的企业进行企业岗位技能培训时,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困难企业的岗位技能培训更具自主性,实行企业自主选择和企业职工培训内容自主选择。
“进行企业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时,由培训机构、企业和企业所在地人社部门结对签订岗位技能培训三方协议,确保技能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有效衔接。”该负责人说,今年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充分发挥技工院校优势,建立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参与并提供技术支持的企校共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11月完成了第一批5家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的设立。
“同时,我们也有针对性地面向重点群体进行培训。”该负责人介绍,市人社部门面向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两后生”、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城镇困难群众等重点群体开展职业就业技能培训;对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和社区矫正人员等群体,开展以顺利回归社会为目的的就业技能培训,以培训稳定就业。“如果是贫困人员的参训,我们会根据实际需求,鼓励培训机构‘走下去’,采取‘农民夜校’‘田间课堂’等方式,开展‘短平快’的实用性培训。”
据统计,今年全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成效显著,截至10月底,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45259人,其中贫困人口培训19275人;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培训5309人;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4633人。
记者唐霁云林扬通讯员唐小龙
新闻推荐
本报桂林讯(记者/巫美桥红通讯员/王亚东)近日,往常漆黑一片的桂林市高新七星区七星社区老街小区道路亮起了路灯,照亮了居民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