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苏文娟)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市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在市聋哑学校举行桂林市庆祝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开放日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对于残疾人的关注,保护残疾人的尊严、权利和幸福。
当天的活动中,进行了桂林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和残疾儿童幼儿园建园工作汇报,市聋哑学校、市培智学校带来了汇报演出。
据悉,多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事业从以社会救济为主的社会福利工作,发展成为包括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维权、文化、体育、无障碍环境建设、残疾预防等领域的综合性社会事业。
摸底调查结果显示,全市现有康复需求的0-17岁残疾儿童1985名,康复救助任务十分艰巨。经过严格的现场核查和专家评审,市社会福利院、市聋哑学校、市培智学校、市妇幼保健院、市叠彩区心悦儿童康复中心5家机构成为桂林市首批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定点机构。目前,全市已有308名残疾儿童在市级定点机构接受康复救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在市教育局和残联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市聋哑学校创办了桂林市首家公办残疾儿童幼儿园,积极探索康复与教育融合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新模式,对首批入园的27名残疾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教育档案,实施终生随访和跟踪服务。此外,市本级财政2020年新增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专项预算,确保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及时得到康复救助。
市委常委、副市长董冶和市人大、市政协专门委员会领导以及市残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康复救助技术专家组成员、爱心企业家代表出席活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市妇联、市女企业家协会、“周末爱心妈妈”志愿服务队组成慰问组,来到七星区毛塘社区“儿童之家”开展慰问活...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