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巫美桥红通讯员佘雪楚李虹
近年来,桂林市秀峰区按照自治区和桂林市绩效考评工作精神,紧紧围绕单位基本职能和绩效考评指标任务,着力把绩效管理作为增强意识、落实责任、推进工作的抓手和载体,推动该区各项工作提质增效。截至目前,该区综合绩效管理措施成效显著,干部队伍呈现干劲十足、奋勇争先的良好格局,工作效率和执行力大幅提高。在桂林市17个县(市、区)和市直单位2018年度绩效考评中,秀峰区名列第一,连续三年获得桂林市绩效考评一等奖。
绩效考核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活力。在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下,秀峰区社会经济发展成绩突出。据悉,2017年,该区地区生产总值101.74亿元,同比增长8.9%;2018年,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6.9%。该区先后获评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区、全国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示范县(区)、全区全域旅游示范区、自治区信访工作“人民满意窗口”等国家和自治区级荣誉。
A创先争优激活“鲶鱼效应”
“论资排辈、轮流分配”……过去,机关工作中一直流行“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干得好尝不到“甜头”、干得差也吃不到“苦头”,导致一些部门和干部对待工作不求过得硬、只求过得去。表面上的“一团和气”,带来工作上的“一潭死水”,结果就是群众不满意、经济上不去的局面。
如何破除种种藩篱、消除恶习?“我们必须通过建章立制,确保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和各项决策部署。”秀峰区委书记蒋育亮说。为此,秀峰区委把绩效考评作为“鲶鱼”放入“池塘中”,让“酣睡”的人“惊醒”,形成人人创先、个个争优的“鲶鱼效应”,将原先的“一潭死水”激活成“一池春水”。
从2016年起,秀峰区陆续出台《绩效考评与奖金发放方案》和《绩效管理与考评加(扣)分标准》。在城区本级区分3个等次,不同层次适当拉开绩效待遇差距,实行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双轮驱动”。同时,对自治区和桂林市的绩效考评指标评分细则进行分解、细化、量化,明确每项指标的牵头部门和配合落实部门,以二次分解的形式将个人考评结果与本职工作、项目工作等进行捆绑,分工到“户”、责任到人。在绩效考评的驱动下,该区上下逐渐形成主动干事创业、个个奋勇争先的良好局面。
B有效激励让有为者有位
9月25日,坐落秀峰区的桂林华润万象城盛大开业,首日客流量突破25万人次,销售额超1300万元,成为桂林新的城市商圈和时尚新地标。
为确保桂林华润万象城顺利开业,该区专门组织力量在华润置地(桂林)有限公司驻点办公,第一时间解决项目推进难题,为项目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
项目建设中,秀峰区政府办原副主任雷鸣作为一名“80后”干部,除做好办公室工作外,还负责华润综合改造项目以及城区所有项目前期工作,成为秀峰区践行“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提供一流协调服务”工作标准的典型,在2018年的绩效考评中成为佼佼者。根据《秀峰区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暂行办法》规定:对连续3年评定为一等等次的单位,其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提拔使用。今年3月,雷鸣被提拔为实职正科级领导。
以实绩论英雄,让有为者有位。秀峰区明确将考评结果与经济奖励挂钩,与公务员评先评优和干部提拔任用等挂钩,有效激励一大批年轻干部和军转干部苦干实干、担当作为。据统计,仅今年以来,该区便提拔项目一线干部30余人到科级领导岗位。
C严厉“板子”打出多赢“面子”
“面子实在挂不住,现在整个系统憋着一股劲希望干出成绩挽回颜面。”11月27日,连续两年绩效考评垫底的秀峰区某直属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
让有为者有“位子”,也要让无为者挨“板子”。绩效考评工作中,秀峰区坚持奖惩分明,做到让无为者知耻而后勇。据悉,该区对工作不落实、绩效被扣分的部门区分责任,相应扣减该部门分值,对个别因主观因素和重大工作落实不到位造成被扣分的部门,采取降低等次处理,并追究部门领导责任。2016年以来,共处理6人次,并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同时,出台《秀峰区年度被问责人员绩效奖金发放规定》,对存在问题的个人进行惩戒。
“领导落实不力、核心作用发挥不够”“少数干部定位不准、状态不佳”……目前,秀峰区委有关负责人在一次绩效自评会上,针对发现的问题直接点名,不留情面。
“当时坐在现场感觉头都抬不起来,反复咬定一个念头:只有实干苦干、干出成绩,才有脸面再来开会了。”秀峰区某直属单位负责人回忆当天情形仍然感到脸红。
严厉的“板子”,打出了多赢的“面子”。据统计,从2016年至2018年,秀峰区绩效考评“后进生”比例逐年降低,“优等生”大幅提升,推动了该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个人有进步、单位获表彰,工作快发展、政府赢民心的多赢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吴平记者莫俊)近日,秀峰交警大队发现辖区有7家商家私自施划非法临时停车位、占用道路公共资源的违法行为,交...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