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连玉经常打开楼道窗台防盗网,爬到外面清理垃圾。记者李杉摄
瓦窑社区新建苑小区是一个无物业小区,还好有一位名叫蒋连玉的“管家”阿姨,几乎天天清扫院子,保持小区的清洁卫生。除此之外,蒋连玉还为小区做了许多事,但却从来没收过一分钱。小区居民尊敬她,社区也认为她是创城中值得学习的文明先锋。
清扫小区大院15年
29日早上,记者来到新建苑小区,看到小区里有3栋楼,大约74户人,小区院子约有2个篮球场大,看起来十分整洁。小区没有物业管理,平时发生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没有人做主。
今年64岁的蒋连玉自从2004年入住新建苑小区起,就成为了小区大院的“管家”,几乎每天都坚持清扫院子。
“我今天早上还捡了半个小时垃圾才出门。”蒋连玉说,她指着院子里的石桌说,旁边小学的学生经常下课后到院子里玩,会在这里丢下不少垃圾。“有时候我看到了,都会对这些小孩子说,要讲文明,不要随手乱扔垃圾。”
平时全小区基本只有她一个人会对院子里的清洁卫生如此上心。“毕竟没有人发工资,坚持搞卫生也比较难。”蒋连玉说
有一次,蒋连玉去长沙居住了半个月,回来之后居民们都找她告各种状,五楼的谁又高空抛物了,四楼的谁又把垃圾倒在楼道里了。“他们总说这些事只有我能操心,没办法,我只能一个个去解决。”蒋连玉笑着对记者说。
劝说居民养成文明习惯
此前,小区一居民向蒋连玉反馈,自己差点被某一层楼高空抛下来的西瓜砸中。“当时那个西瓜没有熟,可能谁家的小孩子不懂事,直接就从窗口丢了下来,那个西瓜就在人家眼前碎了一地。”
当时,蒋连玉一层层楼挨家挨户敲门,她对于哪一户人家有多大的小孩子、叫什么名字都一清二楚。“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家小孩做的事,我就一个个告诉他们,今天高空抛物没有死人,算是幸运,如果死了人怎么办?你们良心会一辈子不安的,这种煎熬是没有人受得起的。”
因为蒋连玉一个个做思想工作,让大人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此后小区没有再出现高空抛重物的现象。
有时候,小区里也有成年人会做得不到位,比如垃圾池就在不远处,却仍有人会把家里的垃圾随手丢在院子里。蒋连玉看到后基本都会耐着性子,对居民的不文明行为直接提出建议,让不少人面红耳赤,甚至驳斥她。“确实可能会有少数人不讲道理,不喜欢被批评,但是小区里的多数居民还是很尊重我的。”为此,蒋连玉也不怕“唱黑脸”,只为保证一个文明干净的小区环境。
居民回馈传递正能量
以前,新建苑小区里种有两棵大枫树,不仅因为叶片大容易积灰扬尘,而且树干内里已经是空心状态。“这两棵树很危险,万一哪天刮风下雨吹倒,砸到人和车怎么办?”
于是,蒋连玉想办法与社区工作人员联系,希望能派人来砍掉这两棵枫树。没想到,申请砍树的流程比较复杂,一开始还需要社区缴纳一笔费用。“我们小区又没有物业,这个费用真的很难收上来。”
于是,蒋连玉一边向负责砍树的机构解释说明情况,一边去做小区居民的工作,挨家挨户敲门解释砍树的好处,并让户主在申请砍树的文件上签字。在反复沟通协调之下,新建苑小区才终于申请到免费砍树。
“不过当时只能砍一棵树,另外一棵还是某天夜里刮大风才吹倒的。”蒋连玉笑说,幸好是晚上倒的,要不然有可能造成损失。
后来,新建苑小区院子变得有些空荡荡,蒋连玉随口对院子里的年轻人提了一句,能不能弄几棵其他的树来种植?几个年轻人立刻积极响应,在院子里种上了桂花树等。如今,这几棵树已经长得很高大,仿佛是一种对蒋连玉付出的见证,是居民传递正能量的回馈。
社区负责人对于蒋连玉也不无赞赏,将蒋连玉视为创城榜样:“今年是我们创城的重要年份,蒋阿姨参加我们社区志愿者活动也数不胜数,平时更是用行动来传达什么是文明桂林人。”
记者李杉通讯员黄华淑
新闻推荐
28日,唐金玉看着改造后面貌焕然一新的小区路面,非常开心。本报讯(记者陈晓东文/摄)七星区建干路15号、19号、23号以及百合...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