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秀军展示他的工厂制作的陶瓷
雷秀军雇用村里的老艺人在制作陶瓷。
雷秀军更换了窑炉,新的天然气窑炉不仅节约人工成本,效率也高。
荔浦市大塘镇庆华村雷家屯的雷秀军曾经是一个让人羡慕的天之骄子。因为家庭的变故,为了照顾弟弟妹妹,他忍痛放弃读了两年半的大学学业,回家支撑起整个家,并且将家乡的制陶手艺发扬光大。在他的努力下,村里逐渐没落的制陶业不但恢复生机,还有了创新,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本报记者汤世亮通讯员周俊远黎振勇文/摄
阴差阳错,他与制陶业结下不解之缘
10月15日午后,在荔浦市大塘镇庆华村雷家屯一块开阔的空地上,一位头发、胡须有些发白的中年男子正在指挥几位工人在码堆已上釉的陶瓷坯。在他身后,新购买的天然气窑炉已堆满了等待火烧的陶瓷坯“现在技术改进了,烧5000个陶瓷产品只需48个小时,而且一个人就够了;而在以前,烧同样多的陶瓷产品需要七八个人工作十天十夜。”说话的中年男子就是庆华村极少数仍坚守在制陶行业的代表人物雷秀军。
庆华村原来叫十八塘,在桂林地区是有名的制作陶瓷的村子。听庆华村的老人讲,这里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制作陶瓷,已有几百年历史,以前整个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做陶瓷,也算是村里一大特色。村民制作的陶瓷产品除了自家用,还经常在赶圩的时候拿去卖,换些零花钱补贴家用。在雷秀军的记忆里,他从小就看着父辈们在农闲时制作碗、碟子、坛子等各种瓷器,耳濡目染,他自然很容易地就掌握了这门手艺。
原本想着从小就学会了一门手艺,以后不愁没饭吃。谁知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交通物流日益发达,周边省份生产的陶瓷产品开始抢占桂林及其周边县份市场,庆华村的制陶业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由于制作工艺粗糙,生产效率又低,庆华村制作的陶瓷很快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原来制作陶瓷的农户纷纷外出打工或专心种果,在村里传承了几百年的制陶工艺一下子变得无人问津。“之前兴旺的时候,村里搞集体生产时留下来的唯一一口窑炉是烟火不断,家家户户抽签轮着上窑。后来使用的人越来越少,到现在已废弃不用了。”雷秀军回忆说。
制陶业逐渐衰落使得庆华村的村民纷纷另寻出路。雷秀军当时也意识到村里的制陶业已没有出路,便带着家人的期望考上了武汉的一所大学。在当时的山村里,能考上大学是一件十分光鲜的事情。他本以为自己不会再回农村了,不会再干“吃泥巴”的制陶活。但天不遂人愿,就在他读大学期间,父母相继因病去世。雷秀军是家里的长子,看到弟妹还小,如果自己继续读书,首先没钱,同时家里也没人照顾。无奈之下,雷秀军在读了两年半大学后,1999年,他带着遗憾回到了这个养育他的乡村,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
回到家乡后,无事可干的雷秀军不得不重操旧业,带着弟弟过起了制陶、卖陶的艰难日子。“那时村里还在制陶的村民已不足20家了,留下来做这个的说实话都是些年老体弱的人,几乎看不到年轻人的身影了。”读过几年大学的雷秀军对此有新的认识,“我们再不改变,我们村的制陶业就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上消失了。”通过电视,雷秀军了解到广东佛山的制陶业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而庆华村仍停留在传统的手工制作时代。“用机器生产效率不仅要比我们高出10倍,生产出来的陶瓷产品也比我们的规整、细腻平滑。”意识到问题的雷秀军,只身一人来到广东佛山石湾镇一家制陶厂当学徒。
这是一家现代化的陶器厂,装模等程序都已机械化,效率非常高。为了能多学点东西,几乎每个程序雷秀军都认真学习,并熟记于心。原本就有着良好基础的他很快掌握了机械化生产的整个程序。几年后,带着不多的积蓄,雷秀军又回到了家乡,准备以新的面貌重新开始他的制陶事业。当时,由于机械化生产的影响,加上手工制陶耗工时多利润微薄,村里制陶的人越来越少。而雷秀军却认为自己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2011年,经过市场调查、风险分析后,他决定扩大规模,采用机械化生产。
“现在除了装窑出窑,其他程序几乎都使用机械,比如和泥、装模等,效率是人工的10倍以上。”雷秀军说。
不仅要做大规模,他还要传承家乡的传统手艺
随着制作工艺的现代化,雷秀军的制陶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了下来,是庆华村如今仅剩的两家制陶厂之一。“工业化时代的确要向技术看齐。”雷秀军的名气很快在桂林市及周边传开了,来订货的人越来越多。生产的产品也随着市场需求而变化,现在生产最多的是装豆腐乳的坛子、种多肉植物的花盆等。今年有个玉林老板就在他这里订了20万个装豆腐乳的坛子,光是这一单就给他带来数十万元的收入。随着他的厂子规模扩大,村里的家庭作坊基本没有了。
随着制陶规模扩大,雷秀军除了让两个弟弟来帮他做事,还招了村里10多个村民进厂当工人,每年纯收入有几十万元。眼看着事业、生活风生水起,雷秀军却觉得这不是他的终极目标,而是开始。
“像日常家用的坛坛罐罐就需要现代化机器生产,但中国的陶瓷毕竟不全是日用品,它的精华应该在那些手工制作的艺术品上。”雷秀军告诉记者,庆华村的传统制陶工艺前两年已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他是这项技艺的第四代传承人之一。“我的身份不仅是一名企业家,更是一名庆华双料制陶技艺的传承人。”雷秀军说,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他想为家乡传统的制陶手艺传承再做点事。在进行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他请来村里一位70多岁的制陶老艺人,专门为客人提供“私人定制”服务。
“机械化制作的产品拿来赚钱可以,但称不上艺术品。”在雷秀军的眼里,赚钱固然重要,但传承技艺同样重要。在机械化生产的同时,他还坚持关注手工陶艺的传承和改进。在广东的朋友告诉他,现在真正爱喝茶的人还是喜欢纯手工的陶器,特别是柴烧窑变的陶瓷品更受客人欢迎,虽然价格不菲。而在广东那边,由于场地和市场的变化,柴烧的纯手工陶器已经难觅踪影。
为此,现在除了每天为客人生产一些日用陶瓷品外,雷秀军还专门抽出时间来和老艺人研究新产品的开发和制作。目前已经少量制作出一些成品,等得到市场的认可后将会请更多的传统艺人加入他的队伍,制作出更多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争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逢超)近日,自治区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情况督查第十一督查组到桂林市督查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和实地督查...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