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桂林 今日临桂 今日阳朔 今日灵川 今日全州 今日平乐 今日兴安 今日灌阳 今日荔蒲 今日资源 今日永福 今日龙胜 今日恭城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今日桂林 > 正文

照片里记录酸甜 扁担中挑出幸福

来源:桂林晚报 2019-09-27 19:06   https://www.yybnet.net/

拍摄于1995年的全家福。

2009年,周昌琼夫妇60岁大寿时的留影。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但是总有很多难忘的记忆,被一张张新老照片镌刻,让我们每一次翻看,都会在心湖里掀起阵阵涟漪。

近日,记者来到象山区环城西一路,通过翻看新老照片,了解周昌琼、周勤嫂一家经历的岁月变迁。年轻时,他们用扁担挑着行李毅然走出农村到城市谋生。随后的几十年,夫妻俩又靠着一根扁担卖菜,把三个女儿送进了大学。这些年来,儿女们纷纷成家,勤劳的夫妻俩终于卸下重担,安享晚年……从一张张新老照片,记者深深地感受到周昌琼一家人那些曾被勤劳、被希望填满的往昔时光,以及充满欢喜、收获的现在,乃至更加令人憧憬的美好未来。

1、走出农村进城谋生

得知记者要来家中采访,今年70岁的周昌琼老人特意从家中走到位于环城西一路的公交站台附近等候。见面之后,老人步伐矫捷地在前方引路,并不时跟记者拉家常,笑容满面。走入老人的家中,他和老伴周勤嫂拿出了一沓早已准备好的新老照片,向记者一一讲述其中的故事。

周昌琼夫妇俩向记者介绍的第一张照片是他们的结婚证。“为了方便保存,我们把当年的结婚证翻拍下来,然后过塑保存了起来。”周昌琼说,在他的心目中,这一张结婚证,意义非凡。

1949年,周昌琼出生在原临桂县两江镇宿棠村委周村,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父母靠务农为生,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很艰难。

到了适婚年龄,周昌琼也交往过一些女朋友,但家里经济条件太差了,女方虽看中了周昌琼,却最终因其过于穷苦的家庭状况而选择放弃。

“有的都差点跟我去打结婚证了,但是最终还是因为对方家长嫌弃我家里穷进行了阻挠,最后被迫分开。”周昌琼说,前前后后交往了9个女朋友,都没有结果,他当时特别的灰心丧气,以为自己要打光棍了。

1975年,已经26岁的周昌琼在当时成了亲朋眼中的“大龄未婚青年”。也就是在这一年,在亲友的介绍下,周昌琼认识了邻村的姑娘李桂英,也就是现在的妻子周勤嫂。

“当时我们家也特别穷,他们家也穷,算是门当户对了。”谈起当年,周勤嫂打趣地说道。结婚后,李桂英把户口迁到了周昌琼家,根据丈夫的建议改名“周勤嫂”,连生日也修改了,与丈夫保持一致。“那时候我们就想,既然是夫妻,那么就不能分彼此。”周勤嫂说,对于当初的决定,她至今不后悔。因为几十年风雨同舟,她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丈夫对她的爱意,以及对家庭的担当。

婚后,大儿子和三个女儿接连出生。仅靠在家务农,连温饱都成问题,更不要说把日子过得红火了。

听说城里有很多谋生的方法,1986年冬,周昌琼在山上砍了一棵竹子,制成了两根扁担。夫妻俩把大儿子和两个女儿留给母亲照料,用扁担挑着简单的行李和1985年出生的小女儿,来到桂林市区南溪河一带安顿下来,满心憧憬着用勤劳换取更好的生活。

2、用扁担挑出希望

在翻看照片的过程中,一张拍摄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全家福,又让周昌琼夫妇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

周昌琼告诉记者,自从来到桂林后,夫妻俩先靠捡破烂谋生。半年后,他们决定改行卖蔬菜。每天清晨,周昌琼就带着扁担和蛇皮袋从出租屋出发,步行去南站菜市场批发蔬菜,然后再步行送到南溪山菜市,由周勤嫂售卖。在周勤嫂卖菜时,他就回家照顾小孩,并负责做饭送饭。

清苦的生活并没有让夫妻俩觉得难过,相反,回忆起当年,他们觉得那是一段充满希望的日子。周昌琼说,虽然每天卖菜的收入不高,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每天的收入只有几元钱。到了上世纪90年代,每天收入也就一二十元。但是,每当想到这些辛苦钱换成学费后可供孩子们读书之用,他们就觉得这是在为一家人的未来奋斗。

勤劳换来收获。1995年,周昌琼夫妇俩用卖菜的收入,在老家盖起了一座新房,还购买了一台9英寸的电视机。那一年,周昌琼成了全村第一个盖新房的人。入住新房后,周昌琼夫妇带着当时已逾古稀的老母亲,以及四个儿女,一起拍下了一张照片,作为纪念。照片中,一家人亲密地挨在一起,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意。

返回城里,周昌琼夫妇继续用扁担挑起一家人的生活。扁担坏了,就回老家砍了竹子再做。随着扁担不断换新,孩子们也长大了。因为孩子们年纪相差不大,几乎都在同一个时期读中学。靠着卖菜的收入供养三个女儿读书,艰难不言而喻。但是,周昌琼骄傲地告诉记者,当时,四个孩子都特别懂事。老大早早就出来做事帮家里减轻负担。三个女儿的成绩都不错,每年都得助学金、奖学金,周末还坚持去打工赚钱。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家人的相亲相爱,甘苦与共,成为最好的一份回忆。

让周昌琼夫妇自豪的是,在他们的努力下,硬是把三个女儿“挑”进了大学,一个进了桂林陆军学院,一个进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一个进了青海大学。

随着收入增加,夫妻俩换了一套出租屋。“最初的出租屋,是毛毡房,又小又破旧,下雨时经常漏雨。”周昌琼说,后来,女儿们也到桂林来读书,他们改租了一套面积稍大的水泥出租屋,把母亲也接到了身边照顾。这时候的出租屋尽管面积依然不大,但是再也不用担心下雨时漏雨了。

日子,就在这样的点滴改变中,悄悄走向更好的前方。

新闻推荐

桂林银行: 坚持“四优四贷”,与企业共同成长

桂林银行作为“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市民银行”,坚持“四优四贷”,肩负起社会责任,携手民营、小微企业共同成长。优先投放信贷...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桂林恒大江湾2019-09-27 11:37
兴进·御园2019-09-26 23:35
猜你喜欢:
评论:(照片里记录酸甜 扁担中挑出幸福)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