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二等奖《颂象山诗二首》(作者王义)
摄影作品一等奖《光浴山乡分外美》作者姚佩鹏
摄影作品二等奖《万福广场》作者杨英
导读:作为“城徽之地”,象山区天生自带令人艳羡的“文艺范儿”:浓缩人类万年智慧的甑皮岩遗址、闪耀在两江四湖中的“双子星”日月双塔、收纳了千年风霜的开元寺……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就此可以领略一二。
然而,要认为象山区只有“古”没有“今”,那就错了。在这片城南热土上,既有“时尚都市之动感”,又有“山水之静美”。近年来,象山区大胆创新,与时代同频共振,一肩挑着城市发展、转型蜕变、扩容提升,一肩挑着振兴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走出了一条充满象山独特气质的发展之路。
“文脉与国脉相连,文运与国运相牵。”十九大的春风拂来,催开了朵朵文艺之花。踏着新时代的鼓点,怀揣着满满的文化自信,象山区正从“文化大区”昂首阔步迈向“文化强区”。
□本报记者韦莎妮娜通讯员李怡慧
千余幅佳作聚焦“魅力之都”
党的十九大吹来的一缕春风,吹起了漓江的涟漪,萌动了一颗颗爱好文艺创作的心。
今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站在黄金时代的大幕下,回首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11月30日,由中共象山区委员会、象山区人民政府主办,象山区委宣传部、象山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桂林瓦窑工社联合承办的“不忘初心再出发漓水象山新时代”书法摄影大赛获奖作品展“千呼万唤始出来”,将为两大周年献上了一份沉甸甸的文化贺礼。
笔墨扬起盛世之风,光影见证时代发展。书法摄影大赛征稿发布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区以及河南、浙江、湖南、广东4个省的89幅书法参赛作品和1137幅摄影参赛作品。经过多轮评审,最终有36幅书法作品和84幅摄影作品斩获奖项并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征集到的千余幅作品中,创作者有校园莘莘学子,也有八十有余的耄耋老人;有创作一线的艺术家,也有身残志坚的书法爱好者。他们挥毫泼墨,按下快门,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将象山区独特的山水人文、火热的城市建设、硕果累累的产业和百姓奋斗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出来。
从“文化立区”“文化大区”到“文化强区”
借文化“软实力”“出海”,聚发展“向心力”归来。本次作品展只是象山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缩影。凭借着巧思匠心,象山区策划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文艺活动,凝聚起了满满的正能量,在漓水之滨,画出了一幅幅和谐幸福宜居的时代画卷,唱出了一曲曲嘹亮的时代赞歌。
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一批“拿得出、叫得响”的文化品牌在象山区破土而出,辖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独领风骚。持续多年开展的“象山水月”、“火热二塘”、“魅力南门”、“活力平山”等36个文化品牌,如今在市民心中有着极高的知晓率与美誉度。瓦窑工社、万福广场、瓦窑小镇等则成为了辖区文化活动的新地标与新阵地。啤酒节、音乐节、九城联展、摩托车越野赛,一年四季不断的文化体育活动,在城南这片沃土上全面开花。昔日的“工业之地”“商贸中心”,在文化视野与文化产业上,同样毫不逊色。
笔墨当随时代,丹青应谱篇章。在积极组织文艺工作者“走出去”,以他山之石攻玉的同时,象山区也热情地将全国各地的文艺工作者“请进来”,为辖区文化艺术带来新视野和新理念,搭建更多元、更广阔、更长久的合作平台,也为辖区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发展添一臂之力。
如今,在城南这片艺术的天空下,百姓们拥有了满满的“文化获得感”;象山区也正以饱满的姿态、昂扬的斗志、满满的文化自信,从“文化大区”朝着“文化强区”的目标疾步奋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蒋璇通讯员廖奇松吴永芳)24岁的年轻男子方某利用微信暗语与他人进行毒品交易,欲从中获利500元。在交易过程...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