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桂林新闻 > 正文

有山有水更有“戏” 近年来,桂林精品剧目不断涌现,戏剧舞台焕发新活力

来源:桂林日报 2018-11-20 18:45   https://www.yybnet.net/

2017年6月16日晚,桂林市文化精品项目《桂林有戏》在杉湖路桂林有戏剧场进行首次公演。记者何平江摄

民族歌剧《刘三姐》剧照。记者何平江摄

□本报记者李慧敏

“远目眺山峦,奇峰生池间。观止叹漓江,碧波荡清涟。汉元置始安,沧桑两千年。今朝数风流,自奋莫等闲。”11月15日夜,杉湖畔华灯初上,游客络绎不绝。湖畔北侧闹中取静之处,桂林有戏剧场内,市民们饭后齐聚于此,听一出唱尽桂林历史、文化的《桂林有戏》。集桂剧、彩调、文场、大鼓、弹词于一体,聚典雅舞台、精致灯光、华丽服装、青春气息于一堂的文化盛宴,让在场不少平日鲜少接触传统戏剧的观众入了迷,不大的剧场内掌声迭起,惊叹不断,让人仿佛梦回桂林戏剧最为繁盛的旧时光。

桂林这一方城池,山水作骨,文化是魂。“桂林有山,桂林有水,桂林有戏,山水戏映交辉……”2017年6月,《桂林有戏》首次公演便惊艳了观众,多种桂林地方戏曲经过现代艺术加工和精心打造,焕发出了新的舞台魅力。赵乐秦书记更是在当天来到市戏剧创作研究院调研,观看《桂林有戏》首演,与演员亲切握手,祝贺演出成功。他一再强调要把桂林历史文化的“散珠碎玉”串起来,让桂林文化品牌亮起来,取得突出成效。而近年来,桂林市不断涌现的原创精品戏剧演出就是这一命题下最鲜活的实践。

《桂林有戏》仅仅是近年来桂林市戏剧文化创作精品的冰山一角。自从2014年全市上下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致力于“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以来,创排了《欧阳与桃花》《刘三姐》《破阵曲》等大型剧目,让桂林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魅力空前彰显,也让根植于山水之间的优秀戏剧文化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

突破传统,推陈出新———创造性改编接续文脉,戏剧成为桂林城市历史文化的另一种温故

戏剧是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谁也说不清这种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重要一席的艺术形式起源于何时、何处,原始的巫术仪式以及祭祀活动被认为可能是戏剧的雏形。桂林的戏剧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自秦以来,桂林作为岭南文化中心,方言丰富,民歌多样,为戏剧曲艺艺术的诞生准备了充足的养料,桂剧、彩调剧、侗剧、广西文场、桂林渔鼓等戏剧、曲艺艺术至今仍以活态传承形态存续,较完整地保持了戏剧曲艺文化的特性。其中形成于明末清初的桂剧就是桂林地方戏的代表剧种,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旧时称为“桂林戏”、“桂林班”,是广西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名列中国十大剧种之列,2006年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抗战期间,桂林戏剧发展至一个高峰。1938年,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应邀到广西协助马君武改造桂剧,将平剧《梁红玉》移植成桂剧,连演28场而不衰,引起震动。1939年,欧阳予倩再次受邀前来,并被任命为“广西戏剧改进会”会长,负责兴建广西剧场、创办桂剧学校。据1942年出版的《桂林市指南》记载,1941年,桂林有3个平剧(京剧)院、2个桂剧院、1个湘剧院和1个粤剧院,平均每天观众在两万人左右。“华灯初上,各院均满坑满谷,坐满了人们,观赏台上的艺事,以谋精神上的调剂。”其时,国民大戏院是居桂林营业收入之首的剧院,台柱刘筱衡为南方四大名旦之一,老生郑亦秋、武生周瑞华、小丑筱玉楼俱为一时之选。正阳路的高升剧院由金素秋、徐敏初、冬梅岩、马志宝、金兰香等开演平剧(京剧),也有许多观众。广西剧场主要演出的是桂剧,桂剧实验剧团人才济济,夜明珠谢玉君、庆丰年玉盈秋、小金凤尹羲、小飞燕方昭媛为当时桂剧第一流人物。其他的还有三明戏院、桂林戏院、东旭戏院、百乐门剧场等。这些戏院各有所长,都有固定的观众。当时行家的说法是,“到桂林听戏,到国民看文戏,到三明看武戏”。

位于解放西路的广西省立艺术馆正是在这一时期由欧阳予倩主持筹建的,1943年4月奠基,1944年2月14日落成。1944年2月15日至5月19日,“西南第一届戏剧展览会”在广西省立艺术馆举行。在欧阳予倩、田汉等一批进步文化人士的感召下,西南8省近1000名戏剧工作者聚集桂林,演出剧目60多个、170多场,展现了中国戏剧人抗日救亡的文化担当,亦成为中国戏剧史上的空前创举。这座建筑也被誉为中国抗日大后方“第一个伟大的戏剧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后,艺术馆曾几经修缮,但在外观上仍保持原貌,默默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往事,时代也赋予了这座历经风雨的建筑复兴与传承戏剧文化的新使命。

“2012年,桂林戏剧迎来改制,试图在艺术创作的基础上更加地贴合市场。但是我们的创作还是遵循立足本土,让每一个剧目都能得到桂林水土的滋养。”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办公室主任谢峰说,改制的浪潮与桂林市“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战略布局效应叠加,桂林戏剧精品加速涌现———今年9月,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成立以来制作的首部大型新创桂剧项目《破阵曲》亮相第十届广西戏剧展演;7月,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作为国家大剧院歌剧节的闭幕演出成功首演,再一次展现了桂林的文艺戏剧魅力;“三月三”期间,结合了民乐加电声组合的原创作品《“三月三”·山水梨园》桂林音乐演唱会成功演出;去年,由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院重排的经典大型桂剧、现代革命样板戏《红灯记》公演;桂林戏剧创作研究院历时3年打造的一台桂林戏曲综艺演出《桂林有戏》惊艳亮相……这些戏剧精品节目或反映桂林“抗战文化城”历史,或着墨于桂林红色文化,或是还原桂林传统的风土人情,基于桂林文化的滋养,同时又充分归纳、总结、提升桂林文化的吉光片羽,结合创新的叙述方式与新媒体手段,把过去的故事澄澈地翻译到当下,用观众能接受的方式来讲述,从而成为桂林城市历史的另一种温故。

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走出去”与“引进来”深度结合,多样繁荣的剧目演出受到市民追捧

一袭纱幕缓缓拉开,幕帘背后的桂林山水终于揭开神秘面纱展现在舞台上。小船划过,当船上众人还沉浸在这“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美景中时,悠扬的歌声从如梦似幻的江面传来,伴随着熟悉的旋律,两岸山岭忽然沉寂,一鸟入林,百鸟压音。今年7月25日,新编大型民族歌剧《刘三姐》就以这样的开场跟国家大剧院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观众见了面。整个剧场座无虚席,掌声不断。应桂林市“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的号召,中国歌剧舞剧院携手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将刘三姐的经典形象解构、重塑,江面行舟、云雾采茶、圩台对歌,在一场场精美的布景中,歌仙刘三姐伴随着桂林山水再一次征服了全国观众,演出的盛况还得到了央视《新闻联播》的聚焦。

虽有“墙里开花墙外香”一说,然而这些年来,桂林的戏剧精品无论是在墙内还是墙外,均香远益清,收获大量观众的“点赞”,也收获了专业奖项肯定。2015年,在广西第九届剧展中,桂林市选送的3台大戏———四幕方言话剧《龙隐居》、原创地方音乐剧《欧阳与桃花》、青春歌舞剧《青春答卷》分获桂花剧目金、银、铜奖及桂花编剧奖等16个单项奖。这是桂林市连续7届在广西戏剧展演上夺得桂花剧目金奖,获奖剧目质量和数量均居全区之首。

桂林文艺精品纷纷“走出去”,不仅展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新魅力,也提高了城市的软实力与影响力。谈及这些成绩,赵乐秦书记同样给予了肯定,他表示桂林市文化精品创演交流可圈可点、文化产业发展优势凸显,这些成绩的取得充分说明,桂林文化大有可为,抓好文化发展大有作为。

“能够在桂林看到这样一出国际一流水准的芭蕾舞演出,我真的感到很幸运。特别是亲眼看到了被誉为代表芭蕾舞最高难度的黑天鹅32圈挥鞭转,绝对值回票价,不虚此行。”今年1月26日,市民王思颖在桂林大剧院观看了俄罗斯国家芭蕾舞剧院-阿斯特拉罕芭蕾舞剧团表演的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顶尖的演出水准与精美的舞台布景让她印象深刻,“我原本以为芭蕾舞演出可能观看的市民不会特别多,没想到现场‘爆满’。这说明桂林观众的审美意趣逐渐趋向多元化、高端化。”

要实现“文化立市”的目标,不仅要让桂林文化“走出去”,更要把国内外的戏剧“引进来”,打开格局,采纳百家所长。据了解,近年来,桂林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与中国歌剧舞剧院签署了合作协议,不但联合制作了民族歌剧《刘三姐》,中国歌剧舞剧院还将在桂林成立创作采风基地,帮扶、协助桂林发展文化艺术事业,帮助培养文化艺术人才。同时,桂林市文艺演出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还积极引入外地的优秀剧目,舞蹈剧《唐诗逸舞》与延安市“民歌风延安情”———安塞黄土风情文艺晚会就是其中的精品。在此过程中,市委书记赵乐秦不仅前往现场观看演出、与主创人员进行交流,还亲自作为文化交流的引路人,与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沟通交流,促成合作。在多方的努力下,一批经典歌舞剧、音乐会陆续登陆桂林,越来越多的高雅艺术走近了桂林普通百姓。无论是格调高雅的歌剧、芭蕾舞,还是贴近民众的彩调、文场,愈加繁荣的戏剧演出进一步丰富了桂林市民的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市民多层次的文艺欣赏需求。

推广普及,市场融合———硬件基础、人才基础、观众基础、产业布局提升完善,为桂林戏剧文化的发展提供源源动力

戏是艺,是文化,是积淀,是瑰宝和骄傲。中国上下五千年,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明杂剧,还是清代民国小说,都曾经滋养戏曲,唱念做打皆成文章。当下,如何做好继承传统而不僵化,推陈出新而不异化,已成为桂林戏剧传承发展的核心问题。

“实际上,在以往,戏剧创作的艺术性和市场性是有一定割裂的,尽管桂林戏剧文艺创作活跃,但是整个市场并没有形成一个特别良性的观看氛围,缺乏现代化的剧院以及戏迷观众的消费习惯制约着戏剧市场发展。”谢峰介绍说,近年投入使用的桂林大剧院让这一状况有所缓解。“近年来桂林对于文化建设非常重视,‘一院两馆’的建成投入使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硬件基础。正因为有了桂林大剧院这样一流的剧院,桂林观众可以欣赏到原汁原味、视听效果最好的戏剧演出。”广西演出协会常务副会长盛洁指出,桂林大剧院不仅是一个城市地标,更是一个文化符号。

此外,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随着桂林市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基层的推进,戏剧发展得到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涵养,孕育出一批优秀的青少年戏剧演员。“年轻演员是桂剧发展的希望。我们学校抓住桂林市‘寻找文化的力量’这一机遇,重点提升教学质量,为桂林市戏剧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批优秀的年轻演员,如《桂林有戏》序幕部分贵妃的扮演者范吉丹等等。今后我们仍将继续加强艺术人才的培养,为桂林文化发展贡献力量。”桂林市艺术学校校长周晖自豪地说。

“新时代的桂林不仅仅是山水桂林,更应该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桂林’,文化繁荣发展的‘文化桂林’。”在今年桂林市召开的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上,加大精品剧目创作创新力度,加强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运作被再次提及和强调。以《印象·刘三姐》与《桂林千古情》为代表的演出结合了桂林的历史文化元素,给游客们呈现了“文化+旅游”的盛宴,逐渐成为桂林乃至广西旅游的又一张名片。通过引入资本运作和“互联网+”概念,打造桂林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让文艺作品“叫好更叫座”。

立足于桂林戏剧融合发展的蓝图,清音将继续萦绕在山水之间。同时我们期待,更多来自桂林的精品剧目在国内外舞台粉墨登场,更好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展示桂林多彩绚丽的民族艺术和秀美神韵的桂林山水,实现突围与新生,令桂林城更加“有戏”。

新闻推荐

2018年度“十如对话”在桂林举行数百名中外专家学者聚首,探讨工业4.0时代可持续发展

本报讯(记者韦莎妮娜)11月16日上午,2018年度“十如对话”在桂林市香格里拉大酒店拉开帷幕。数百名国际企业领袖、决策者、知...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尔豪”的婚事2018-11-20 10:19
猜你喜欢:
评论:(有山有水更有“戏” 近年来,桂林精品剧目不断涌现,戏剧舞台焕发新活力)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