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漓(左一)带领科室医生对患者查房
近日,患上位置极低直肠癌的唐先生,在市人民医院接受了超低位保肛手术,术后不久,唐先生就顺利出院了,肛门功能良好。对于这样一个结果,唐先生连称“万万没想到”。作为主刀医生,市人民医院胃肠与疝外科/肛肠外科主任钟漓已经成功实施了多例同类手术,唐先生只是众多新技术的受益者之一。这意味着该院超低位直肠癌治疗实现了与国内一流医院同步,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作为处理人们“吃喝拉撒睡”五种生活形态中排名第三“拉”的人体器官,肛门在人们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有三急”离不开它,“生孩子没屁眼”说的也是它。在所有的身体缺陷中,没有屁眼常被人们认为是最悲惨的一种。在现实生活中,除了新生儿面临先天性肛门闭锁导致的“没屁眼”之外,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同样也在“保肛”和“保命”之间做出两难的选择,他们就是直肠癌的患者。
过去:患直肠癌约等于失去肛门
数据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国恶性肿瘤中均居第5位,且发病率均保持上升趋势,其中,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多数患者就医时已属于中晚期,并且,我国的直肠癌患者中,70%左右都属于中低位直肠癌。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直肠癌不仅仅只威胁人体的肠道,因为特殊的生理结构,中低位的直肠癌往往直接影响患者肛门的去与留。对于低位直肠癌(腹膜反折以下,距离肛门约7厘米),目前大部分医院会选择连同肛门一并切除的手术方式,并做永久性腹壁造口来替代肛门的排泄功能。
“这意味着患者将永久丧失肛门。”钟漓说,“传统术式在身体和精神上带给患者巨大的双重伤害以及生活的极度不便,导致部分患者宁肯病情恶化也不接受手术。”
现在:新术式让生活有了不一样
随着人们对直肠的生理解剖、直肠癌的病理和生物学特性的执著探索,以及近年来外科新手术器械的飞速发展,患者保肛的愿望逐步变为现实。患者唐先生就是新技术的受益者,他接受了超低位保肛手术后肛门功能良好,吃喝拉撒和正常人一样。
不久前,唐先生发现自己大便带血1个月后,到市人民医院检查,经内镜检查确诊为直肠癌,后转入胃肠与疝外科/肛肠外科。患者肿瘤距离肛缘约3厘米,位置极低。“因为肿瘤的位置已经非常接近临界值,对外科医生的手术经验和手术技巧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理论上不能保留肛门。”钟漓说,“患者由于年纪轻,希望手术后能够正常地生活,保肛欲望十分强烈。”
在得知患者诉求后,钟漓经过反复思考,组织科室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治疗策略。最终给患者施行腹腔镜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术中证实了下切缘阴性,既保住了患者的肛门,又达到了直肠癌的治疗效果。“通过超低位保肛手术,患者能保留排便能力,生活质量得以保证,同时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患者可以最终回归社会和奉献社会。”钟漓说。
钟漓提示,对直肠癌患者而言,是否选择保肛手术,需要客观、科学、综合地分析和判断风险因素,医患双方都必须坚守的原则是“保命第一,保肛第二”,这样才能确保患者获得最大益处。
未来:技术提升让群众健康更有保障
胃肠与疝外科/肛肠外科是市人民医院重点发展的临床专科。自钟漓担任科主任以来,科室在临床、科研、教学、人才梯队建设上更是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作为学科带头人,钟漓牵头成立了桂北地区三甲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诊治中心”;加入“中国疝病专科联盟”;与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国家结直肠癌重点实验室结成技术协作单位。一系列举措让科室在胃肠道肿瘤、痔瘘疾病、各种疝与腹壁疾病诊治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让桂林的百姓在胃肠疾病方面更有健康保障。
廖国梁吴曼莉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覃克文/摄)“叔叔,您知道开电单车闯红灯要罚款吗?”“阿姨,您对路面交通管理有什么好点子,可以跟我...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