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暑期,孩子们在小区里玩耍时明显比平常增多,而一些游乐设施和健身器材,也成为孩子们喜欢去玩耍的地方。但由此带来的安全隐患,却并非所有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们都能够关注得到。
1
一个疏忽差点酿成大祸
在专业的体育场馆、游乐场,不少家长会比较注意安全,但往往在熟悉的小区或自家楼下,就放松了警惕。殊不知当危险来临时,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上周日,市民林女士带5岁的儿子东东(化名)去朋友家玩,几个好姐妹在厨房里忙着准备美食,几个孩子就相约到自家院子外面不远的小区游乐场玩。因为就在家门口,又在小区里,林女士和几个妈妈都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只是透过厨房窗户时不时看看孩子们的动静。看到外面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林女士也很高兴,就没太在意其他问题了。然而就在包完一批饺子时,林女士再次抬起头看窗外,结果发现东东倒挂在滑梯上,旁边几个小伙伴着急地在拉扯,企图把东东从滑梯上解救下来。
见状,林女士赶紧从家里冲出去,一把扶住正在滑落的儿子,这才发现原来是东东的脚被卡在了滑梯栏杆的间隙里,而惊魂未定的东东则哭着告诉林女士,他是在攀爬滑梯时被卡住脚,然后倒挂在了上面。林女士觉得非常后怕,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东东从那么高的滑梯上摔落在地,后果不堪设想。“当时,我真没想到会在自家门口发生这么危险的事情,平常确实是太大意了!”林女士表示,经过这一次的教训后她非常懊悔,以后再也不会让东东离开她的视线,在小区里自己玩耍游乐场或健身器材了。
2
大意的家长不在少数
实际上,诸如东东发生的这种意外事件并非孤例,而林女士这样的家长也并非少数。记者随机走访了几个社区和小区后发现,大部分带着孩子在小区健身娱乐区域玩耍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们,安全意识都令人担忧。
在七星区、秀峰区和象山区的部分社区和小区,记者在随机走访中看到,带着孩子在小区游乐设施玩耍的大部分是爷爷奶奶辈,也有部分是年轻父母或保姆。在孩子们玩耍时,大部分年轻父母都在玩手机,偶尔抬头看一眼孩子,而爷爷奶奶就相对比较紧张,会在旁边时刻盯着,但也有不少老人在游乐区附近的休息椅上坐着。然而要知道,如果孩子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时,老人手脚可没那么快速灵活,上前施救也比较慢。
“你不讲我还没觉得有什么危险呢!”在穿山东路一小区内,记者询问一位正在低头玩手机的年轻妈妈苏女士,是否有注意旁边正在游乐健身区玩耍的孩子?苏女士说,她基本每次带孩子来玩,自己就在旁边陪着,没有刻意一直盯着看。但在记者告诉她短短10分钟内,她的孩子已经两次差点从比较高的地方摔下去时,苏女士有点惊讶。同时,苏女士也承认,平常在自家楼下玩的确有点“不太在意”,但是在外面的游乐场却会很密切看着孩子。“可能是在太熟悉的环境,反而没有了紧张感。”苏女士说。
3
多个心眼多看一眼
近年来,孩子被小区健身器材或游乐设施所伤的事件并不鲜见,有些被卡住手脚,有些因为安全防护不到位导致摔伤,屡屡需要出动消防人员施救。甚至在今年2月底,新闻报道过湖北武汉一名8岁小女孩,在社区健身器材太极推揉器上,被挤压至心肺受伤后抢救无效死亡。由此可见,小区健身器材和游乐设施的安全问题应该要再一次引起相关部门和家长们的重视了。
三里店附近一小区的物业服务工作人员说,在小区健身区域,如果看到有孩子单独玩耍,保安或物业人员都会多留意一下,如果父母在旁边也会提醒一下。不过,这名工作人员说,孩子在玩耍时,父母们自顾自玩手机或老人们自顾自拉家常的情况很常见。“这个问题确实要多注意,最好物业公司能在游乐区立个安全提示牌。”该小区居民杨先生说,有个告示牌还是能给一些家长提个醒的,毕竟没有家长不在乎自家孩子的安全。
“如果真的出了事,不管你是追责小区物业管理、器材生产商,最主要的责任还是监护人失职。”家住七星区一小区的李女士本身是一名法律工作者,她说现在小区里一般都有健身游乐设施,仔细看的话,每个器材旁边都会有器材简介和使用方法及年龄范围。那些超出年龄范围的健身器材,就是不适合孩子单独玩耍的,但很少有家长会去多看一眼这些介绍和提醒,而在玩耍过程中也未尽到监护义务。所以一旦出现事故,被监护人是因监护人过失导致伤亡的,监护人应当为自己的过错承担主要责任。所以李女士也建议家长们,自家孩子在玩耍前,应多看一眼器材的介绍提示,玩耍中也要把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切勿大意酿错。记者阳颜
新闻推荐
球员在球场上争夺球权。通讯员朱国瑞摄本报讯(记者马翔)近日,桂林市全民健身篮球公益培训暨首届桂林市青少年篮球节,在市体...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