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丹婷
步入桂林市象山区,听到的是少数民族群众对当地政府给予支持帮助的由衷感谢,看到的是各族群众水乳交融的幸福生活,感受到的是各族群众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喜人景象。
作为第二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象山区主动作为,让和谐之花遍地开,织就一幅幅和谐画卷。对此,象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经翠艳表示:“我们始终把握各民族是一家人的思想理念,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美好愿景,需要有科学的机制助推。象山区委、区政府坚持贯彻党的民族干部政策,在321国道改造工程项目等重要工作中,都安排少数民族干部担任重要职务;重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提拔,进一步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该区建立和完善了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同时完善城区、街道、居委会民族宗教工作信息三级网络,形成长效工作机制。辖区内有自治区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模范单位5个。2017年,象山区投入1.5亿元强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民族教育全面均衡发展。
象山区回民小学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主题班会,在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同时进行。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主题班会上就各自民族特色、文化、习俗相互交流,十分融洽。学生马麻力克说:“我在最近一次的主题班会上介绍了我们东乡族的封斋节,大家很感兴趣。”这样的交流活动让“不同民族是一家”的理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在西城社区,宣传民族政策、团结进步的板报随处可见。社区基层干部用朴实的行动办好每一件惠民利民的实事,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社区工作人员莫春香认为:“民族团结最重要的就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对群众多花点心思,多用点感情,才能真正走进群众的心坎里。”
除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六进”活动外,象山区主动找准示范活动与民族特色的契合点,积极开展进家庭、进商业街区、进村屯等活动,构建了由点及面、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全面铺开的工作格局。该区举办“魅力南门”“相约桃江”“活力平山”“火热二塘”等文艺汇演、广场舞大赛、歌唱比赛、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60多场次,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理念深入各族群众心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苑通讯员雷娜)你唱上句,我接下句。音乐响起,选手们争抢着回答歌名……近日,秀峰区法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桂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桂林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