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桂林新闻 > 正文

99岁劳模王全禄的幸福生活

来源:桂林日报 2018-06-27 10:24   https://www.yybnet.net/

当年王全禄获得的荣誉。(图片由王全禄本人提供)

王全禄和妻子携手走过了70多年的时光,两口子却从没吵过嘴,十分恩爱。记者秦紫霞实习生黄小蝶刘津摄

□本报记者秦紫霞实习生黄小蝶刘津

提起王全禄,相信老桂林人都不会陌生。作为全国唯一被5次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广西唯一获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金质奖章的先进人物,王全禄曾先后9次到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全国科学大会、全国劳动模范大会,6次参加国庆观礼,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接见,并成为与“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人齐名的“时代领跑者”。这位劳模今年已经99岁了,他的身体如何?过得还好吗?近日,记者来到位于象山区南门街道民族社区的劳模王全禄家中,探访他与老伴的晚年生活。

99岁的“活鲁班”: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毛主席的手很大,很温暖,他询问我叫什么,从哪里来,笑着很慈爱,我很激动,差点都说不出话来。”今年99岁的王全禄至今记得1964年10月,他作为广西唯一代表赴京参加国庆15周年观礼时参与毛泽东主席小范围接见的场景“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能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是我做梦没想到的。”王全禄身材不算魁梧,但精神气色很好,虽然腿脚有些不方便,耳朵也因为年纪大了有些背,但他对过去的事记得很清楚。说起过去,他总是笑意盈盈作揖说感谢。他告诉记者,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此以后,作为老劳模的代表,他先后被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接见,并被1985年由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职工劳模列传》称为“我国建材加工工业向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对于自己的辉煌历史,他云淡风轻地说:“我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我一辈子做的就是一件事———做好一个木匠。”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究竟有没有意义?作家格拉德威尔曾在《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而王全禄,正是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个定律。1953年,王全禄被市建筑公司录为正式职工,同年他就发明了刨玻璃用的线条工具、门窗双线刨和划刀刨,成倍提高了工作效率。因为理论知识缺乏,王全禄边上夜校边搞技术革新,靠着自己的努力,王全禄的木工技术评到了最高等级———九级。1954年,他改进了开角机、刨榫机、纱窗线条刨、推墨盆等工具。1956年,王全禄带领本厂的职工用土办法设计制造和仿造出150多台木材加工机械,完成250多项技术革新,1958年他创造和改进成功光面机、四用刨床、自动打眼机、夹角机。“可以这么说,他的革新让木材加工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所以他才被誉为‘活鲁班\’。”王全禄的夫人告诉记者。

上世纪70年代后,建材加工任务更为繁重,必须有一个大的突破才能适应需要。从1973年起,王全禄便开始着手仿制一整套木材综合利用加工纤维板设备。“这套设备规模大,由30多台机器组成,有的机器竟达二三十吨重,制造起来相当困难。”王全禄告诉记者,为了使这套设备早日问世,他几乎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晚上熬夜设计图纸,多方联系,求得有关部门的支援和协助。白天同工人们一起劳动,抡大锤,开机床,甚至双脚被机器压成粉碎性骨折,伤还未好又继续工作。经过6年时间,他同工人们一起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试制成功了一套年产2000吨的木材加工综合设备,使木材利用率从原来的60%提高到90%以上。

而这个被业界誉为“活鲁班”的王全禄,在儿女小时候的印象中是一个整天不在家的爸爸。“我爸爸几乎从没带我们去过公园,因为他无论假日还是工作日都是在工作。同学都知道我爸爸是有名的木匠,可是他太忙了,忙得没时间给我们打一件家具。现在我家里唯一他亲手做的家具还是他退休了才有空帮我做的一个大书桌,我得好好保留着,这是我父亲给我做的唯一的东西。”王全禄的女儿王燕萍笑着告诉记者。

70多年相濡以沫:我们从不吵嘴

“我是不顾家的,家里都是靠她照顾,我的荣誉有她的一半。”在王全禄家的客厅里,王全禄和夫人临窗而坐,满脸笑容,说到动情处,老两口还会握握手,恩爱的情景羡煞旁人。

王全禄今年99岁了,妻子曾银秀也是92岁高龄的老人,在携手走过的70余年岁月里,作为一个“不称职”丈夫,王全禄对妻子的包容与理解充满了感激。王全禄告诉记者,妻子也是木材加工厂的职工,为了支持丈夫的革新工作,曾银秀承担起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4个子女的重担。曾银秀告诉记者,王全禄虽然是个革新迷工作狂,但生活中,王全禄对她十分照顾也很迁就,结婚至今他们从没吵过嘴。退休后的王全禄放下了工作,将自己的时间全部用在陪伴老伴上:每天陪着老伴遛弯、在阳台上种老伴喜欢的花花草草、给孩子们亲手制作家具,为了老伴出行方便,他还专门为其做了几张折叠板凳……

“这是我们几十年前刚刚搬来这里的时候种下的,我每天都要浇水,现在玉兰树已经长到几层楼高了,它也算我们感情的见证之一吧。”曾银秀带着记者来到他们在后院种下的玉兰树,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郁郁葱葱的玉兰树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

福佑子孙:“不吃亏”家风代代传

如今,王全禄的4个子女都已是六旬老人,但子女们对父母都非常孝顺。目前,两位老人的生活起居由在桂林的女儿和小儿子亲自照料。“我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计较太多。我想,这应该算我们家的家风吧。父母年纪大了,我们实在不放心交给保姆或者阿姨照顾,于是就商量着由我们在桂林也有时间的姐弟俩轮流照顾。”女儿王燕萍说,父亲“吃得亏,不怕吃亏”的精神对他们影响最深。王全禄的儿子告诉记者,以前厂里住房比较紧张,按理说,王全禄是全国劳模、工程师,家里又有4个孩子,住一个套间是合情合理的,可他却先后3次在分房时主动让房,让家里6口人一起住单间,实在摆不下床,就朝空中发展,让孩子们睡上下铺架子床,他笑称这是“空中阁楼”。

“父亲对同事很大方。在那个年代,我们都是过生日才能吃上鸡蛋,但如果加班后请同事到家里吃饭,父亲总会让母亲煮上一碗鸡蛋面,我们看得眼馋。”王燕萍说起往事还历历在目。她告诉记者,当年,按父亲的工龄和贡献,别人拿几十元工资,他能拿120元。他认为自己工资已经够用,3次拒绝了厂里调高工资,希望将这些钱留给更需要的人。另一方面,他自己却老是自掏腰包招待工作伙伴,放弃休息义务加班。

“古语道,‘吃得亏,做一堆\’。意谓吃亏让人,能够互相谦让,相处和睦,利于团结。也许在别人眼里,父亲的这些礼让、不计私利的行为很‘吃亏\’,但父亲通过潜移默化,也让我们养成了同样的心态。我觉得这也是我们家一直很和睦的原因之一吧。”王燕萍告诉记者,由于受到家风熏陶,4个兄弟姐妹从小就自立自强,放假时他们会主动去打工分担家庭负担,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甚至研究生。对于孩子们的发展,王全禄一直持包容的态度:“我不要求他们成名成家,也不需要作出多大的贡献,只要是他们热爱的事情能坚持下去,我相信行行都能出状元。”王全禄的长孙王亦风苦练魔术,走出自己的一片天。2014年,26岁的王亦丰(Yif)被冯小刚导演选中,以魔术《团圆饭》成为登上央视春晚最年轻的魔术师,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2016年,他再以魔术《家的思念》二次登上央视春晚,他的魔术表演也被观众称为猴年春晚最精彩的节目之一。“对对对!这个就是我孙子!”说起王亦风,王全禄和曾银秀指着墙上挂着的照片很自豪。

新闻推荐

桂医附院举办国际甲状腺活动周义诊

本报讯(记者徐莹波通讯员刘燕卢彦祺)日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多学科联合举办2018年第十届国际甲状腺活动周义诊及知识宣讲...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钟明达的油茶人生2018-06-26 10:05
猜你喜欢:
评论:(99岁劳模王全禄的幸福生活)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