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明达经常会给当地一所学校油茶班的师生上课,希望他们把“恭城油茶制作技艺”这个非遗项目传承下去。
钟明达家里的茶叶树是他从住在海拔1000多米的瑶山居民那里移植来的。
每天早上,钟明达都会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打上两碗热乎乎的油茶作为早餐。
油茶文化旅游节前一天晚上,钟明达正在准备配合油茶食用的小吃。
钟明达花费了10年时间收集了许多传统打油茶的工具,这些工具都是他的“宝贝”。
恭城油茶作为特色小吃深受当地居民喜爱,有些家庭甚至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油茶。而“恭城油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播到了桂林、南宁乃至许多地区。61岁的钟明达是这项非遗技艺的自治区级传承人,从小到大与油茶有着不解之缘。
5岁那年,外祖母把钟明达带到县城的家里过节,在90多岁的曾外祖母教导下,他第一次动手学打油茶。8岁那年的春节,钟明达独立打出了人生第一锅油茶,并用碗端给了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品尝自己的手艺。这个习惯钟明达一直保持至今,如今每天早上,钟明达都会给自己年迈的母亲打上两碗热乎乎的油茶作为早餐。钟明达说:“喝油茶是恭城人的典型生活习惯,而孝敬长辈是恭城油茶习俗中很看重的礼节。”
对于油茶,钟明达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花了10年的时间收集了许多传统打油茶的工具,并且用一个房间专门放置,每当朋友在他这里聚会时,他都会指着这些辛苦收集回来的油茶工具扯恭城油茶的“板路”。
钟明达认为油茶算是一种民族的茶艺,可以和其他茶一样用来品。他喜欢以茶会友,每年都会组织几场关于油茶的沙龙来增进茶友们的友谊。恭城油茶文化旅游节是恭城的盛会,以茶会友的钟明达从第一届开始每年都会参加,至今已经是第八年了。
“恭城油茶是恭城瑶族人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其中也蕴含着恭城瑶族同胞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钟明达说,作为“恭城油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他想要把这样的油茶理念传递下去。如今钟明达经常会为当地一所学校油茶班的老师上课,有时候也会给学校里的学生进行指导,他希望这个非遗项目能够一直有人传承下去。
记者滕嘉通讯员梁辉/文记者滕嘉/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霁云林扬)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去年7月,自治区人社厅、财政厅印发了《失业保险支持参保职工...
桂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