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下午,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通报了桂林市两级法院审理的6起典型涉毒案件,特别提到桂林市毒品犯罪的一些主要特点。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毒资
2016年7月初,被告人蒋某向毒品上家联系购买甲基苯丙胺(冰毒)2000多克用于贩卖,并通过支付宝预付33000元。2016年7月7日上午,蒋某安排杨某去取甲基苯丙胺,以及王某去银行帮取款。蒋某再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转账40000元,余款准备当晚付清。其间,购毒者联系蒋某欲购买价值2万元的甲基苯丙胺,蒋某同意后将从毒品上家购买的甲基苯丙胺与杨某进行分装,并安排王某收取售毒款,王某收取毒资返回酒店时被公安人员抓获,当场查获毒资及甲基苯丙胺2002.8克。
被告人蒋某、杨某、王某贩卖毒品甲基苯丙胺2002.8克,三人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根据案件涉及毒品数量巨大以及三被告人在案件中的作用、犯罪情节、后果、认罪态度等因素,法院判决结果为:被告人蒋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王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杨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五万元。
吸毒致幻引发命案
被告人黄某与被害人沈某是夫妻关系。2016年7月,黄某刑满释放后经常吸食毒品。2017年7月9日凌晨1时许,黄某因吸食毒品冰毒产生了幻觉,与沈某在家中发生争吵,并持尖刀扬言要捅死沈某,被家人劝开。3个小时后,黄某与沈某再次发生争吵,又被劝开。同日凌晨6时许,黄某携带尖刀,趁沈某上厕所出来之机,持尖刀朝沈某的颈部、胸部、背部等连续捅刺多刀,致沈某当场死亡。
被告人黄某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人死亡,其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被告人黄某犯罪性质恶劣、手段凶残,罪行极其严重,且是累犯,依法应对其予以严惩。法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判决,被告人黄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对32件涉毒案件39人进行集中宣判
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谢斌介绍,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全市两级法院对32件涉毒案件39人进行了集中宣判,其中判处无期徒刑以上3人,判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6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28人,判处拘役或者管制2人。
谢斌还总结了当前桂林市毒品犯罪的一些主要特点。
目前单一、零包贩卖、持有毒品犯罪仍占多数;制造、运输、贩卖毒品呈生产线式发展;团伙涉毒犯罪增多;涉毒数量亦不断增大。现市中院正在审理的被告人盘某等四人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氯胺酮达46公斤;被告人蒋某文、李某全制造毒品案,涉案毒品氯胺酮达50余公斤;被告人孙某林等三人贩卖运输毒品案,涉案毒品甲基苯丙胺达11公斤。同时,毒贩犯罪手段隐蔽性强,多由上级贩卖人员供货给零星的小毒贩,采取单线联系、人货分离或遥控指挥、幕后交易等方式,难以查获。
随着网络通信、支付手段、物流快递的迅猛发展,微信、QQ、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社交平台成为毒品交易的主要平台。毒贩们利用网络平台销售毒品及制毒原料,利用物流快递平台快速隐蔽输送贩卖毒品等;毒友们利用上述平台相约吸毒、引诱他人吸毒等;贩毒者、购毒者利用支付平台支付或转移毒资。新的方法手段给禁毒堵源截流工作增加了难度。
容留场所大多封闭且隐蔽,有私人娱乐包厢,有乡村果园等偏僻地方,也有个人住宅等。容留对象多为朋友之间,熟人、毒友之间聚集吸毒,也有经营管理者为他人提供娱乐场所吸毒。被容留吸毒的人员大多数对吸食新型毒品,如“神仙水”、“咖啡”等,还存在误区,认为危害性不大,不违法。
另外,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依然存在;走私毒品犯罪和非法生产买卖、运输制毒物品罪有所增加;吸毒致幻后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影响恶劣;犯罪年龄呈现低龄化的特点。
通讯员余作才秦学
记者申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娟)近日,叠彩区在叠彩区文化广场开展2018年“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通过展板、签名、知识问答、歌舞、发...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