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桂林新闻 > 正文

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才是“活文化”访桂林作家、出版人沈伟东

来源:桂林晚报 2017-07-04 10:54   https://www.yybnet.net/

沈伟东简介

浙江嵊州人,现居桂林。编审,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少儿报刊杰出贡献奖获得者。在古代文学研究、出版史研究、医学史研究领域出版有专著;在《美文》《文学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百余篇散文;2015年,被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遴选为首批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记者肖品林通讯员郭静

“我一直觉得有两个桂林,一个是游客的桂林,一个是桂林市民的桂林。我写的是桂林市民的桂林。”沈伟东在最近出版的随笔集《漓江边》这样定义自己笔下的桂林。沈伟东是浙江人,如今定居桂林23年,早就把桂林当成了第二故乡。沈伟东的文字跟他的人一样,质朴而充满人情味。他写桂林的风土人情、街边小店,写普通的桂林人和他们的故事,轻描淡写间全是对这座城市的爱。

除了写作,沈伟东的主业是出版。他是广西期刊传媒集团总经理,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少儿报刊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最近刚刚获得了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

工作与写作之外的沈伟东,则是一个有趣的人。他时常爬上普陀山摘星亭,在山顶锻炼,看风景,反复朗读《唐诗三百首》;每天早上录一首诗,发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跟朋友们分享。“桂林的山景在我眼里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云雾中浮动的,那种美,你没有静下心去欣赏,真是可惜了。”沈伟东说。

访谈

桂林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记者:您是浙江人,成长于西安,最终选择定居桂林。说说您对桂林这座城市的感受吧。

沈伟东:我初到桂林,感受最深的是桂林人善良。比如问路,总有路人会热心为你指路。读研究生那几年,广西师范大学的老师特别好,除了学业之外,每逢节日,老师会邀请学生去家里吃饭。我还记得年事已高的老师在端午节骑车给我送来师母亲手包的粽子。在桂林生活遇到的,让我觉得桂林是一座温暖的城市。

记者:多年以来,您为桂林写了大量文字,今年出版了随笔集《漓江边》,您所喜欢的“漓江边”究竟是怎样一种生活?

沈伟东:我喜欢桂林有点散淡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就是“慢”。比如上世纪90年代寒雨连绵的夜里,和同学在师大北门的小馆子里吃着炭火干锅谈天说地;每天可以骑车顺着小路乱逛,植物的清香随处飘散,可以爬山望远;也可以在每天訾洲下漓江游泳晒太阳,游完泳可以骑车到米粉店吃米粉。今年在漓江出版社出版的《漓江边》就是我对桂林慢生活的记录:桂林有好山好水,生活在这里的人,善良温暖且有趣。

当然,我也喜欢桂林的自然生态,我总是向外地朋友“吹牛”:漓江的水是流动的,有鱼在漓江游的,可以直接饮用的;爬到山上,呼吸桂林的空气,是甜的。

桂林历来有出版的传统

记者:您是“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刚刚又获得第四届中国政府出版奖优秀出版人物奖。您从事出版行业工作有多长时间了,职业生涯中有什么样的经历和体会?

沈伟东:我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工作。到今天,我在新闻出版行业工作整整二十年。在二十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觉得我遇到了一群情怀和事功兼具的出版前辈。情怀就是出版社同人始终秉承对文化积累和文化传承、创新的理想和追求;而事功,就是在远离经济文化中心的桂林,办出了一流的出版机构,出版了大批具有良好文化影响力的图书和期刊,在社会各界形成了良好的形象。

反观从事出版工作二十年,我更多的是困惑。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态中,如何不忘初心,坚守文化理想,又顺势而为,积极谋求事业的发展。这是出版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记者:作为一个地级市,桂林拥有两家全国知名的出版社,可以说在全国都难得一见。您怎么看这一现象,您认为这对桂林文化的建设和传播有什么促进作用?

沈伟东:正如你所说,漓江出版社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都是全国知名的出版机构,也有国际影响。我记得去纽约图书馆,因为我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到我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编辑,他们便邀请我去看馆藏的大量的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珍稀历史文献,请我吃工作餐。我在北京上海,谈到漓江出版社,文化界的作者都会谈起上世纪漓江版的“诺贝尔文学奖丛书”。我自己的深阅读,也是从漓江出版社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我就读了漓江版的日本小说《暗夜行路》,让我感受到人生的现实悲苦和精神救赎。

桂林之所以能有这样两家全国知名的出版社,我想,桂林本土文化的影响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桂林历来人文荟萃,也有出版的传统。清末民初,桂林的报刊出版已成规模;抗战时期,桂林聚集了数十家全国重要的图书报刊出版机构,成为中国出版重镇。桂林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成立之后,就努力走在中国出版的前列。目前,总部在桂林的这两家出版社分公司遍布海内外。可以说,不论在编辑出版的格局还是在引领思想文化的高度上,这两家出版社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从这两家出版社,也走出了如聂震宁、刘硕良、党玉敏、龙子仲、肖启明这样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出版人。

从桂林市民中感受生活文化

记者:目前,桂林正在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战略,您既是出版人,也是作家,对桂林历史文化有独到的观察和思考,在您看来桂林文化最独特的魅力在哪里?

沈伟东:桂林文化最独特的魅力我觉得就是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形成的独特的生活方式。这样的文化既有历史的传承,也要有现实的创新;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归根到底要融入咱们桂林人生活。融入市民世俗生活的“桂林文化”才是“活文化”。

我写的一些散文,就特别想从桂林市民中感受这样的文化。比如在普陀山晨练,我经常能看见一位老大姐在用扫把扫地,真是做到一丝不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慢慢地清扫,风雨无阻。遇到下雨天,她会提醒游客慢点走,小心路滑。后来我才知道,这位退休的大姐每天做这个事情,是公益行为。长年累月地做,她就体现了“洁净”、“友善”、“慢生活”的文化。我把她写下来,就想传递这样的生活方式。

前几天,一位朋友从牛津大学学习了一年回来,谈到她的导师久慕桂林的美名,带夫人专程到桂林旅行,回到伦敦,我这位朋友请导师讲讲对桂林的感受。导师说,桂林山水很美,但在城市各处走走,有些地方显得脏。这样的评价让我这位朋友感到惭愧———我听了也感到惭愧———也许这位教授看到的仅仅是桂林城市环境不太好的一面,桂林更多的确实是美的。如果能让国内外的游客感受到更多美好,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城市,这样的桂林将更有魅力。

记者:应该如何挖掘和保护?

沈伟东:我们“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首先要对“桂林文化”有个基本的认知与判断:简单地说,是不是能用几个关键词概括出“桂林文化”的核心内涵,让更多的市民参与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市民的生活也因为这样文化的力量而更美好,从而感受到桂林文化的价值,更加珍惜我们的城市,我们的环境。

作为出版人和作家,我非常期待通过出版传播和写作来向更多的人传播桂林文化。而作为生活在其间的桂林人,我们正是这样的文化的承载者,也是传播者和受益者。

新闻推荐

不管认不认识她我们都来帮帮她有人在朋友圈里帮宁远桥伤者捐款 市民3个半小时内捐够十万

“有人为宁远桥血案中受伤的女子在微信上捐钱,已经捐了近十万,发起人好像不是伤者家属……”6月30日上午,有市民拨打了晚报热线讲了这么一件事。记者打开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很容易找到了报料者所说的...

桂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桂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梁氏文脉出鹅城2017-07-04 09:19
评论:(融入市民生活的文化才是“活文化”访桂林作家、出版人沈伟东)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