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梁山村电视机的变迁于越亭 一个古籍文献的误会 2018年04月23日 星期一 首页上一期 下一期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版面概览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村电视机的变迁
■赵丽明
我的家乡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三门镇大罗村,距县城88公里。那里山清水秀,景色迷人,民风纯朴,但凡到过的无不交口称赞。我的童年、少年都是在家乡度过的。那时,因为偏僻,山村没有通公路。村里仅有的一个水电站勉强为全村的各户提供照明,而且也不太正常。遇上大罗河涨水的时候,基本发不了电。更不用说看电影、电视了。
山村的文化生活单调和枯燥。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彩调、舞狮子。那时,奶奶常跟我讲一些古言和故事,比如《梁山泊与祝英台》、《人熊的故事》……她说得声情并茂,我听得是似懂非懂。连环画很受欢迎,只要哪家有连环画册,家里总聚拢很多的小朋友甚至成年人。有时看不完,还可以借回家看。父母每一次到乡里或县里,总会帮我们几兄弟到新华书店买些连环画带回家。从图书中,我了解那些未知的世界,增长了见识。时光就在这样的状况下溜走。
电视的出现给山村带来了欢乐。1980年以后,村里的群众不断尝试着收看电视。因为山高水远,电视信号很差。调试信号的时候,一拨人守着电视机,一拨人扛着电线在房前屋后,这里测测,那里放放。哪怕是有一丝信号都让大家兴奋不已。那些守着电视机的或者扛着天线架的俨然成了这方面的工程师,一脸的专注。经过许多次失败的尝试后,电视机里终于出现了正常的画面。这一天,山村像是过节一样的热闹。人们不约而同地聚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播放的节目,由衷发出开心的欢笑。
起初,整个村只有那么几家。每到晚饭后,有电视机的村民家里都会有很多人坐在电视机旁,等着看电视剧。自然,这些农家成了寨子里的文化中心。每天劳作归来,匆匆忙忙弄了晚饭吃,就出门找地方看电视去,成了当地人的一种习惯。后来,很多家里都陆续买了电视机。小小的电视打开了认识外面世界的窗口,山村的夜从此不再沉寂。
我家的电视机安装比其他家的来得早些。那时,我还在山村当老师,每月工资也不高。最初民办老师的工资每月也只有27元,好在当时物价不高,猪肉每斤才九角六分钱。尽管如此,全家人共同努力终于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实现了家有电视的梦想。从那时起,父母亲足不出户就能收看到电视节目。家里的电视机从黑白到彩色再到液晶电视。四十多年来,在我住的木房间里,依然摆着四台用旧了的电视。母亲告诉我,那些旧电视机她舍不得当废品卖掉,留着有一种念想。或许这些大大小小的电视机陪伴的不仅仅是流去的岁月,更多的是见证一个时代的快速发展。
现如今,山村的变化是惊人的。水泥公路直接到村,照明电、自来水到户;广播电视从村村通到户户通;宽带网扯进了小山村;高速铁路穿村而过;寨子里的砖房一座座拔地而起……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大罗的村民正朝着小康的路上大踏步前进。
新闻推荐
赵美荣现在还养了猪,坚持自己喂猪食。干农活休息时,赵美荣唱起山歌来,她说这样可解乏。赵美荣在地里除草,并采摘一些可当猪食的野菜带回家。赵美荣总说自己是吃过苦的人,再脏再累的活,她都已经做习惯了...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