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人民医院的远程医疗中心,医生正在进行远程会诊。
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远程医疗能为他们省去许多时间、路途等成本和开支。
桂林市一家三甲医院由于住院患者多,不得不临时在过道设病床安置病人。作为医改的一个内容,远程医疗有利于大医院缓解看病难、人满为患的现状。
你是否想过,只凭着一部手机就能实现网上挂号、门诊预约、查验报告以及向专家咨询病症?遇到疑难疾病,不出医院,就能让区内甚至国内的知名专家远程会诊?县域甚至深山的群众,在县医院也能得到市里三甲医院医生的实时指导?……而这一切,在桂林已经悄然实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成为21世纪中国医疗服务和大健康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桂林的e健康(互联网+健康医疗)步伐也在不断前进。据了解,2013年以来,桂林市开工建设了178个健康医疗旅游及关联产业项目,并被确定为国家第四批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联系试点城市,而医疗信息化建设是综合改革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2017年,桂林市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已建设完成,并与自治区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及各县联通,形成覆盖所有县区的远程医疗会诊格局,多家医院利用互联网建立了预约就诊服务、诊疗信息查询及健康知识教育等便捷医疗服务平台。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以远程医疗为代表的e健康工程在为群众切实解决看病难问题的同时,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发展和改善?桂林远程医疗发展的前路将如何进行?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本报记者秦紫霞文/摄
变化篇:市民不出家门实现“就医梦”
医疗健康APP:指尖上的“家庭医生”渐流行
“宝宝1岁了,这几天拉肚子,喂了乳酸菌吃不下,怎么办?”3月30日,市民郭女士拿出手机,点开APP中“快捷咨询”的链接提出疑问。第二天,她就得到回复。手机上显示来自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梁医生做出了回答:“根据你描述的情况,宝宝得了轻度腹泻。根据你的描述,宝宝脱水情况不厉害,可以先在家护理,如有严重情况再到医院就诊……”此外,梁医生还详细说明了护理的注意事项。
记者调查发现,许多桂林人的手机里都或多或少安装了医疗咨询类的APP。“一点小病就上医院实在太费时间。”在市民邓先生看来,有了移动医疗APP,一些病痛可以及时在线进行咨询,不仅方便快捷,还能消除人们对疾病的一些恐惧,还可以把多个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记者打开手机上的APP商店,以“医疗”为关键词搜索,立即出现了2000多款APP,一些APP为了增强其权威性,甚至打出了“三甲医院名医坐诊”等承诺。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桂林市近十家三级医院也搭上信息快车,不断推出“掌上医院”、“智慧医院”以及各种医疗APP(即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软件服务。
网上看病、挂号、为患者提供病情咨询,桂林市不少专家也正在尝试。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其勇就是国内某排名第一的健康APP上的“医生”,他告诉记者,APP和网络的病情交流和咨询方式在杭州等城市比较普遍。以肿瘤科为例,肿瘤科的门诊量不算大,但肿瘤疾病患者总希望多找几个专家咨询“网上很多病人有对自己病情进行咨询的要求,我们医生也应该顺应形势,普及更多健康知识。”朱其勇说道。
“这些提供医疗保健咨询服务的健康APP,只能做到对百姓健康知识的补充,目前网络上的远程诊疗在政策上仍未放开,都只能提供问诊和自诊服务,不允许医生给患者开处方,除非是经卫生部门审批的网络医院。从目前的情况看,医生只能做到发表对这个疾病的看法或对检查结果的看法以及建议,但不能对这个病情进行诊断。而在医疗上,诊断是最关键的。”桂林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远程会诊:在云端的医疗协作
而真正被业内人士认可的专业化远程会诊,在桂林市也已开始试水。
2017年7月20日,70岁的俸爷爷在桂林市人民医院接受了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专家的诊疗“老人家的骨头有炎症,住了20天院,伴有发烧现象。老人不适合长途跋涉转院就医,但他的情况确实需要专家进行会诊,于是我们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为他申请了远程医疗服务。”俸爷爷的主治医师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还记忆犹新。19日,填写了病情初步诊断、病史和已做实验等项目后,20日,华山医院骨科专家杨帆接诊。当天,主治医生、患者家属都来到了远程会诊中心,专家同步了解到俸爷爷的具体情况,并给出了下一步的治疗意见。整个远程医疗的过程十分顺利,也让俸爷爷感叹时代的变化。“我活了70年了,以前只知道要到大医院就得转院,人不到医生面前,怎么看病?说实话,没出桂林,就接受了国内知名专家的诊疗,这是我这辈子的头一遭。”俸爷爷告诉记者。
“远程会诊节约了医疗资源,降低了医疗成本,远程会诊能实现成像和声音,同时免去了再次检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比如,县医院所做的CT等结果都能用,让医疗资源的协作化作用得到了很大发挥,提高了服务质量。”作为市级远程会诊分中心,桂林市人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表示。“远程会诊的好处就是节省了医疗以外的成本支出,比如交通、住宿、时间成本等,病人不用来回奔波。我们和湘雅医院3院结成了联盟,病人可通过远程会诊等方式直接接受那边的专家会诊。”曾参与过远程会诊的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其勇对远程会诊的效果也表示很满意。
“互联网医疗是医改内容的一个部分。而远程医疗则是推进分级诊疗过程中,进行整个医疗体系重塑的重要一步。”桂林市卫计委副主任卢浩华告诉记者,远程医疗协作,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发展的优势,进行远程会诊,而真正的目的是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比如,国家级三甲医院对地市级三甲医院进行在线手术指导、住院患者进行远程会诊;地市级三甲医院对县级医院进行远程会诊等等。”
据了解,作为广西唯一实现县级远程会诊系统全覆盖的城市,桂林的远程医疗步伐一直走在全区前列。桂林远程医疗建设于2015年正式铺开后,2017年11月正式全部联通。据相关数据显示,仅2017年,桂林市仅龙胜各族自治县就进行了800余例远程医疗会诊,让深山里的群众不出县城,就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专家会诊”。目前,桂林市11县远程医疗系统平台全部启动,直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即可进行专家诊疗。
微信“会诊”:医生下班不下线
“平乐的一个患者,半夜心脏(电)积液,全身浮肿,左胸有积水,病情危急。”桂林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值班医生在微信上看到这个情况后,立刻通过对检查报告进行分析和患者病情询问,马上给予平乐县当地值班医生进行技术指导,让其进行溶栓处理,并迅速派出急救车,因为抢救及时,为患者多赢得了一个多小时的抢救时间,顺利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于心血管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现在的互联网和远程医疗真的及时救治了不少患者。”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疗总监、心血管内科主任伍于斌告诉记者。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医生都采用了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进行病情的交流、咨询。
“我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值班医生都是24小时在线,既要负责处理好病房和来就诊的病人,也要处理好线上的突发疾病。”伍于斌告诉记者,在他的微信上,有几十个关于心血管的职业交流群。“胸痛中心网络”的医生群里,来自桂林市11县的胸痛心血管科医生随时可以进行在线相互交流。而医生们遇到难解的病例,也可以通过分享病例和检查结果的形式,在其他胸痛群让北京、广州等全国知名专家在线支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对于抢救时间要求非常严格,早一分钟抢救就多一份机会。在以前,县里的病人如果突发疾病,路途就需要1—2个小时,宝贵的抢救时间耽误在了路上,说实话,我真的觉得很可惜。”伍于斌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微信等方式接诊的县域病人,已经占了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病人数量的一半以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专科联盟和医联体建设在微信等实时通讯工具的辅助下,发展迅速。近年来,桂林市先后有市二医院、市三医院、妇女儿童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医院等城市公立医院,与中南大学湘雅二院、湖南省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省中医院、广西区人民医院等7家区内外医院建立了涉及呼吸内科、眼科、肾病学科、内分泌科、普通外科、神经内科等科室的专科联盟。以桂林市人民医院为例,该院以胸痛中心建设为纽带,牵头组建桂林市心血管专科联盟,目前已经签约的县级医院、职工医院、社区等成员单位共有13家。通过“扁鹊飞救系统”和平台APP达到了11县6城区全覆盖,在系统中建立长期联络关系的医院有30多家、在线医生近300名。联盟内可利用“扁鹊飞救系统”及微信群进行远程会诊、转诊、培训指导、床位预约、病例讨论,并实时共享急救现场、救护车上的心电图等院前救治信息,实现了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诊疗、快速诊断转运,从而缩短了救治时间,减少了危重病人的误诊、漏诊,提高了救治成功率。据不完全显示,目前,桂林市县域医共体共有28个、专科联盟39个,每个三级甲等医院至少建立了一个紧密型医联体。经过一年的发展,桂林市各医院的县域就诊率明显提升。
探索篇:互联网+健康医疗仍任重而道远
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桂林市的远程医疗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看起来很美的e健康工程,在实际操作上也有着许多“不完美”。以APP医生为例,不少医生在采访中向记者透露,由于自己平时工作比较忙,并没有充裕和固定的时间进行网上坐诊,许多医生采取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形式,网上门诊的就诊率不高。而医生们普遍推崇的微信群,也只能实现医生与医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病情讨论,并不能让普通群众参与。“比如一个检验报告,北京专家在微信中的意见只能通过医生转述,这个转述也只是意见,不是诊断。”桂林市某三甲医院医生告诉记者。
而最直观的面对面的远程会诊,由于需要进行数据传输、专家预约、与患者沟通等等前期准备,实际中并不被常常使用,有些医生甚至称其为“大动干戈”。“首先,患者的知晓率不高,很多患者还是倾向于治不好就直接转院或者转到外地。其次,远程会诊往往需要两边医院的专家甚至是多科室专家进行提前约定,通过扫描的形式将检查报告输入,然后再进行与病人之间的远程会诊,一个远程会诊下来起码1个小时,但2018年以前,这项服务没有具体定价,医生的劳动价值得不到体现。”桂林市某三级医院的骨科主任表示。“比如,我们肿瘤科的一个疑难病例,通常会涉及几个科室多学科讨论,在本地医院进行专家会诊还是比较容易的,但湘雅等大医院的专家通常很忙,远程会诊基本要预约,更别提一次性要约几个专家,那就很难了。如果能实现医院数据与系统数据对接,使数据传输更便捷,相信会提高医生的使用热情。”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朱其勇说。
展望篇:探索长效机制,远程医疗期待进入“春天里”
在采访中,不少专家建议,医院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医生进行远程会诊,鼓励医生到基层,对基层医疗技术进行培训、指导;同时技术部门应该提高远程会诊应用的技术,减少准备环节花费的时间;政府部门应将远程医疗服务纳入整体的医疗服务规划,协调相关的部门在财政投入、医保报销、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扶持性的措施,探索长效发展机制,才能促进远程医疗的进一步发展。而今年,远程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已下发,这为确保远程医疗服务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基层医护人员进行网络培训、远程培训和现场指导。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县域心血管从医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突发疾病的临时抢救技能。”伍于斌说道。
“远程医疗最大的目的,是让更多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促进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的发展。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路要走。”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以及远程会诊等形式,患者能更准确掌握病情信息,也有利于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培养群众对基层医院的信任感,而这一点,对于推进医疗改革和加强基层医疗服务有着重要的作用。“过去,很多县域群众患了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到市区、自治区的三甲医院看病,对于本地的医院他们并不信任。当建立专科联盟和医联体以后,三甲医院的相关专家不仅可以到当地医院进行实地指导,县医院的医生也能通过互联网找到三甲医院相关专家进行会诊,并根据专家的指导进行治疗,既提高了患者对基层医疗的信心,也提高了基层医生的医疗技术和经验。”该负责人说道。下一步,桂林市将继续开展大数据和远程医疗应用,推动远程会诊、远程诊断(影像、病理、心电)、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惠民服务,力争2030年远程医疗覆盖自治区、市、县、乡四级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实现人口健康信息规范管理和使用。
新闻推荐
3月31日,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宝赠侗寨“祭萨节”上,当地侗族群众在表演节目。当日,该县乐江乡宝赠侗寨举办一年一度的“祭萨节”,当地群众开展芦笙踩堂、“萨”福巡游、唱侗族大歌、跳“多耶”舞等侗族...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