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龙胜新闻 > 正文

八十六名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后的喜与忧

来源:桂林日报 2017-12-04 11:02   https://www.yybnet.net/

8月,43名来自龙胜的学员走出大山,第一次在高校里参加护理员培训。

第一批学员在进行实操学习。

郝正芬在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的骨科病房指导病人进行康复训练。

11月28日,距离到桂林市区完成护理员资格培训结业考试已经过去一个月,陆土亮花费了足足半天的时间,终于从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腰村再次“走了出来”,满怀着让全家脱贫的美好期待,他迫不及待地要到医院从事护工工作了。

31岁的陆土亮,一家6口人,父母身体不佳,妻子视力有残疾,还有两个孩子,是桂林医学院对口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此前也曾去过广东打工的他因要照顾家人,就回到村里,以务农和做工维持生活。“我在村里帮别人做事,有时得50块钱一天,有时80块,但不是天天都有事做。”陆土亮说,正因为这样,医院护理员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让他充满向往。

而在陆土亮之前,已有首批43位贫困家庭的村民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他们有的咬牙坚持实现了脱贫,有的迫于各种现实条件,“闯荡”一番后又另谋出路,而这样的培训扶贫、脱贫探索还在持续……

□本报记者桂晨文/摄

郝正芬的脱贫故事

12月,郝正芬手机里那个37人组成的“扶贫护理班”微信群,相比8月、9月安静了不少。在当初报名参加护理员资格培训的43名学员中,部分中途放弃,部分没有参加考试,部分没有通过。如今,留在桂林市区医院工作的只有4人,进入第3个月,郝正芬每个月的工资不低于3000元,尽管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但她的笑容掩盖了疲倦,显得踏实。

30岁出头的郝正芬是龙胜乐江乡西腰村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学护理技术挺不错。我听第一书记说有这个机会,立刻动心了。”今年8月,得知桂林医学院提供免费培训,只要自己负担伙食费,郝正芬就爽快地报名了。

在护理班培训期间,她非常安静,与大家不同的是,相比大多数“奶奶”辈的学员,她非常年轻。

郝正芬是贵州人,在广东打工时与西腰村的丈夫相识,后来两人结婚,在龙胜安了家。

“除了吃住、水电费用,还能有一些积蓄。”已经拿到两个月工资的郝正芬说,在外面吃饭一天要花20多块钱,但有收入,比之前没工作没收入好多了。

婚后因怀孕、带小孩,郝正芬一直没有工作,靠丈夫在桂林的工地上做木工养家糊口。近几年,她和丈夫以及5岁多的孩子在临桂租了一间小小的房子居住。

“我想出来工作,替我老公分担一些压力。他一个人挣钱养家压力大,而且收入很不稳定。”郝正芬说,这一两年,丈夫做一天工能有200多元的工钱,之前也就一百二三十块钱一天,仅仅能保证一家人“不受冷不受饿”。而今年以来,因为下雨天较多不好干活,家里收入更少了。现在自己通过培训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和收入,郝正芬心里觉得安稳多了。

郝正芬所在的西腰村,2015年识别贫困户85户,贫困人口345人。2016年,贫困发生率从前一年的21%降低到15%,其中转移就业占脱贫比例最大,共有32户。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干护工这份工作。郝正芬认可这个工作,缘于她曾因胆管结石住院,半个多月的住院经历让郝正芬有很深的感受,意识到病人十分需要照顾与呵护,因此对护理工作很有共鸣。今年8月,记者与郝正芬交流时,她表示对今后的工作没有过多担心,不懂就问。如今,她干起来的确游刃有余。

“刚开始和我一起留下来的一共有十一二个,如今剩下我们4个人坚持下来。”郝正芬说,目前,她的丈夫带着女儿在政府的帮助下翻修老家的房子,正在等待验收。而已经快3个月没回家的她,也开始盘算过年了。“只要有稳定的工作,脱贫是没问题啦。”郝正芬的语气坚定而从容。

潮来潮退,是遗憾还是伏笔?

距离8月桂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桂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合作举办的护理员培训班结业,已过去了3个月时间。

正是这次机会,让龙胜各族自治县43名贫困村村民走出了大山,他们中有不少是第一次走出县城,住在大学生宿舍里,听大学老师和临床医技人员上课。

他们在半个月时间里,紧锣密鼓地完成了美丽广西·生态乡村、预防艾滋病、禁毒教育、人体生理基础知识、一般情况观察、护理等级划分及护理内容、人体生命体征知识等基础知识,以及饮食照料、采集大小便标本、拍背并协助患者有效咳嗽、简单的现场心肺复苏等基本护理技能的培训学习,共计102个课时。在完成人社局组织的正规考核之后,持证走入桂林市各大医院,成为专业的护理员。

据了解,此次护理员培训费用由政府补贴与桂林医学院共同承担。参加本次培训的学员都来自桂林医学院定点帮扶的6个村庄,在完成学习并通过人社局组织的理论和实操考试后,可获得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并可根据自身意愿,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意向书,由用人单位安排到桂林市各大医院就业。用人单位承诺月薪不低于3000元。

为了确保就业,用人单位不仅仅提供护工这一岗位,还有洗涤、折叠、配送化验标本等岗位供大家选择。用人单位的负责人张湘林一直跟踪培训,也在观察可以聘用的人员。作为与医院对接的专业护理公司,她所在的公司存在较大的人员缺口。因此,参与全程培训的40多人中如今仅仅留下4个人的情况,在她看来,虽然远远低于原来的预期,但大家的学习劲头十足,还是很令人感动。

杨盛杰是最勤奋的学员之一,也是张湘林重点关注的学员。今年55岁的他是平等镇平熬村村民,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50多年来,他也就来过桂林两三次。

“我只是小学毕业,没太多文化,记忆力差,上课要做笔记写字,要消化吸收,还是有些困难。”老杨很坦诚,但他通过实操来帮助自己记忆,采取“看过不如做过”的方法,硬着头皮也要求自己把基础知识学好。老杨说,学不到位的,就反复看老师的教学视频、笔记。培训期间,大家每天的主题就是学习,晚饭后还要在宿舍练习2个多小时。尽管杨盛杰培训时很努力,而且还反复说要动员爱人一起来桂林工作,但结业之后,说回去安顿好家事就返回的杨盛杰与张湘林还是失去了联络。

10月27日,第二批43名学员又结业了。

这一次,桂林医学院专门解决了培训场地的问题。“之前的培训安排在暑假,场地没问题,第二批培训由于跟教学有冲突,我们在东城校区为学员找到了教室和宿舍。”桂林医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高东是该项培训的发起人,并与用人单位一拍即合,在他看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即使不能立竿见影,但这样的尝试还是值得坚持的。高东在培训期间,经常与学员聊天交流交心。他始终认为,能够发挥桂林医学院专业所长,帮助对接贫困户实现技能型就业转型,是非常有意义的。

贫困户一批接一批如潮水般来去,大多数学员没有一次性实现就业,让组织者多少有些遗憾,但他们相信,这也为学员们实现脱贫埋下了一道伏笔。

12月1日,记者拨通了杨盛杰的电话。令人欣喜的是,他已经在龙胜县城的医院里工作了将近两个半月。“试用了一个星期。要是没有参加那次培训,我也进不了医院做护工。”杨盛杰如今挂念的是还没拿到手的资格证书,因为没有资格证书,只有2500元一个月的工资,而有了资格证书,工资就能3000元起步。

杨盛杰告诉记者,他下有孙儿、上有老人,家里只有3亩地,种稻谷、玉米加水果,全家一年仅有六七千元收入。能有外出工作的机会,让他对生活有了盼头。“能学到一门技术,参加培训是值得的。”杨盛杰说,自己做护理员工作,两三个月工资就相当于在家一年的收入。

两难的“出走”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像郝正芬、杨盛杰一样的笃定。

首批学员中,就有部分学员临时起意要回家,过了两天又转回来的,也有干脆放弃的。“我们山里晚上睡觉常年都要盖被子,这里太热了,有些适应不了。”江柳村的潘仁妹也是第一次来桂林。今年40岁左右的她说,同村一些年纪大的因为没有太多文化记不下笔记,又经常学了忘记,就放弃了,再者就是半个月的伙食费对村民来说有些“肉疼”的感觉。

尽管免除了学费等各种费用,但是几百元伙食费还是让学员们心疼不已。

潘肖宝今年将近40岁,其六旬父母在家做饭帮照顾孩子,家里属于一般贫困。在培训期间,尽管他是和妻子一起满怀希望地前来学习,但他中途还是回去了。“出来十多天,要四五百块钱的伙食费,我舍不得,这笔钱给孩子读书开支可以用一个月了。”潘肖宝说。

的确,从6元8元到十几元一份的快餐,对这些年收入仅有几千元的家庭来说成了“高消费”。老杨每餐按照6块钱标准用餐,买三两饭就要2块钱,他对此“耿耿于怀”。

在驻村第一书记看来,村民们热情淳朴,但要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就要打破既有的生活节奏,走出大山需要勇气,“等靠要”的思想需要摒弃,对大部分村民来说,的确是一种挑战。事实上,尽管都是自愿报名,但反复矛盾心理在村民培训期间的“来来回回”中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与郝正芬所在的西腰村不一样,杨盛杰所在的平熬村2015年贫困发生率将近50%,但想要转移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并非易事。杨盛杰说,村里八成村民都是靠种稻谷为生,富余时间再种些鸭梨、葡萄等水果,很少人外出打工,除非是熟人介绍。因此,平熬村年收入破万的家庭相对较少,平均一个家庭收入七八千元。“我们种的鸭梨,每年有人进来收购,只有5角钱一斤。”杨盛杰说,他年轻时一直没有想过要出来工作,这次听第一书记介绍情况,加上妻子也在县城医院做护理工作,才最终决定出来工作。

“同村在外打工的人回村过年过节,说起在外省工厂工作,一个月挣四五千,我就让我儿子跟着他们去那里工作,但儿子不适应,工厂里热得脸都快脱皮了,他就回来了。”杨盛杰说。

据了解,在当前***的方式中,最受贫困户欢迎的是发展产业,西腰村由于海拔高,土地等生产要素、资源相对有限,因此愿意走出来的人相对较多。而2015年贫困发生率将近50%的平熬村,2016年转移就业只有1户。

桂林医学院派驻龙胜各族自治县平等镇城田村第一书记杨冬业和其他第一书记一样,对此次培训机会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他认为培训意义非常大,除了产业扶贫、医疗扶贫、教育扶贫等手段之外,转移劳动力就业、提高贫困村人口的素质能力成为***的又一有效途径。然而,另一个现实也必须正视———因为无论怎么解释,都不能从根本上马上改变村民的思想,他们只有鼓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村民走出来,再让他们用亲身经历与变化作为最好的范本。

扶贫如何更好地做到“精准”?

“***就是要一户一策,扶到点子上。这次培训和就业全链条打通,为的就是让村民们无后顾之忧。”桂林医学院扶贫办主任杨建光说,桂林医学院定点帮扶的龙胜6个村庄贫困户一共有607户,2450多人,组织这样的培训尽管耗时费力,但这种发挥医院特长的培训扶贫,对于有需要的村民来说,却是一条稳定脱贫的坦途。从一开始大家捐钱捐物到帮助修路、修房,引导发展种养,到如今开展培训扶贫,扶贫的思路越来越开阔。

他也很清楚地意识到,从实际效果来看,有可喜的地方,也有不足。尤其是在现实操作中,从培训课程体系建设,到教学语言通俗化,再到深入扭转村民的思想观念,大家在不断加深思考、优化实践。

8月28日,首批43名学员考试放榜,最高分79分,最低分37分,有6名学员考试没有及格。尽管班主任黄有源是“90后”,但在微信群里,他对参加培训的叔伯阿姨辈不留情面地进行了“批评”:“大家其实都很刻苦很努力地学习了,我们都是有目共睹的,但我希望以后在工作中,大家要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要轻言放弃,不及格的那几位同学就是有点轻言放弃了,一句‘不记得\’就不做了,培训了十几天,证也拿不到,多可惜呀。”

他告诉记者,考试时一些学员前面很顺利,40分的题目只扣了3分,结果遇到喂药和协助老人做睡前准备的试题,居然说不懂做。在他看来,这样的“送分题”都没有把握好,不是能力,而是和态度有关“不懂做?平时吃药总会吃吧,是不是要先核对什么药,准备好水和药品,然后张口吃药?”尽管考试结束了,但他十分希望学员们能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技能,更要明白不轻言放弃,这样才能在以后的道路中走得更顺畅些。

黄有源道出了组织实施此次培训各方的心声。

的确,无论是村民,还是此次培训的策划组织者,都有这样的共识———相比单纯引导贫困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参与体力型就业,技能型就业不失为上策“村民们走出来的机会少,没有一技之长,也不够自信,没有底气。”潘仁妹如是说。由于一直在家,没有外出工作过,她家里也仅仅是自给自足。去年第一书记让她养了200只鸡,过年前又组织拉出来卖,被医学院的老师们一抢而空,今年她又继续养了300只。但是,要实现稳定脱贫,从养鸡到销售,她要学、要走的路还有很长。

据杨建光介绍,2015年第一书记驻村之后,不仅帮助村民修路、修房子,条件适宜的发展产业,还帮助村民们把辣椒等农产品、土特产进行线上线下多渠道展销。但脱贫攻坚如今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时间紧、任务重,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更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

高东认为,对贫困户进行劳动技能培训,对其获得社会较高的劳动价值回报大有好处。“护工应该比做清洁工、餐厅服务员的技术含量要高,工资也应该是匹配的。”高东对这一职业前景保持乐观,他正在联合多方力量推动该项培训持续进行。

“我认为,桂林市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推动培训扶贫系统性、纵深化发展。”高东表示,培训扶贫应该可以形成一个更大的合力,如烹饪、机械修理、家政服务员等不同工种,组织职业技术学校开展培训,打通企业用人全链条服务,通过技能就业带动各种贫困家庭脱贫。

新闻推荐

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 龙脊梯田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图为金秋时节的龙脊梯田。今报记者邓振福摄今报桂林讯(记者邓振福)11月23日,龙胜龙脊梯田系统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评审,被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式授牌仪式预计于2018年4月举行的第五次全球...

龙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龙胜各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心情“芋”快2017-12-03 13:50
猜你喜欢:
党支部结对共建2017-12-01 13:16
评论:(八十六名贫困户参加技能培训后的喜与忧)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