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家裕正在指挥村里一座新桥的施工。
“修好这一段,我们长滩的路就全通了,大家就更方便了。”28日下午,在荔浦市新坪镇长滩村,记者见到该村党支部书记肖家裕时,他正在指挥村里一座新桥的施工。肖家裕说,修通这座桥,对村民出行和集体经济发展都很重要。
69岁的肖家裕,用20多年的时间,带领村民凿山开路,被称为新时代的“愚公”。他与村民们一起开创“致富路”,成为当地口口相传的佳话。
猪头山位于荔浦市新坪镇,海拔1355.7米,沟壑交错,是荔浦第一高峰,长滩村便坐落于猪头山深处。曾经的长滩村是荔浦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村,这里的62户瑶族同胞,被大山隔绝着与外界的联系。村民外出只能依靠步行,运送物品只能靠马驮,外出一次往往要花费两三天。大量的林木资源、农产品运不出去,山外的生产物资也很难运往山上。
“为什么我们长滩这么穷?穷在哪儿?我想来想去,不是因为我们懒,而是我们没有一条通往外面的路。”1998年,47岁的肖家裕接任长滩村党支部书记后,下决心要在崇山峻岭中开辟出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
1999年,在肖家裕的提议下,长滩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修建出村公路的决议。从此,上至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来岁的孩子,顶烈日、冒风雨、攀悬崖、斩荆棘,开始了漫长而艰苦的修路工程。两年多的时间,肖家裕带领村民一凿一锄地苦干,终于将一条羊肠小道修成2米宽的砂石路。当第一辆摩托车开进村时,村民眼里满是泪水。
2018年底,坪岭桥至长滩村委15公里道路硬化全线竣工,村民们和猪头山这场长达二十年的“战役”暂时画上了休止符。村民外出的时间从一天半缩短到3个小时,再缩短到1个半小时。
路修通了,肖家裕也到了退休的年龄,但是面对群众的信任、挽留,肖家裕克服种种困难,再次挑起担子,继续为百姓的脱贫致富奔忙。
长滩村山多地少,生产结构单一,主要是种植杉木和八角,但杉木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八角使用率低且价位不高,农业生产效益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没有集体经济,也没有集体企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
如何发展产业?如何实现脱贫致富?肖家裕对全村62户群众逐一走访,深入了解情况。2016年,他经过多番努力,向相关部门争取扶贫项目资金15万元,用于冷水鱼养殖基地建设,利用良好的水资源和闲置土地,密集型养殖“瘦身鱼”。今年,第一批“瘦身鱼”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0多元。
“去年,黄林光仅卖蜂蜜一项,收入就有3000多元,摘掉贫困帽一点问题都没有。”谈起村民的“脱贫经”,肖家裕如数家珍,脸上充满了笑容。肖家裕是村里最先掌握土办法养殖蜜蜂的山里人,看到市场行情好,肖家裕鼓励贫困户养殖,并手把手将技术教给他们。贫困户肖家政去年养蜂获得200斤土蜂蜜,每斤80元,收入达到16000元。黄光林住上了新房子,谢大军买了新的摩托车,吴大山家看上了大彩电……
“在发展传统八角、毛竹、杉木产业的基础上,我们还想发展旅游业,将这里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长滩村驻村第一书记廖国新说,长滩村一共有62户242人,2015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28户108人,是自治区“十三五”深度贫困村。目前,村里的贫困户均已脱贫,今年即将摘下贫困村的帽子。村里人说,大家要发扬肖家裕的“愚公”精神,将长滩村建设成幸福的“桃花源”。
记者曾龙晖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黄山林)近日,伴随着7台大型挖掘机、装载机等车辆的轰鸣声,青山镇新庙村10万头生猪繁育基地破土动工,掀起该镇企业复...
荔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荔蒲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