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新闻 临桂新闻 阳朔新闻 灵川新闻 全州新闻 平乐新闻 兴安新闻 灌阳新闻 荔蒲新闻 资源新闻 永福新闻 龙胜新闻 恭城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桂林市 > 临桂新闻 > 正文

补齐短板 激发更深沉的文化魅力 访考古专家贺战武

来源:桂林晚报 2018-12-22 12:43   https://www.yybnet.net/

贺战武

■首席记者高磊盈文/摄

今年51岁的贺战武,从1989年到现在为止,已经在桂林从事一线考古工作近30个年头。30年来,他前后参与主持桂林及区内近20个大大小小的考古发掘项目,在桂林发现了一批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为桂林史前文化和城市考古研究做出了贡献。他认为,考古的意义不仅限于文物本身的出土,还在于它能够丰富桂林的历史文化韵味,并为未来城市文化发展走向提供思路和脉络。

■贺战武简介

贺战武,1989年7月厦门大学人类学系考古专业毕业,获得历史学士学位。先后在桂林市文物工作队、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工作,现任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参与和主持广西区内的南宁市邕宁顶狮山遗址、桂林大岩遗址、永福窑田岭遗址、桂林靖江昭和王陵遗址等多个考古项目;2003年以来还主持了桂林古代交通建筑调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古代城池堡寨调查、桂林靖江王府第一期修缮等项目;参与撰写《百色革新桥》、《桂林靖江昭和王陵》,主持《桂林古代交通文物》、《山水间的历史印记》等编写,另撰写《静江府城城防研究》等论文、报告10余篇。

访谈

懵懵懂懂踏入考古一线

记者:当时为什么会选择考古这个行业?是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吗?

贺战武:那倒不是。我从小在湖南宁乡的乡村长大。记得大学填志愿的时候,第一志愿其实填的也是热门的财经类的专业,第二志愿才是考古。考古算是保底的,但没想到第一志愿没录,就被厦门大学的人类学系考古专业给录了。当时大家都觉得人类学这个学科很奇怪:人有什么好研究的?但上大学读书后才发现,其实人类学研究的范畴既广泛又具体,它是研究人类从产生之后不断演变发展的过程,了解得多了,我就喜欢上这个专业了。

记者: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发现的历史遗物是什么吗?

贺战武:我第一次挖出来的是江西一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石器,就是当时的人们使用的石锛、石斧类型的器具。当时是大三在江西新余做考古实习,我们十多个人住在由老村的宿舍里面,全身心投入到考古挖掘当中。当时每个人负责一个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依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然后我就在挖的时候发现了那个石器。当时心里很激动,仿佛一下子触摸到了最真实的历史,那种感觉相信每一位考古工作者都会深有体会。

记者:毕业以后您就来到桂林了?

贺战武:对,我是1989年7月毕业的,9月就来到了桂林。其实刚开始家里人不太愿意我待在离家这么远的地方,但我挺喜欢桂林的,小而精致,也确实有很多历史遗迹需要挖掘,有大展宏图的空间。最初我是在桂林市文物工作队,到了前两年,工作队和原来的文物局才合并成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我也在桂林落地生根,一待就快30年了。

新技术将延展远古人类的桂林生活时间线

记者:您参与考古挖掘这么久,感觉最近几年桂林的考古挖掘状态有什么变化吗?

贺战武:我1989年加入桂林市文物工作队开始的几年,桂林的考古研究还是处于保守的以保护、维护和修缮为主的状态中,我们工作队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去到一些文物保护单位、大型的施工挖掘现场,做保护和监督工作,时间久了我们都有点疲,觉得有些繁琐和无聊,感觉在学校学习到的很多东西都派不上用场。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来到桂林调查考古挖掘项目,桂林的考古工作仿佛被激活了,先是临桂二塘的太平岩和大岩遗址,后来又是甄皮岩第二次发掘,然后是永福窑田岭遗址、桂林靖江昭和王陵遗址考古项目,这些考古项目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延展了远古人类在桂林生活的时空研究,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桂林在远古时代就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

记者:除了宜居这个优势,您认为桂林在人类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贺战武:大家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吸引了无数五湖四海的人来桂林感受青秀山水,但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桂林历史文化沉淀极其厚重的一面。通过这些年我们不断深入地考古发掘,能够梳理出来的一条线索是,从大约至少3万年前,桂林就已经出现了人类文明的痕迹,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开始在宝积岩一带的洞穴中生活,以后发展到在河畔台地、山脚、山顶生活。我们前段时间在塔山下小东江附近发掘的遗址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作为从业者,我有理由相信,随着日后考古技术的日新月异,远古人类在桂林的生活时空会有再度的延伸,考古所揭示的桂林在中国文化版图上的轮廓和地位会更加清晰。

考古是对更深沉桂林文化的探索和激活

记者:您觉得桂林本地的考古现状有什么需要改善的地方吗?

贺战武:近些年来我们都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民间,对于桂林考古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我觉得还是不够,应该再加大点力度。除了在文物保护和修缮方面的薄弱外,另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相比,桂林的考古工作在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储备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短板。现在的考古学已经跨越我们当年在大学所经历的手铲加绘图板占主导的时代,进入一个与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等紧密结合的多学科研究时代,也是对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依赖性极强的行业,如果缺乏这两股动力,那么长远的发展就势必会受到制约。在这方面,桂林已经落后了。

记者:目前桂林正在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从一名考古专家的角度来看,您认为桂林的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哪里?该如何挖掘?

贺战武:桂林的山水品牌已经够响亮了,我觉得更深层次的文化挖掘是非常有必要的。前面我们说过,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桂林就是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好地方,我觉得桂林的考古文化价值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在桂林这片宝地上留下的文化遗产和遗迹,桂林就像这种磁场一样吸引着各种周边地域的文化在此融汇,这些都是需要包括考古、历史等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桂林是考古文化的富矿所在,而不是某些人说的考古文化贫瘠之地。

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如何挖掘改善的问题。“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进一步提升桂林考古文化的影响力,考古机构的基础设施必须做到位。考古项目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作,完成田野发掘只算是走完其中的一步,后面考古材料的整理、样品的研究、文物的修复、考古报告的整理等更多的工作需要相当的经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出版考古报告、完成对项目的多学科研究才能大体算考古项目的结束。所以健全的考古机构不仅是几间办公室,还需要材料室、试验室、修复室、资料室、学术报告厅、标本室、文物库房等,而桂林的考古机构就限于几间办公室而已。这样的考古机构,如何进行完整的考古研究?又如何吸引考古人才?

其二,我们应该在未来多花点时间多宣传一下桂林历史文化,提升公众考古的水平。桂林的山水风光已经深入人心,现在是时候让全世界的人们了解除了山水之外的桂林历史了。无论是远古的还是近现代的,桂林的历史文化都比山水更深沉、更有韵味,当然这需要考古部门和媒体部门做好联动。其实这两方面也是互相补充的,良好的基础设施会吸引到好的考古人才;好的人才纳入了,工作也就做得好,宣传更有的放矢。当我们的“器”越来越“利”的时候,考古的发掘和文物修缮都会做得越来越好,桂林文化中更为悠远和深沉的魅力才能被彻底激活。

新闻推荐

桂林恒大城

一站式生活享受产品:93~129平方米三房、四房在售,79平方米两房即将加推地址:临桂鲁山路88号价格:6649元/平方米起(带装修...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补齐短板 激发更深沉的文化魅力 访考古专家贺战武)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