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左三)在鉴定甑皮岩出土的陶片。记者陈静翻拍
甑皮岩遗址展示馆。记者陈静摄
甑皮岩洞穴遗址全景。(甑皮岩遗址博物馆供图)
□本报记者陈静
有人说,博物馆是城市的一面镜子,是城市的灵魂,它储存着城市文明的基因,凝聚着城市文化的精髓,凸显着城市历史的纵深。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特定的环境、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深厚的桂林文化:以甑皮岩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靖江王陵、王府为代表的宏伟壮观的明藩王文化,以西南剧展为代表的影响深远的抗战文化等,无不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文化价值。而这一切正是历代桂林人生活实践的成果。
直到53年前,位于桂林市南郊独山西南麓的甑皮岩还是一个不起眼的洞穴,现如今已经成为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之一。作为邓小平在新时期唯一视察过的史前文明遗址,也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诞生的中国第三个遗址博物馆,多年来,国家、自治区、桂林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对它的保护与利用。桂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曾两次到甑皮岩遗址调研。他强调,甑皮岩遗址文化面貌有特点,值得好好挖掘和保护。现在,甑皮岩遗址已建成目前华南地区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万年智慧”的历史文化名片。
甑皮岩遗址为桂林史前文化代言
“甑皮岩的发现,是一件桂林人为之骄傲,世界为之震惊的事情。”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周海说。“人类在地球上诞生已经有数百万年了,但具备建造房屋能力的历史不过万年。”周海介绍,桂林史前文化主要是以洞穴遗址为载体,历次文物普查共发现近百处洞穴遗址,是中国目前发现洞穴遗址较丰富、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甑皮岩遗址以其年代跨度之长、出土文物之多、文化内涵之丰富享誉中外考古界。
周海告诉记者,在历次调查和发掘中,将甑皮岩遗址测定区分为32个自然分层和5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层,确定年代距今约1.2万年至7000年。甑皮岩遗址共发现29座人类墓葬、1处石器加工点及火塘、灰坑等生活遗迹,出土打制和磨制石器、穿孔石器、骨器、角器、蚌器数百件,捏制和泥片贴筑的夹砂和泥质陶器残片上万件,人类食后遗弃的哺乳类、鸟类、鱼类、龟鳖类、腹足类和瓣鳃类动物骨骼113种。这些遗迹、遗物依出土地层和文化特征可划分为5期,由此可勾勒出公元前10000至5000年间桂林原始文化的发展轨迹。
“甑皮岩人选择住所的心理与现代人是一致的,他们要求靠山而居,临水而栖,宽敞而日照充裕,安全舒适。洞穴虽然不大,但完全能够满足原始人遮风避雨和抵御野兽的要求。”周海说,从目前考古发现来说,他们惊奇地发现桂林史前遗址的发现大体与目前桂林市的整体布局类似,北至灵川,东到七星,西达临桂,南至雁山。这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罕见的。更重要的是,甑皮岩人依靠采集渔猎为主的洞穴迁徙的生产生活模式与北方刀耕火种的方式不同,更适应自然,也是万年循环自然经济的体现。
“相对桂林市岩溶地区其他史前人类,甑皮岩人年代最晚,文化性质最为进步,文化特色最为鲜明,可以说是桂林史前文化的集大成者。”周海说。在甑皮岩繁衍了5000年后,桂林人祖先在距今7000年的时候,消失在了甑皮岩和漓江边上。一方面,洞内的洪水和堆积的垃圾使得居住越来越不方便;另一方面,来自北方的农业部族扩张至此等因素,使他们开始向广西南部地区和中南半岛迁徙。直到距今4000年前,当地球上的大洪水慢慢消退,漓江两岸再次恢复生机,甑皮岩人的后裔溯流而上重回漓江,开启一段新的文明。
“溯源桂林历史文化,推进文化山水深度融合”是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在“讲古堂”开讲的标题,他以此为题,谈古论今。他说,“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在他看来,深邃的漓江文明赋予了桂林城足够的历史文化底蕴。万年前先人生活的甑皮岩遗址,2000多年前沟通南北水系、改变中国格局的伟大历史工程灵渠和明朝辉煌的靖江王府……在桂林居住过的人以及和这片土地曾有渊源的人物,都化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涵养这座城市的文明。
罕见“陶雏器”展现万年智慧,创造文化新价值
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内,静静地躺着两块陶器残片。这两片巴掌大小的“土疙瘩”已有1.2万年历史,并拥有独属自己的名字———陶雏器。作为陶器的始祖,它不仅填补了世界陶器起源的空白,它所使用的双料混炼技术也蕴藏了万年前甑皮岩人的智慧密码。
早在2001年4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组成的考古联合队,对甑皮岩遗址进行了第二次考古发掘。当年7月1日,考古队发现了一件造型酷似士兵钢盔的陶器残片。经考古专家拼合,该陶器呈敞口、圆唇、斜弧壁,器表灰白色,近口沿部分颜色略深,呈灰褐色。器表开裂,呈鳞片状。器物口径27厘米、高16.4厘米、口沿厚1.4厘米、胎厚3.6厘米。这就是甑皮岩遗址第一期陶器(简称甑皮岩首期陶),考古专家把它称为圜底釜。利用科学测定年代技术,最终确定甑皮岩首期陶距今已有12000年的历史。
从2001年甑皮岩遗址首期陶被发现起,围绕它的话题在业界一直没有停止。
历时15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中国民主同盟广西区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等单位共同完成的专题研究取得了阶段性研究成果。2016年9月,五方联合出具《综合意见书》,形成关于“陶雏器”研究成果的综合意见:甑皮岩首期陶属于甑皮岩先民使用“双料混炼”技术制作成的“陶雏器”;甑皮岩首期陶作为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陶雏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雏形,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发现,对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义“陶雏器”的出现揭示了人类从烧烤食物向烧煮食物发展的需求,触及了甑皮岩陶器起源的脉搏,最终促成陶器的产生。专家们因此一致同意将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命名为“万年智慧圣地”。
桂林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院长周有光介绍,直至目前,桂林的甑皮岩、庙岩、大岩遗址都发现了距今万年以上的陶器,并且成系列,演化发展脉络清晰,从最初没有纹饰的原始陶器,到后期发展成为较先进、成熟的陶器,年代跨越万年。桂林市因此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唯一具有3处万年古陶遗址的城市。
甑皮岩史前文化遗址共出土第一至第五期陶制品439件以及大量的陶器碎片,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发展进步,年代跨越1.2万年。
周海表示,此次甑皮岩陶雏器的认定,以考古实物填补了陶器起源从无到有的空白点,桂林是目前中国甚至全世界唯一拥有烧制温度不超过250℃的陶器雏形考古标本的城市。而且桂林发现的史前陶器发展序列较完整,充分证明了桂林是中国乃至世界陶器起源地之一,彰显了人类非凡的智慧。
距今12000年前的甑皮岩“陶雏器”的认定,进一步彰显桂林先民非凡的智慧,使桂林成为拥有“万年智慧”的城市,这是近年桂林在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拥有了“万年智慧圣地”文化名片,将更坚定这座城市建设发展“智慧桂林”的信心,也将助推山清水秀的桂林成为智慧创意的家园和智慧创业的天堂,成为“山水+文化+智慧”的典范。
“智慧芯片”激活,桂林增添最厚重的文化名片
曾经荒凉的桂林市郊独山一带,如今已是车水马龙、楼房林立。走进与独山相伴的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面对展馆里陈列的上百件文物———人体骨骼、夹砂陶片、磨制石锛、穿孔石环、磨光骨锥、鹿角、象牙、螺壳蚌壳……恍若回到远古时代。
从1965年的发现,1978年的抢救性发掘到1978年甑皮岩洞穴遗址陈列馆建成并对外开放,再到2013年12月,甑皮岩遗址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华南地区首个、也是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2014年6月19日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隆重揭牌,该馆累计落实建设经费8500多万元,新征博物馆用地42.9亩,完成拆迁10000平方米,实施了甑皮岩遗址危岩治理、洞顶滴水防渗、地下水害治理、出土文物修复、保护展示、环境整治等文物保护工程,建设完成甑皮岩遗址新展示馆、小平足迹馆、游客服务中心、万年智慧体验中心、考古文化长廊、时光隧道影院以及甑皮岩先民雕塑景观、景观大门、保护围墙、小平足迹广场、入口广场、生态停车场等设施。
对于甑皮岩多年来的发展,在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工作近20年的馆长周海感受最为深刻。他告诉记者,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对于甑皮岩的保护和发掘非常重视。在2013年和2016年先后两次到遗址视察。由于来自古都西安,赵乐秦对博物馆建设并不陌生,他说,甑皮岩遗址比西安半坡遗址建设得好,洞穴面积不大,年代早,内涵丰富,文化面貌有特色,区别于北方的遗存,值得好好发掘和保护。第二次来到甑皮岩时,赵乐秦欣喜地发现甑皮岩建设发生了不少变化,在内涵和文化挖掘方面也有了新成果,他肯定了这几年甑皮岩的发展。
此外,在建设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时,按照赵乐秦的指示,政府和文化部门提出“一园多点,以小见大”的要求,将周边的重要洞穴遗址也纳入遗址公园保护利用体系。首批纳入体系的有象山顶遗址、丹桂岩遗址、宝积岩遗址、父子岩遗址、庙岩遗址、大岩遗址。目前,甑皮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有甑皮岩博物馆、甑皮岩文化展示馆、智慧圣地万年桂陶展示基地,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达100万人次。
2015年,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实施完成了新展示馆基本陈列项目———“桂林·山水家园”,并分别在象山景区、七星景区完成了象山顶遗址、丹桂岩遗址的保护展示标识景观。2017年举办了“甑皮岩大遗址考古成果展览”“邓小平与甑皮岩”“公众考古从娃娃抓起”等专题展览。
在2016年对甑皮岩首期陶进行专题考古研究时,广西财经学院院长夏飞教授曾表示,“桂林正在建设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主推的内涵就是文化。依据考古发现确定桂林是万年智慧圣地,更加厚实了桂林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对于未来形成标志性文化品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人们对桂林普遍的形象认知更多的局限于自然山水景观,而“万年智慧圣地”和其他历史文化遗存促使桂林成为文化智慧与山水生态交相辉映的城市,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的建设和发展。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新闻推荐
全市前三季度重大项目建设呈现良好态势1—9月市级统筹推进重大项目990项,完成投资741.91亿元
本报讯(记者陈娟)今年以来,桂林市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断优化重大项目推进机制,围绕“四个完成”工作目标,抢抓项目投资与施工,狠...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