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宾把自己做的杆秤挂好,等着顾客来选购。
老宾的手钻等工具都是他亲手做的。
每个步骤都认真仔细。
老宾为顾客修杆秤。
杆秤摊位在偏僻的一角,现在光顾的顾客比较少。
近日,在人来人往的会仙圩日上,市场一个偏僻的角落里,一个不起眼的摊位前挂着五六把杆秤,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坐在小木凳上认真地维修一把杆秤。只见他一手拿着手钻,一手握着杆秤,小心翼翼地在杆秤上打眼,并补上闪亮的铝丝,最后用砂纸慢慢打磨。
十几分钟后,一把老旧的杆秤又变得崭新、闪亮。“这个比以前清亮多了,码数不会看错了。”接过杆秤的顾客,双手摸着杆秤,不由地感叹着。
这个杆秤摊的摊主是被称为“秤爷”的宾伍生。已72岁的宾伍生,大半辈子都在制作杆秤。“经我手做的杆秤不计其数了!”性格开朗的老宾自豪地说,他自幼便跟着祖辈在湖南老家学习制作杆秤的手艺,很快就上手了,年纪轻轻已能做出很好的杆秤。当兵三年,宾伍生回家后又重拾手艺,走南闯北为人们制作杆秤,而且还带出了很多徒弟。“大桂林这片我绝对算是老师傅了。”宾伍生笑着说,在桂林,他被人称为“秤爷”也是当之无愧的。
后来,宾伍生在桂林安家落户,现在虽已是古稀之年的老人,依然放不下这门手艺。“没办法,闲不住!”宾伍生说,平时他在市区的店里制作杆秤,遇到临桂会仙、四塘等地的圩日,便带着工具箱到圩日上卖秤、修秤。
“这个行当已赚不了几个钱了,没有年轻人愿意再做了。”宾伍生说,现在人们都愿意用方便的电子秤,用杆秤的人越来越少,赶一次圩一天下来仅能赚几十元钱,“但是我不来,那些老顾客的杆秤坏了,维修就怕找不到人了。所以,只要我还能走,就要坚持把秤做下去。”
记者李凯文/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莫俊)为了给留守儿童及残障儿童筹集善款,3日下午,桂林好善助残联合会临桂分会在临桂区举办了一场慈善书画义拍活...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