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熙。(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记者苏文娟
三多路口的《生活书店》雕塑,让大家窥见了抗战期间桂林文化的一角;榕湖边的《清代桂林四状元》因其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已经成为了众多游客市民合影的热门景点;《临桂名人组雕》用群像形式展现了历史人物的“现在”,是桂林地区大型的写实纪念雕塑……这些年桂林颇具艺术美感,而风格大气磅礴的城市雕塑,很多都是出自黄熙之手。黄熙自美术学院毕业之后,机缘巧合回到桂林,在这片土地上塑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人物形象,重现了一段段生动的历史,展示了桂林城市雕塑的新面貌。
■黄熙简介
壮族,桂林人。1996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本科毕业。现任桂林画院专业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桂林雕塑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二级美术师、国家艺术基金评委库评委。其作品《抗洪英雄李向群像》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作品《辉煌的背后》获全国第五届体育美展金奖;参与创作《桂林抗战文化地标雕塑》,并创作《桂林历史文化地标》雕塑七组,成为桂林城文化新景观。
访谈
雕塑是立体的全方位都要美的艺术
记者:您曾经说过,雕塑艺术需要的是独一无二,绝对不能模仿和重复,这是雕塑艺术和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吗?
黄熙:其实任何艺术都是如此,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说到艺术理论。搞艺术的人,在创作过程中,一定会学习前辈和优秀同行的创作作品,从中吸取养分,然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雕塑也是一样。一般来说,大家平时听到的,说某某的字有颜体风格,谁谁的画有齐白石的感觉,其实并不是说他们在模仿或者在重复,而是说这些人吸取了这两位艺术大家的艺术精华,之后创作出了有大家风范的个人作品。
我们做雕塑这一行的也一样,只有系统学习了雕塑艺术内涵和技法,看过了类似《思想者》、《断臂维纳斯》这样的传世优秀作品后,才能启发自己的灵感,创作出自己的东西,从一定意义上讲,独一无二和学习前辈并不矛盾,因为艺术就是一种吸取养分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蜕变的过程,雕塑也不例外。
记者:那么雕塑艺术区别于其他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黄熙:雕塑艺术一大特点就是立体化,通俗点讲,就是四面八方都要考虑,都要有美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只要画出蒙娜丽莎的正面,画出那神秘的微笑就成功了。但雕塑不一样,如果用雕塑表现蒙娜丽莎,除了考虑她的正面,还要考虑侧面以及后面,同时还要考量,以蒙娜丽莎这样的姿势呈现的雕塑,是不是“美”,是不是符合大家的观感。
我曾经和同行讨论过一个城市雕塑设计,这个雕塑是要摆放在火车站的中央广场,当时设计的是一组四个人,这四个人举手欢迎,代表火车站欢迎四面八方来客。乍一听,好像很符合火车站迎来送往的感觉。但我当时就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这组雕塑,是脸朝着火车站呢,还是屁股朝着火车站?”这样一来,问题就出来了,雕塑是立体的,无论这组人物的屁股是朝着哪个方向,势必不是对着进站的人就是朝着出站的人,给人别扭的感觉,这样的设计用在平面可以,用在雕塑需要重新通盘考虑。
如果是我设计,我可能会考虑一组人物中,让人物的身体朝向不同的方向,同时人物不是全部维持站立这一个姿势,而是可以站,可以半坐,甚至可以转身回眸,如此一来,就可以照顾到四面八方的来客,无论客人从哪边来,雕塑中总有一个人物在跟你互动,在“迎接”你。
桂林城市雕塑发展慢人才尚少
记者:雕塑艺术在桂林的发展如何呢?
黄熙:现在我们的学院派雕塑艺术是基于西方传统雕塑发展而来的,进入中国较晚,在桂林的发展,整体来说,就是进入晚,发展慢,人才少。就拿城市雕塑来说,现在一些大城市专门设置了城市雕塑设计院,或者是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这样的机构,专门从事城市雕塑的规划、管理,研究、制作,在一个城市进行建设之时,城市雕塑设计和规划、绿化等一起起步同时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雕塑不但符合城市的文化氛围,而且能更好地传达这座城市的文化。桂林目前还很欠缺这方面的团体和设计,可喜的是,现在市委、市政府也在注重挖掘桂林文化价值,投入建设完成了一系列的城市雕塑,非常值得肯定。
与此同时,桂林的城市雕塑也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这和雕塑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关系。现代城市雕塑的概念进入中国比较晚,现在国外的环境雕塑艺术已经融入了相当多的当代艺术的观念,而我们对其传统技法才刚刚掌握,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断层,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城市雕塑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些作品的设计思路也有点不伦不类。所以我们桂林的城市雕塑方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不断摸索改进。
雕塑是传承历史文化的优秀载体
记者:您创作了有社会影响的《抗洪英雄李向群像》,也参与创作了桂林历史文化地标系列城市雕塑创作,目前为止,您觉得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一件?
黄熙:目前来说,还是《桂林历史文化地标》的几组雕塑比较满意,这几组作品造型生动、人物的精神表现也把握得比较好,它们展现了桂林的文化底蕴,把桂林的历史文化从图书馆、博物馆搬到人来人往的闹市中,扩大了桂林文化的影响范围。在榕湖边的桂林图书馆前,《清代桂林四状元》已经成了新的游客热爱的留影之处。这组作品由白色花岗岩雕刻而成,四位状元各有各的性格特征。我查阅了很多历史资料,又找了真人模特来研究身体比例,做了几稿,最后才成型。
最左边的陈继昌是四位状元中官职做到最大的,天子重臣,朝堂之上,陈继昌应是四位状元中最“大气”的,所以我设计他是坐姿,而且是开阔的坐姿,同时眼光朝下,有一种俯视众人的气势;第二位龙启瑞,史料记载,他从小就是神童,为人又多才多艺,他的雕塑就应该有一种意气风发的感觉,他的姿势采用昂头向上,让人感觉积极上进、神采飞扬;张建勋以“民以食为天”的观点而名扬天下,同时他从事教育事业,为黑龙江省的教育做出了很大贡献,他就应该是一位教育家的样子,可以看出他右手执笔,左手微握,神态也比较和善;刘福姚在历史上卷入了维新变法,受到牵连后,晚年生活清苦,他应该是心怀天下而不遇的思想者,他的雕塑神态比较低沉,眉头深锁而站立思考。
这一组雕像,考虑了每个人的生平和精神状态,有站有坐,也考虑了雕塑整体的高低缓和,通过人物的不同朝向,也能直接与每个方向的游客互动,雕塑整体效果都呈现得比较好。而且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主持下,《桂林历史文化地标》这一系列的雕塑都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制作大气精良,展现了桂林城市雕塑新的精神面貌。
记者:目前桂林正在实施“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在您看来,桂林的文化魅力主要体现在哪里,该如何挖掘?
黄熙:桂林的文化底蕴深厚,有很多可待挖掘的文化,我们在挖掘这些文化价值的同时,也应该好好考虑一下,挖掘出来的文化,应该用什么形式来展现,来传承,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我觉得雕塑作为环境艺术,恰恰是一种比较好的表现和传承方式。
其实,很多人知道抗战期间,生活书店是抗战时期桂林文化城著名的书店之一。大家从哪里知道呢?可能是从书本或者是从展览馆,甚至是从影像资料里得知,但去展览馆的人群基数不大,接触书本和影像资料的人群基数也是一定的比例,还得讲究机缘;但一旦将这段历史做成城市雕塑,树立在街头,凡是从这里路过的人,都能看到这座雕塑,都能了解这段历史。而且承载这段历史的雕塑也不怕时间的侵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城市雕塑自身也成为了一种历史文化。如今树立在新华书店对面的《生活书店》雕塑就是发挥了这样的作用。可见,雕塑这种载体对于文化的传承真的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它的受众接触面比较大,也对观众没有特殊的时间空间要求,对于文化的传播又是一种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效果,我觉得桂林应该继续对城市文化地标雕塑进行统一规划,继续发挥这种载体的作用;同时,在新区或者新的城市规划建设中,城市雕塑也应该成为其中一个设计统筹环节,成为其中一个文化元素,也成为历史文化的传承载体。
新闻推荐
桂林匠心:彰泰以品质赢市场,用心筑辉煌——— 第六园、兰乔圣菲荣获鲁班奖,睿城荣获2017国家优质工程奖,春天荣获2018中国美好社区,彰泰精品人居创造20万业
彰泰睿城作为彰泰城市精品人居代表作,荣膺2017工程品质国优大奖彰泰睿城荣获2017工程品质国优大奖彰泰鸣翠新都荣获2007国...
临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桂林临桂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