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桂林市口岸发展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印发,《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桂林口岸发展上的重点任务和目标。
作为广西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1979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设置桂林口岸,桂林航空口岸于1981年5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属于国家一类航空口岸。至目前,桂林已构筑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等四通八达的复合式、立体化便捷的交通网络,桂林区域性交通枢纽地位凸显,桂林口岸发展也迎来重要机遇。
1
“两核多支点”的空间结构
外经贸水平的发展,也代表着桂林开放合作水平的提高,在此条件下,口岸业务量的持续增长相继暴露出桂林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通关环境有待改善的制约因素。
为桂林口岸的发展描绘新的蓝图势在必行。
“总体的空间布局就是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交通设施等资源,统筹公铁空交通网络,对桂林各类口岸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强化口岸平台协作,形成‘两核多支点\’的口岸空间结构。”桂林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桂林航空口岸、桂林保税物流中心正是两个发展核心。通过培育、新增20条左右服务主要客源地的国际国内航线,并向国家申请开放第五航权,争取开通东盟国家重要城市经桂林到韩国、日本的国际航线和开通澳洲经桂林至欧美的国际航线,而桂林保税物流中心(B型)将打造成为桂林加工贸易行业、物流行业及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点,为桂林企业在保税缓税、减少通关成本上提供基础条件。
“多支点就是包括完善提升现有桂林万禾公用型保税仓库、桂林溢达自用型保税仓库等多个差异化发展的保税仓,实现与桂林保税物流中心的互动发展。”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
设智慧口岸推服务升级
桂林是对外开放较早的国际著名旅游城市,但目前口岸体系整体建设相对滞后,配套功能也尚不完善。薄弱的技术设施导致了口岸综合经济开发、服务功能不足,也影响了通关便利化体制的健全。
《规划》指出,到2022年,口岸出口总额从2016年的10亿美元升级到15亿美元,直接进出境旅客从2016年的233万人次升级到400万人次。
要提高通关服务水平和速度,就需要从配套设施、通关体系等手段上下功夫。目前,以“互联网+电子口岸”的模式正在建设中,其中,智慧口岸的公共服务平台成为了下一步需要完善的内容。
另外,《规划》指出,在“十三五”期间,桂林还将积极争取海外直邮试点,通过境外集货、境内保税和享受国家免税政策等方式,为来桂林的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价格优惠、质量可靠、安全快捷的海外购物体验。
3
优化物流为“大通关”提供依托
在口岸发展中,先进的物流服务往往成为了进出口贸易和转口贸易的支撑,优化物流资源也成为桂林发展口岸、实现大通关的依托。
除了对现有物流企业的壮大发展,《规划》还提出要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规模较大的口岸物流企业集团,形成2到3个服务水平高、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
已经在规划中的桂林空港物流园正是按照保税物流中心(B)规划建设,综合考虑交通枢纽、产业布局、商贸流通、市场需求等因素,在邻近桂林两江国际机场的旅游动线上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将主要包含国际旅游商品贸易、转口贸易、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金融、保税加工业、旅游业、物流要素产业等业态。此外,新建的桂林海吉星农产品物流园、贵广高速铁路桂林西站物流建设项目和申通快递物流基地等,也将陆续提升临桂、灵川等地的物流体系,建设具有仓储、加工、交易等功能的现代物流基地。
而为了应对桂林不临江河不靠海的地理劣势,规划中的苏桥无水港作为重点项目,将划分为管理服务中心、信息交易中心、运输区、国际快递区、冷链仓储区、配送中心、配套服务区,同时配套建设水、电、道路等服务设施。
“无水港是沿海港口在内陆经济中心城市的支线港口和现代物流的操作平台,为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方便快捷的国际港口服务。”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逐步在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园区开展标准化运用试点,提升桂林市口岸物流业现代化水平。”
4
推动岸产城联动发展
在口岸设施不完善、互联互通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下,“十二五”期间,桂林制造的很多产品经由广西沿海三市或广东地区口岸出口,影响了自身外贸水平的提升。同时,临岸物流、进出口加工贸易等产业发展滞后,致使桂林口岸与城市、腹地二者之间没有能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口岸“孤岛化”现象比较突出。
《规划》指出,通过发展具有区域竞争优势的口岸服务能力,口岸集聚辐射能力显著提升,岸产城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到2022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88亿美元,口岸特色经济体系初步形成。
“合理布局金融、保险、人才、技术等产业服务机构,配套建设居住、商业、娱乐、休闲等设施,通过统筹规划包括产业集聚区、人口集聚区、综合服务区、生态保护区等在内的功能分区,打造口岸城市建设。”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岸产城的联动已经成为了多地发展经济的重要手段,以港口带动物流业发展,以物流业促进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推动城市土地价值升值,以土地升值带动人居环境改善,最后反过来达到吸引投资、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模式,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岸产城的融合发展中,以高铁动车维修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取关联零部件制造企业投资落户;以桂林航空口岸的关联业务为基础,大力发展融资、结算、保险、信托、租赁等供应链金融业务,同时争取桂林航空港能够成为保税区,实施离桂免税购物,与相关机构合作建设免税购物商店,使桂林空港成为名牌名店集聚的商业中心。”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做足‘口岸+’的文章,创新口岸发展模式,使桂林今后无论是在东盟还是一带一路的战略中,都能保持发展的先机。”记者吴思思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娟央视新媒体平台“1号线上”持续关注桂林,在5月底发布《大美中国·揽夏广西桂林》后,近期又把镜头对准桂林各县...
临桂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临桂区这个家。